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3-28
- 注册时间
- 2005-9-24
- 威望
- 520
- 金钱
- 9306
- 贡献
- 1190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11016
- 日志
- 2
- 记录
- 2
- 帖子
- 830
- 主题
- 21
- 精华
- 0
- 好友
- 64
   
签到天数: 20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注册时间
- 2005-9-24
- 最后登录
- 2014-3-28
- 积分
- 11016
- 精华
- 0
- 主题
- 21
- 帖子
- 830
|
1.这公司的HR主管,到底是管哪块?薪酬福利?员工关系?人事异动?还是招聘培训?还是做梯队的接班人?信息不全,难选。有些工作需要专业,重在技术和理论支撑,有些工作重在沟通和交流,上传下达。4 s2 _. v1 A8 q; _ ^
2.如果一旦非选,我和大多数人不同宁可选A
8 T0 L1 G+ M0 q( f/ ^理由如下:8 o& M. d0 p9 V$ l, w. R
A.职位性质决定工作性质。主管职位,在国内大多企业还仅仅是操作和执行层面的,更多的是经验和技能、知识带来的价值,尤其是HR部门一向以打杂的自居,情况更是如此,而需要HR主管直接出面沟通且此沟通起关键作用的很少,更多的是传达,是单向的。
& v" f; ?0 z& k0 }& W- Y2 x; i此时对于专业、技能和实操2年的A君,要比只有沟通卖点,而无此专长的B君更胜一筹。* F* v* q s* |, ]
2 k4 ^8 J+ b- q0 QB.职业倦怠和在职生命周期因素。注意看A君进公司2年,B君进公司4年。理论上讲B比A相对而言稳定性更长久,因为A未必呆的了4年。但我们实际上的经历和数据表明,很大程度上B君已经在该企业的职业生命处于衰弱期了,恰恰因职业和在职的周期有很大的不稳定因素,而A君却是在职的成长期。
% q+ U8 a8 a+ p& s& e
& c; E% p: c0 c' E8 MC.内聘需求因素分析。A读HR专业,做HR专员,竞聘HR主管,职业规划比较明确,个人发展思路考虑较清晰,如果有良好引导,因需求满足度和匹配度高,且观念正确,那潜力较大,至少在主管职位上有所稳定。B君读工商,做销售或市场4年后,内部竞聘HR主管,职业上偶然性偏差较大,如此为实际案例,那我猜测是年纪渐大,家庭和个人等原因,产生欲稳定性的需求。因销售类职位的工作环境不一,或许出差,或许应酬、或许加班,且待遇结构刚性少,弹性多,而HR岗位相比待遇或许有减少,但稳定性较好。A君是内因产生的需求,B君是外因产生的需求,两者在在需求匹配和满足度上很明显。满足A君内需后,即使有外需不会有关键性变数,但满足B君外需后,一旦内需诱发,那变数很大。5 V' B" A n6 [7 N/ _
9 ]5 f( a h: K( c' gD.工作内容、服务对象、风格因素。HR主管工作需要稳重、谨慎、成熟、耐得住寂寞、保密意识强等,此种特质往往出现在内向型或完美型人身上。很多时候管理效果滞后,领导误会,员工不理解,需要沉得住,涉及未执行的人事调动、薪酬福利调整、公司人事政策变化要守的住心,把的住口,而服务对象为内部并非外部,外部服务一般是利润为切点,而内部服务以利益为切点,并逐步在转化为利益与情感趋同。利润和利益看起来相似,但放到此处仔细体会,差别很大。A君有过2年类似经验,在个性,工作风格、方式、分寸上有所积累,而B君是销售部主管,基本是洗脑、忽悠型的,不管你是卖房、卖车、卖机械零件、卖玩具、卫生巾,反正以卖出去为主,以后市场细分和客户管理为平台的销售,现在只有4S店做的小有成就,所以B君那种先拿订单,出业绩,一顿饭、几支烟,满嘴没毛说话不牢的销售风格,是搞不定内部员工的。更何况对外沟通左右逢源,对内沟通乱七八糟,拿那套来欺上瞒下,当别人是傻子的人不再少数。9 o7 f) s1 |. K" H6 z
1 \$ B/ ?! [9 n' Z. \8 n+ Q3 W
E.别忘记除了HR主管和专员,还有经理,甚至总监。中间环节有这么个不懂专业,不懂技术,不熟工作方式的人,只擅于说话的人,这部门的内部运转都会出问题。
: a( g- a, @, p: P* N6 F, b
8 X' g5 j9 C% n5 oF.A做主管,可以保证其在本企业的职业周期延长,同时其技能和知识,经验可以在主管岗位上有所发挥
4 k" U) @% X* h" ?) p- Q对于B,建议告知他做HR主管大材小用,提出他的优点,对外的优势,担心其带走客户的话,觉得还比较优秀的话,真如我所言想稳定的话,转到客户管理相当岗位,有了一线销售经验,熟知客户习性和市场区域,以此为背景做客情和市场维护,客户开发管理,是人尽其才,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满足他的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