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1-3
- 注册时间
- 2003-4-28
- 威望
- 0
- 金钱
- 831
- 贡献
- 1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832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2
- 主题
- 15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3-4-28
- 最后登录
- 2008-1-3
- 积分
- 832
- 精华
- 0
- 主题
- 15
- 帖子
- 22
|
一些激进派人士倾向否定国有企业的一切,他们是体制万能论者。在他们看来,由于国有企业面临的很多困难,倾向于断言这种体制必然走向死亡,倾向于否定国有体制下的一切,这似乎成为一种时代的流行,一种特殊的时髦,一种先进理念的代表。遗憾的是,这样一个说出来都知道是错误的逻辑,许多人却未加理性分析。
/ Y* Z2 u4 w) v# w 难道非国有体制,难道只有非国有体制,才是能够引导企业走向发展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吗?体制万能论是一种偏见,是对国有企业的以偏概全,与其说是理性的判断,还不如说是一种肤浅感性的偏执。
6 O. G5 A$ O( {; |2 c1 U 中国的国有企业曾经创造了历史上非常优秀的文化,正是那么一种优秀的文化,让正处于困难时期的中国,摆脱了困难并走向发展。比如大庆油田的“三老四严”文化,难道非国有体制的企业就不需要了吗?难道诞生于困难时期的企业文化过时了吗?当代的一些企业,一方面在努力追求发展,另一方面又由于对文化认识的错误迟迟找不到发展的动力,他们给自己构筑了一对深刻的文化矛盾。他们一方面抱怨员工做事态度有问题,缺乏诚信,一方面责怪部下做事不严谨、不踏实,但他们同时认为“三老四严”的文化是过时的垃圾。难道这是现代的理性吗?难道只有张口闭口只谈效益、挣钱,才是企业唯一的文化吗?难道我们今天许多国有企业的困境,在造成它的众多因素中,放弃了过去优秀的文化不是原因之一吗?难道我们现今许多非国有企业困境的原因不正因为缺少那种文化吗?邓小平的伟大,其中之一就在于他帮助国人摆脱了把方法错误等同于意识形态的争论,我们现如今不再困扰于许多经济手段姓“资”姓“社”的矛盾,难道我们还要构筑一个姓“国”(国有体制)和姓“私”(非国有体制)的新矛盾吗?难道我们天生是那种不制造一些矛盾就找不到发展方向的人吗?毫无疑问,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优秀的人都可以制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他们的持续发展都是由优秀文化的启动,而他们的衰落一定与企业文化的衰落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发展的历史表明,不同体制的企业都曾经或者正在缔造优秀的文化。对这一事实,我们不要用感性的偏见来否定一方,从而肯定自己,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理性,我们需要的是对自己更加客观和更深层次的理性学习。* m6 o4 E2 g6 d/ I4 C
9 I! G7 ~9 p0 l1 r7 P
/ D8 D, {" |$ u7 m
7 H2 C. p* Q: k2 n0 W3 @
7 i8 M( |5 P# N0 c; O1 E! i) m# q% [+ a7 ^9 x, ?% x# n; v
, N+ c5 M0 `* n3 z# O作者:齐善鸿
: Z7 l, {8 [1 X4 O
* @6 `& Z! Y/ c& k© WWW.spman.n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