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笑书 于 2011-11-4 12:08 编辑
我以前写过一篇相关的文章,供参考。
《企业社会责任初探》
笑书
一直以来,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都被很多企业所关注,但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上,往往存在很多误区。比如很多企业仅仅把它简单地理解成各类捐款,好像企业赚钱了,捐些钱回报社会,就算是尽到“社会责任”的“义务”了;有些企业感觉“被迫”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所以在面临外界压力的情况下,也会拿点钱出来应应景;还有一些企业,并不认为企业有必要关注社会责任问题,或根本没想过这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的展开,我们可以分为四个层面:一、企业为什么需要关注社会责任;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有哪些;三、推动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外部动力有哪些;四、如何系统构建或增强企业社会责任。 我们都知道,人除了物质需求外,还有着先天的精神需求,有不断地追寻生存意义的冲动,其实企业也一样,除了赚取利润外,也有着先天的追寻存在价值和意义的倾向,这个就包含在社会责任中。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的天赋责任。 首先,任何一家企业,都是要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若想获得持续生存,就必须保证其产品或服务有其社会价值,这样,这些产品或服务就必然构成社会体系的一部分。所以,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进入市场的第一天起,不管它自己是否已经意识到,或愿不愿意,它其实已经成为社会网络的一部分,承担了某种社会角色了,而角色带来的就是责任。 其次,作为企业,如果希望持续发展,必然需要激励员工的斗志,让内部的员工在一个预期的方向上持续稳定地付出良性的工作行为。如果员工在企业内的职业行为中找不到意义,那么不但在精神层面可能被激发出的潜能和创造性将被浪费,而且正常的工作激情也会受到打压和限制,这并不是企业所愿意看到的。 很多企业在谈到社会责任时,视野比较狭窄,认为“捐了善款”就尽到了责任,其他的就不需要考虑太多了。那么,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一般有哪些?也就是说,企业应当对谁负有社会责任?我们分别从对外和对内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对外来说: 1、 社会影响与价值观引导。尤其是因其产品地位和企业规模使其社会影响力比较大的企业,先天的承担着这样的责任,他的一些经营行为往往会对周边社会的价值体系起到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而社会的价值体系又将反过来作用于企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行为。正所谓后果必有前因,虽然这种作用链比较长,各种因素的交叉干扰也比较复杂,但逻辑关联还是存在的。 2、 环境。可以想象,“环境”和“能源”问题,将取代目前的“和平”与“发展”问题,成为全球的、未来最重要的两个主题。企业的经营行为有个外部溢出效应。企业虽然在不断创造社会财富,但同时也在消耗资源,其中也包括环境资源,另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除了可能直接破坏环境外,其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及废弃后,也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进行有效的环境保护,不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更是子孙后代得以生存的基本保障。但在中国目前环境立法和执法都极不充分的情况下,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几乎是免费的,所以企业在计算成本时,往往只会关注在帐面上体现了的、花费了真金白银的购入资源。此时,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对象中更应该包括环境的因素。 3、 能源。能源危机越来越成为笼罩在全球的阴影,不管如何节约使用能源,在目前的能源结构下,可利用能源也是在不可逆转的持续减少。目前能做的,就是在全球找出可替代、可循环再生的能源之前,尽量延迟现能源损耗殆尽的时间。而对能源消耗最大的,就是各个企业的生产过程,及其生产的产品的使用过程。由此可见,不但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降低能源损耗,而且在产品设计时也尽量考虑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节能,也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4、 商业环境与经济秩序。良性的商业环境和经济秩序,除了国家的法律法规约束,及行业清晰明确的标准以外,企业的经营行为对此也产生重要影响,比如一个企业对“诚信”的遵守,会影响到其他企业对诚信交往的信心,从而构成了整个商业环境里对“诚信”认同程度的一部分。 5、 顾客和客户。