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8-4-26
- 注册时间
- 2010-7-15
- 威望
- 597
- 金钱
- 5638
- 贡献
- 1231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7466
- 日志
- 100
- 记录
- 283
- 帖子
- 4120
- 主题
- 423
- 精华
- 61
- 好友
- 830
    
签到天数: 82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注册时间
- 2010-7-15
- 最后登录
- 2018-4-26
- 积分
- 7466
- 精华
- 61
- 主题
- 423
- 帖子
- 4120
|
本帖最后由 常诚 于 2011-10-9 22:52 编辑 5 C( a: X5 f+ t: k
' F i! i! h$ s3 l; e
8 a6 t' P" e; c4 ?1 h
李老师的引用上,有断章取义之嫌!
! H0 ^/ D4 K- ?% g) q; v, J1 B8 P- W常诚冒犯一下,这段子之所以俚语(请注意,是俚语)流传,更主要的原因在段子最后的点睛之作:
4 V& g( l+ c/ H, K% K“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
% Z; E6 p; k( t, h% r! g既然都偷不着,那么相反会释然,回归当初最初的情感,好好爱自己的妻子!1 g' M, F8 U& Y9 {# L5 L6 }
佛曰: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 ]. t k4 d! k! H, m8 c其中:第二戒是不偷盗,就是倡导和规劝人要有素养,不得有鸡鸣狗盗行为;第三戒之意就是倡导遵守“礼”,做人做事,要从“礼”!几千年来,自独尊儒术以来,我们倡导的是孔孟之道,对“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的行为是鄙视的。老师的断章取义,会让人误入歧途的,个人认为不好,比如会让新生代人员看到你的断章取义之言,认为古文化就是这样传承的,那就违背了初衷了!我们应该引用的时候,应该有着严谨的态度和正确的引用,而不是断章取义。. L4 S0 F! Z4 ^9 d5 \6 C
' u( l4 v7 y8 D6 B
再者、【“妻不如妾、妾不如偷”,这是中国人五千年文化的总结】这句话有很大的歧义,过去说五千年文明史,不是说五千年文化,难道中国人五千年的文化,总结起来就是老师所言的:“妻不如妾、妾不如偷”?!3 g* z& S$ e! T3 r- E# N( x
) {* B2 A3 G$ A b" ^6 _; @! T再次,还想表达的是:老师想找到依据来证明自己所创造的公式激情=你心X我心是成立的,则可以找很多的名人故事来证明,而不须这么媚俗吧?况且,依据这么俗的段子来证明自己所创公式的成立,其可信度究竟有多大?其适用度有多高?
- T9 k/ t7 C% b* l
7 c, u: _$ a2 H最后,老师最近所发的帖子,都在绩效管理板块,但是内容和绩效关联性不大,像这样的帖子,可以发到心情板块,娱乐娱乐!5 L* R9 V( l0 R, l/ U$ \
' D3 X1 y. T5 i7 t7 Z6 ]
若有冒犯,请海涵!% m3 B/ T2 ]3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