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11-27
- 注册时间
- 2003-1-21
- 威望
- 250
- 金钱
- 16832
- 贡献
- 11934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29016
- 日志
- 4
- 记录
- 0
- 帖子
- 1438
- 主题
- 69
- 精华
- 0
- 好友
- 380
    
- 注册时间
- 2003-1-21
- 最后登录
- 2016-11-27
- 积分
- 29016
- 精华
- 0
- 主题
- 69
- 帖子
- 1438
|
罗老师:
' _1 M0 v' B- ]3 w& W" f( r' x' ?您好!: a1 z" s9 R0 f
端午节就要到了,祝您和家人节日快乐,有美味的粽子吃,呵呵!3 l/ N: A/ p6 h! M: M4 \5 u" G
我这段时间没有上班,在家休产假,小宝贝马上就要满百天了,是个脸圆圆的男孩子。带孩子很忙,不过我还是抽空去看您的圈子。0 t5 e6 D& ]& W: X9 | s
您最近写的奇想3篇,看了令我十分感慨。我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但是我也认为冥冥之中存在在一种神奇的力量,安排着我们的人生,我往往把这称之为“上帝”,不知道这是不是对上帝的不敬?有没有冒犯您的信仰?我以前对基督教几乎不了解,您的发帖和对其他人的回帖,引用了很多“福音书”的内容,让我觉得基督教很好,特别是那一句“看见别人有真实的需要就付出,这就是爱。”
- q w: F" x; z5 K; t8 P5 @同时,您践行自己信仰的一言一行人也让人看到,虽然在这个世界上、在中国的学术界有很多不公平不正义、黑暗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但总还是存在着希望。+ O; i" V: K$ L! ]7 r: w6 H
虽然我没有宗教信仰,但近年来,我越来越觉得,一个真正做学术研究的人,哪怕他没有宗教方面的信仰,也应当是一个有信仰的人。, n1 V w2 @' P6 }4 f0 l+ ~5 X9 _
如果我们承认自己做的是科学研究,那么我们应当信仰的就是“追求真、相信真”。这个真,可以是真理、也可以是真相。“追求真”是指我们应当谨慎地、严谨地去发现、求证自己所研究的对象中存在的现象、关系、规律。如果说学术的价值在于向世界贡献知识的话,那么,研究者首先就应当保证这个知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只能保证这个。至于这个知识的价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研究的意义”,是个宽泛的概念。研究者只能尽量去做“自己真正认为有意义”的研究,但是不是真的有意义,我觉得只有上帝才能判断。那些决定论文是否发表、是否通过的专家、前辈在评判论文的时候,应当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判断:论文是否提供了某个领域的新知识;这个新知识的发现或者论证过程是否是可靠的。有些老师,在开题或者答辩的时候说学生的研究没有什么意义,我觉得是很不好的习惯。
3 b' S# V8 g$ v2 V7 Y& b“相信真”呢,真学者还应该信仰自己的专业,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学习和教授的理论对人们的生活是有益处的;相信在现有的方法和证据下,自己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最接近真相的(当然,也应当认识到,在更好的研究方法和更多的证据出现以后,研究结论是可能被推翻的——波普的可证伪性)。这方面,我赞同香港中文大学周保松老师提倡的“学问应当是走进生命的”这个观点。诚如您所言,只有当认知改变世界观和行为的时候,才是真的信仰。《走进生命的学问》一书最近出版了,我打算找时间好好读一读。现在我们看到很多所谓“学者”,只是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当成换取功名利禄的工具而已。但不相信自己所教授东西的老师,不会是好老师。
/ Q6 b" H/ x, J5 g+ M" G: [8 ]我很赞成您提倡并力行的,面对这个弯曲勃谬的时代,尽自己的能力去做是可能改善的。就说中国现在的学术研究,感觉真是乱象横生、黑暗重重,但我相信哪怕每个求真信真的学生和老师面对各种压力,只能多坚持一点点,也是好的。我自己虽然水平和影响都很有限,还算是尽力坚持的一员。
& \3 e& q2 [- @; c5 B+ I2 `6 |( [ X' K! H. M5 j7 N# {. S
我也相信,学术界的这些问题是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的,不过,这个问题说起来就太多太复杂了,我不好意思再夸夸其谈了。推荐一本书——《希望的敌人:不发表则灭亡如何导致了学术的衰落》。4 f/ u, Y0 y y) B% h
! l! p! K* D; m2 A+ d( L因为好久没有登录,密码忘记了,没法发帖。您若想把这封信的内容发到圈子里,我不介意。改天再向你请教学术方面的问题。祝一切安好!# n, N( U8 O$ A& c+ D/ G' |
$ C$ U$ W+ _, G# F+ U/ P8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