对于顾客和客户而言,企业除了要确保产品质量、保证其产品的安全性,包括一些不易被察觉的化学危以外,社会责任还包括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上,不要有反社会基本价值的因素,如一些宣扬暴力、拜金主义的网络游戏,带有明显歧视色彩的服务项目等。对于客户,隐瞒产品的缺陷,也可能造成客户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是涉及社会公共产品,则危害面更大,影响更为直接。因为忽视对顾客和客户的社会责任,有时能帮助企业快速赚取巨额利润,而这些企业又往往认为从这些利润中“捐献”一点出来就能“赎罪”,所以很多企业乐此不疲,作为监管方的政府部门,也因为拿到了高额的税收,并因企业的“捐款”而在面子上似乎做得很足,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6、 供应商。企业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基本的商业诚信,确保不因自己的行为导致供应商们突然陷入经营困境,进而造成较大的社会不稳;二是不纵容不良的供应商有问题的原材料通过自己的产品流向社会。SA8000标准更是提出了要对供应商的用工环境等进行监督。企业间的这种社会责任的相互制约和监督,因其商业利益的牵扯,可能难以广泛展开,但也因为商业利益的原因,一旦展开,效果会非常明显。 7、 行业团体。尤其对于一些在业界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其经营行为对于整个行业团体的基本风气产生影响,所以他们在决策时不能再仅仅考虑自身经营利益的因素了,而应更多地考虑整个行业,包括行业的行为准则、行业标准等,以更宏观的视角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一些行业垄断行为,更有可能在无论是技术突破上、还是市场发展上对整个行业造成打击,最终损害到终端消费者的利益。 8、 社区。这里的“社区”指的是广义上的社会区域,小到一个街道,大到一个城市,都可视作一个社区。任何企业,在地理上都会存在于某个社区,会占用该社区的土地资源,很多时候还要消耗该社区的水、电等资源,向社区排放一些废弃物品,可能雇佣该社区的居民作为员工,员工也在该社区消费,生活。既然发生着如此紧密的联系,企业已经不能仅仅关注自身的发展,先天地就对整个社区的和谐共处承担着责任,也就是社会责任。 9、 弱势群体及相关社会群体。这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财富既然取之于社会,自然要回馈社会,而社会上最需要帮助的就是一些弱势群体,包括残疾人、穷困人群、遭受天灾或人祸的人群等,或在一些特定条件背景下的特定人群。此时一般都以捐款捐物的形式出现,但有时因企业独特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也可能直接以提供无偿的(或象征性收费的)产品和服务的方式,或专门针对这些人群设计出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模式等。虽然这样的社会责任感来源于道德,不可能像环境和能源那样有立法的约束,但这类行为更具显性特征,可以帮助企业赢得更好的口碑,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所以很多企业还是比较愿意有所投入的。
对内来说: 1、 员工。员工来源于社会,每名员工都牵扯着更多的家人和朋友,对于这部分社会人群承担的责任,自然也属于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企业的稳定经营和持续发展,是对员工利益最大的保障。社会的安定与稳定,很多时候也得益于企业的稳定运行,员工因此获得就业机会,及一定品质的生活保障。不仅如此,企业还在正常的业务运行中,不断培养着大批的人才,使社会的人才总价值不断增值。所以,除了支付工作报酬以外,对员工的培养也是企业的基本责任之一。另外,企业的社会责任还包括帮助员工在工作中获取更多的幸福,工作占据着员工大量的时间,在工作中获取的幸福感,将被传递到周边的家人和朋友,增加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这当然属于较高的责任层次,但一些优秀的企业已越来越重视这一层的因素,何况对于一些知识型的员工,其创造力也需要和谐放松的工作氛围来激发。 2、 股东。任何公司都会有股东,尤其对于上市公司,股东的人群更为广泛。作为投资人,自然希望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得利益,有投资必有风险,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出现亏损当然属于正常的商业后果。然而如果企业不顾基本的商业规律,拿着股东的钱肆意挥霍,或隐瞒事实、从事明显过于高风险的投机,或使用一些不正当的、甚至违法的经营手段,都是对股东的不负责任,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形成恶劣的社会后果。拿着股东的每一分钱,都意味承担着一份基本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感不但来源于法律,也来源于道德。
