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8-4-26
- 注册时间
- 2010-7-15
- 威望
- 597
- 金钱
- 5638
- 贡献
- 1231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7466
- 日志
- 100
- 记录
- 283
- 帖子
- 4120
- 主题
- 423
- 精华
- 61
- 好友
- 830
    
签到天数: 82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注册时间
- 2010-7-15
- 最后登录
- 2018-4-26
- 积分
- 7466
- 精华
- 61
- 主题
- 423
- 帖子
- 4120
|
这个案例,我一直在纠结回与不回!
- I$ j/ \; w- X* b想想,还是简单回一下,就不那么细致了。; ^) R! x( P8 {
换角度来想:
/ {4 M* N: j0 F1、“管人、管事、管物相一致”原则的背离。这是因为没有站在大局、公正角度来考虑问题导致的,必然地,在用人上更多考虑其他因素,造成短期行为,于是:程序不严、标准不高、被动“关键”等问题产生,因为这样久了,习惯了,殊不知就是这样导致团队中关键员工的整体素质低下,同时造成“关键”员工断档。若不再给予高度重视,今后想纠正,那么其难度更大,代价更高。
8 L. L6 ?' y) J9 P2 o/ a$ n2、“关键”员工成为“关键”的程序有问题,案例中已经说明了:“其老总罗列的名字都是中层及以上干部”;且可能在成为“关键”的标准上也有问题。
$ Q# t" ]/ {0 i3、为何外企的员工离职,对公司产生的影响不大?在岗位设计、流程设计上是值得学习的。
4 e6 \4 X6 [8 \: L8 w; M( J综上,根本原因还是在HR和高管自己身上。对一些工作或员工,HR也好,高管也好,对局面的控制能力和自身素质都不高,认识不够;对公司HR政策没有做到健全和前瞻,不得不寄托在这些人身上。案例中可以看出:离了屠户,只能吃带毛的猪肉。
5 v5 R. D% J6 s0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