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2-1-10
- 注册时间
- 2002-9-17
- 威望
- 0
- 金钱
- 13125
- 贡献
- 2207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5340
- 日志
- 1
- 记录
- 0
- 帖子
- 800
- 主题
- 275
- 精华
- 0
- 好友
- 9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注册时间
- 2002-9-17
- 最后登录
- 2022-1-10
- 积分
- 15340
- 精华
- 0
- 主题
- 275
- 帖子
- 800
|
荣格认为心有四个“根本机能”。一种机能得势后,其他机能便潜入无意识中。心的机能,他的定义是“面临各种条件时,原则上仍不改变的心的活动形式”。. p/ _2 m" |" \0 m4 `
7 V F: x5 {& y! z/ Y1 B
(1)思考机能/ D+ k$ f: A3 h8 L4 J( h9 k- Y
" Y" t1 l( [. k" A* ?) ^ 事物概念化,以逻辑方式判断理解的知性机能。4 g/ r- C! e* X6 R4 N( Y0 f' d/ z
7 R( T# J A8 T. U) ^4 j4 O) w
(2)感情机能
* w ~9 G1 M! I7 Q, k5 j" T' A ; Q5 ^' ^; m4 V. l- U3 S9 } q% K1 p
评价事物的机能。也认为评价是一种“接受或排斥”的判断,属于主观判断,和逻辑式的知性机能完全不同。感情也是合理的机能,马上会在后面介绍。例如,对一名异性产生特殊感情,这就是评价。怒、喜、恐惧等亦同。
+ \( F4 e+ c, o, R+ D3 J 1 m, D3 n' K& J9 J. J' Q
(3)感觉机能
% b' |+ Q3 ?1 Z* i0 G$ c; R4 [ 2 D/ C# @! K% Z/ X
透过感觉器官(眼、耳、鼻等),直接、具体的认知事物的机能。不限于外部刺激,内部刺激(例如,空腹空或其他身体的变化)也包含在内。
" e* G6 H# v( c
! i/ u. s" k) v! k7 _) k7 {+ [8 g1 f% V; Z (4)直觉机能! q. O- E2 G9 b
- h- g0 }0 J; s8 ~+ W
透过无意识的管道,将知觉传达给我们的机能。处在的客体和内在的客体,都是知觉的对策。如果认阈(意识的领域)下对客体的知觉是存在的,就有主体无意识过程的知觉。荣格认为直觉是对无意识世界的知觉,是一种本能的掌握。它能捕捉隐藏于事物深处的本质和可能性。
$ H3 ^' }- E$ g* d1 w( M1 S( u & j$ c4 L4 L7 p: s
思考机能和感情机能出于理性,必定经过思索考虑,是合理的机能。感觉机能和直觉机能在理性之外,对出现的事物凭表面去感觉,是不合理的机能。例如,桌上的一个花瓶,你有自己决定它该不该放在那里,觉得它很漂亮,但不能否认它的存在。; m7 f* U, _4 t6 x8 z9 d. y
5 L. _1 H6 t/ V7 u' f 所谓合理,是有概念规定、判定善恶、对美丑好恶的评价。所谓不合理,并非违反理性,而是判定评价定向时并没有参照法、体系、价值观等,完全照单全收。* U' d+ S5 x6 R/ k m. c
4 t6 E7 H6 y* \
这四个根本机能的发展并不平均,一般总是有一个特别发达,其他稍微逊色。人们多半针对天赋较佳的机能(或是能够在社会获取成功的机能)特别培育。对一个人主要仰赖的机能称为“主要机能”,其余则称为“劣等机能”。劣等并不代表虚弱,只是尚未发达,尚未分化置了。
c* m' f9 Z8 j3 o8 e2 q( x! y 8 j0 f% q0 A0 d5 @
意识中思考机能最为优势者,称“思考型”。感情机能是主要机能者,称“感情型”,同样的还有“感觉型”和“直觉型”。# A9 ^( w: V2 n/ d, |# F- E
$ r6 a1 }$ i8 F4 f1 O
举例说明或许会更明白。到瑞士旅行,看到萝布南、杨弗拉约赫、马他赫伦时,从地质学的角度去分析这些山峰,就是“思考型”的人。为美丽而感动、赞叹、失魂的人,是“感情型”。连山脚冰河痕迹也详细调查不肯放过的人,是“感觉型”。看到的不是风景本身,而是其中的自然奥秘,那么,这就是“直觉型“的人。
( w, W* ~3 Z1 }3 f
m( P* A/ t4 ]) b 拜访希腊克里特岛上的克诺索斯宫殿废墟时,“思考型“的人对3500年前的地上地下四层建筑物的营造技术、有无冲水式马桶、迷宫传说内容等很感兴趣;“感情型”的人,对门、国王的座席室、王妃寝宫、观景台等的壁画和装饰的图纹色彩审美观等,表示好恶;“感觉型”的人,对爱琴海蔚蓝的海水和朱红支柱之间的强烈对比、角落上自然不做作的花瓶等,钟情之花;“直觉型”的人,体会出瞬间的永久,从柱上的浅纹中看到古代人的生与死,探索人生观,接触超越时空的“永远之相”。
3 a' o" |8 a9 r: h! h& g, S
! ~/ F3 T/ C5 u. f K 你是哪一类型呢?给自己一个诊断吧。 * ]! f( r: @, H
. m R0 p! N) J4 C& X- R发布日期:2004-10-15 作者: 来源:乐之学习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