以上谈到的大多是企业的自我约束,从动机理论来说,如果缺少外部推动力,还不足以让更多企业关注社会责任问题。那么,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外部动力有哪些呢? 首先当然是要服从于法律法规,包括环境立法、能源立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把社会责任上升为法律义务。然而国家在这方面能做的也十分有限,在市场经济下,国家要尽量避免对企业的直接干预,所以一些行业规范和标准也是重要的补充推动因素。 其次是消费者或买家的逆向教育和压力。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民众整体责任意识的提升,消费者和商业买家越来越对不负责任的企业采取抵制购买的行为,或至少冷落这些企业的产品,从而使这些企业的经营越来越难以为继。企业得罪了谁也不敢得罪自己的买家,当外部的社会责任共识越来越达成一致,对企业的推动力也将是巨大的。 再次是来自于竞争对手的压力,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宣扬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相关行为、并以此获得企业形象加分、增强了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时,可以想象其他企业将面临的竞争压力。而且这种压力的传递将进入良性的循环,当越多的企业关注社会责任问题,也将促使更多的企业也开始关注这个话题。 还有来自媒体的美誉度或舆论批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责任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不再是“遵纪守法”这么简单的概念。而媒体对于不负责任的企业行为越来越深度的曝光,越来越针对道德层面而不是违法层面的评论报道,都将在正面拉动或负面促使企业关注更多的社会责任问题。而在网络媒体发达的今天,话语权已不完全掌握在少量记者手中,网络民意对企业的监督也成为一个新的外部监督力量。 有些企业高层在一些背景下,出于各种需要,会主动做出一些社会承诺,这种承诺能否兑现,不但涉及到企业的经营,也涉及到企业高层个人的人格信誉,即使是出于爱惜羽毛,这些高层也不得不引领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去承担部分已承诺的社会责任。 最后,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也是全球的趋势,所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跟随潮流大势,也是企业无法回避的。即便一些企业不愿走到潮流的前端,但也不敢落在潮流的最后端,当潮流整体向前滚进时,这些企业也必然被拉着向前走。一个想在更大的舞台上参与竞争的企业,也越来越无法回避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 当然,必须说明的是,企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不等于说企业要无节制地去承担本应属于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比如各项社会基本福利,一个无奈的事实是,在中国,本该属于政府职能的责任,很多被企业负担了,而很多本属于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比如环境和能源,比如商业诚信等),也因管理的缺位,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由上观之,企业的社会责任涉及到方方面面,一个企业确实很难在经营压力下同时兼顾到如此多的因素。如何系统地构建或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并将其有效地转换到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中,就成为一个比较棘手的课题。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首先需要确定的一个问题就是:针对本企业的特征,这些社会责任如何排序,或权重如何分布?比如对于化工企业,环境因素大概需要排在首位,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员工承担的责任需要放在重要位置。企业即使不能在社会责任上面面俱到,至少也该对重点部分投以更多的关注和资源。在投入有限资源和管理注意力的条件下,抓住重点才能事半功倍。 总的来说,最好有一个整体协调的部门(不一定是专职的,对于很重视这个问题的企业,也可以组建一个委员会),并征询市场部门(或品牌推广的部门)、销售部门、人事部门、法律部门(或顾问)、公共关系部门等相关人员的意见,或直接请他们参与委员会,并从各个角度进行评估分析:哪些问题涉及到法律要求和经营风险,是必须应对解决的?哪些问题属于锦上添花,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荣誉和正面舆论影响的?哪些问题已经出现矛盾激化的迹象,须优先解决的?哪些问题虽然有很深远的影响,但暂时可以缓一缓,从长计议的?并且哪些措施是符合企业文化的?哪些又可能与企业文化不完全兼容甚至可能产生冲突的?哪些措施相互间可能产生不利的交叉影响,或重复浪费资源?经过统一的协调策划后,编制出基本条目列表,并分析哪些是企业已经做到、甚至做得很好的,哪些是有所涉及、但存在不足的,哪些是完全空白、需从头开始的。谈后再制定出时间计划,并按计划分布展开。在具体操作上,各个企业的工作习惯和方式肯定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此也不再赘述了。 总之,在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成为政府和民众关注点的年代,企业的社会责任将越来越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中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到这方面的研究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