- 最后登录
- 2008-2-20
- 注册时间
- 2004-3-22
- 威望
- 0
- 金钱
- 1377
- 贡献
- 0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1377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4
- 主题
- 8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4-3-22
- 最后登录
- 2008-2-20
- 积分
- 1377
- 精华
- 0
- 主题
- 8
- 帖子
- 14
|
管理定律& P8 X1 h3 F; Z5 A) N3 \: T
1、 吉格勒定理:除了生命本身,没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后天的锻炼。' w: k8 X. C; B e( P) B& \) P
提出者:美国培训专家吉格·吉格勒,水无积不辽阔,人不养不成才。: K- P/ v, c4 L' u4 F- y
2、 犬獒效应:当年幼的藏犬长出牙齿并能撕咬时,主人就把它们放到一个没有食物和水的封闭环境里让这些幼犬自相撕咬,最后剩下一只活着的犬,这只犬被称为獒。据说十只犬才能产生一只獒。困境是造就强者的学校。
3 G! @9 t' D5 ?0 `% q) b# f) S5 N9 B3、 近因效应:最近或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有强烈的影响。
! a( \. T; @+ p提出者: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结果往往会被视为过程的总结。
& M* I1 o( H7 {9 g4、 酒井法则:在招工时用尽浑身解数,使出各种方法,不如使自身成为一个好公司,这样人才自然而然会汇集而来。
# l, p6 T& P& B, O+ g提出者:日本企业顾问酒井正敬,不能吸引人才,已有的人才也留不住。9 }6 V( `7 l8 |6 @; m
5、 美即好效应:对一个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们很容易误认为他或她的其他方面也很不错。
5 B# v/ |- |9 {, |/ u9 \& d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麦克尼尔,印象一旦以情绪为基础,这一印象常会偏离事实。
0 I$ i- i' D! A' z6、 波特定理: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 。5 P7 k7 j1 t" J# I! l
提出者:英国行为学家L·W·波特,总盯着下属的失误,是一个领导者的最大失误。& { [; n/ F/ j6 }+ ?1 f! L& I
7、 蓝斯登定律:跟一位朋友一起工作,远较在“父亲”之下工作有趣得多。
* D: e3 z) c* Y1 X& X; u* o' r. F) ?2 y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可敬不可亲,终难敬;有权没有威,常失权。
: O9 F* b! I s& H, C. R1 L) I6 h! i8、 吉尔伯特法则:工作危机最确凿的信号,是没有人跟你说该怎样做。2 `* C' P, s7 o4 S2 C+ D/ O
提出者:英国人力培训专家B·吉尔伯特,真正危险的事,是没人跟你谈危险。
6 A P8 q. B( s0 P: p0 P) s9、 权威暗示效应:一化学家称,他将测验一瓶臭气的传播速度,他打开瓶盖15秒后,前排学生即举手,称自己闻到臭气,而后排的人则陆续举手,纷纷称自己也已经闻到,其实瓶里什么也没有。
% }9 x* h1 |! z& }. d5 p, V" I迷信则轻信,盲目必盲从。
. Q' ^1 [$ c3 f U10、奥尼尔定理: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的。
* ?' ~3 I8 D. r( X提出者:美国前众议院院长奥尼尔,只有能切身体会到的,群众才认为那是真实的。( l6 d3 ?- j7 o8 i' C1 y% {6 R
11、定位效应:社会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试验——在召集会议时先让人们自由选择位子,之后到室外外休息片刻再进入" l. o% r% s0 x5 @% r# X
室内入座,如此五到六次,发现大多数人都选择他们第一次坐过的位子。凡自己认定的,人们大都不想轻易改变它。1 ~, p' t& M' v+ p
12、艾奇布恩定理:如果你遇见员工而不认得,或忘记他的名字,那你的公司就太大了一点。
, R% L" X: [) Q* i8 v8 q提出者:英国史蒂芬·约瑟剧院导演亚伦·艾奇布恩,摊子一旦铺得过大,你就很难照顾周全。8 l" [# Y) n9 R2 p
13、斯坦纳定理: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
|" t/ U' G! u) j8 M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S·T·斯坦纳,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
+ u" y0 {/ z2 E14、费斯诺定理:人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 q* G" f4 |# j- b: ]. L5 r- U
提出者:英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兼总经理L·费斯诺,说得过多了,说的就会成为做的障碍。- O4 _1 E) j$ E1 y C( Y* V
15、牢骚效应:凡是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那家公司或老板一定比没有这种人或有这种人而把牢骚埋在肚子里的- i3 i- p1 d: F Y, \ |' Z6 E& g
公司要成功得多。! G" Y7 `; h" z1 q/ U; B5 E; _
提出者: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院,(1)牢骚是改变不合理现状的催化剂。(2)牢骚虽不总是正确的,但认真! t% I0 Q- r) M
对待牢骚却总是正确的。/ {8 ]' H6 x* R/ y, @ `# [7 K( @!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