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12-17
- 注册时间
- 2003-2-14
- 威望
- 0
- 金钱
- 910
- 贡献
- 1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911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47
- 主题
- 8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3-2-14
- 最后登录
- 2008-12-17
- 积分
- 911
- 精华
- 0
- 主题
- 8
- 帖子
- 47
|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在民间有供“兔爷”、吃月饼的风俗。元末农民领袖张士诚还曾借月饼号召人民起义。现在每逢中秋,各群众团体常常举行中秋赏月晚会,观明月,吃月饼,增进各民族人民的团结,也表达对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思念。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
传说,有一年唐明皇在八月十五之夜,做梦游历了月宫,当他飘飘然地游历到月宫前的时候,见月宫上方悬挂着一块巨幅牌匾,上书有“广寒清虚之府”六个大字,他好奇地走了进去。进宫以后唐明皇立即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只见数百名天上仙女,个个如花似玉,她们舞动洁白如玉的长袖,在云雾飘渺的太空,伴着美妙的音乐,翩翩起舞。唐明皇看到一个个仙女体态轻盈,舞步优美动人,便越看越不想离去。正在他兴致高昂,情趣正浓之时,不觉惺眼醒来,原来是一场美梦。但唐明皇一直难于从这场美梦中醒悟过来,后来竟“以梦当真”,念念不记梦中的一切。他命令皇宫中的总管组织宫女,根据自己的记忆,设计排练了一套模仿月宫仙女表演的霓裳羽衣舞曲。每到八月十五,就要摆上供品,赏月祭月,同时观赏宫女表演的优美舞曲,引得朝中文武百官竞相效仿,后来又传至全国各地,使人们对月亮产生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也促使每年八月十五过中秋佳节这一风气逐步盛行,形成了与端午、春节齐名的中国民间三大节日。
至于中秋节食月饼这一习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明代文学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明代史学家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饼盛况时写道“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饼中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书中还介绍了当时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北京皇宫中供月使用的月饼“从下至上直径尺余,重有两斤。”后来随着历代的演变,月饼的品种及花样越来越丰富,制作工艺更新,风味更多,八月十五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古老而又非常有意义的传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