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8-12-1
- 注册时间
- 2003-12-24
- 威望
- 1208
- 金钱
- 57806
- 贡献
- 5326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64340
- 日志
- 153
- 记录
- 167
- 帖子
- 2823
- 主题
- 639
- 精华
- 1
- 好友
- 178
 
签到天数: 627 天 [LV.9]以坛为家II  - 注册时间
- 2003-12-24
- 最后登录
- 2018-12-1
- 积分
- 64340
- 精华
- 1
- 主题
- 639
- 帖子
- 2823
|
沙发
发表于 2005-1-26 19:10: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年终奖,爱恨两不易
一、年终奖,员工应持的态度
1、摆正心态,笑看风云淡。
要知道,公司发放年终奖是对员工一年辛勤的额外酬劳,只要公司事先没有明确,年终奖是属于薪资体系中的一部份,则发不发放年终奖,都是公司的权利了。发了,是公司额外的奖偿;没发,也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如果大家都能抱着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之,有则欣然受之,无则淡然处之,那么比别人多一点少一点又如何呢?正所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何况,如果是不公平的考核得出的结果,本身并不能说明问题,并不就表示你一定比别人差,老板看到的更多的是大的方面,不可能事无巨细都看得清清楚楚的,何不一笑了之!
2、总结得失,提高绩效。
与其终日抱怨年终奖发放不公平、耿耿于怀,不如潜下心来,认真总结,先从自身找原因,看看自己到底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到位,哪些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为来年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铺好垫、奠好基。我相信,有了这样平和的心态、再加上努力的工作,老板不是瞎子,不会看不到的,对于你的努力,老板也一定会给予你相应的鼓励。
再说,这样的员工,每一个企业都会求贤若渴、趋之若骛的,这时的你,不仅可能获得好的年终报酬,还可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为你的职业生涯添上更灿烂的一笔。这时你会欣喜地发现:蓦然回首,那人早在灯火阑珊处。
3、适当的运用小窍门
当然,对于处于基层员工来说,企业是强势群体,员工是弱势群体,要想获得一笔好一点的年终报酬,只有一味的埋头苦干也还不够,适当的掌握一些小窍门,也是有必要的。比如,对于一些只通过年终考核来确定年终奖发放标准的企业员工来说,平时努力和埋头苦干当然也需要,但也不妨在年底再努努力、加加油,因为公司一年业绩到底如何,在年终时老板是尤其要关注的,这时你的努力一旦落入老板眼里,必能给老板留下一个好印象,也许不经意间就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更好的结果。当然,这毕竟是旁门左道,更主要的还是平时要努力提高绩效才是久安之计。
二、年终奖,企业应持的态度
1、首先确定年终奖的发放形式
对于年终奖如何发放,是直接通过感性的红包形式发放,还是通过相对完善的考核来确定发放标准,然后按标准发放,这是企业必须要明确的问题。
如果企业本身考核体系并不完善,而且也没有真正执行到位,那不妨干脆以红包的形式发放得了,虽然感性一些,但也许还可以节约一些人力物力,减少工作量,而且,对于老板心目中优秀的员工,还可以适当增大比例,其自由性更大。
如果企业的考核体系已相对完善,而且执行也较到位了,则可以考虑通过完善的考核体系来确定年终奖金发放系数,从而确定发放标准。当然,如要采用这样的形式,那就必须要让考核能真正体现员工的真实水准,否则,以不能真实反映员工水平的考核的结果作为发放标准,则结果就显而易见了。
2、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以规范的考核来确定年终奖发放标准
说到年终奖的发放,还是不能不谈到考核了,相对而言,通过考核的方式来确定各类奖金的发放还是最公正,也是流行趋势。现今各大企业的考核形式多种多样,但不外乎有以下四大类:
1)基于业绩评价的绩效考核;
2)基于能力评定的绩效考核;
3)基于发展潜力评估的绩效考核;
4)基于薪金调整及奖金发放的绩效考核。
我们现在要谈的自是第四类绩效考核,当然,我们虽将之细分为四大类,但是这几类考核却又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它只是因出发点的不同而使考核的侧重点不同、每一类考核中各项目的权重不一样而已。如通过考核来确定员工年终奖发放系数,进而确定年终奖,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A、工作目标细分。无论是哪一类考核,企业首先在年初就必须要确定工作目标,并且将工作目标细分到季度、月度、甚至是周或天,只有将相关工作目标确定了,才能为以后对员工的工作目标考核提供相关依据。当然,也许有人会说,对于生产、销售等岗位这个目标很好量化,但对于人力、行政后勤等岗位该如何量化呢?其实也不难,也可设定相应的考核指标,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关系管理可以设定员工满意度,其它方面可以设立培训满意度,员工流动率,招聘及时性,人力费用控制率等,对一些指标还可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如员工流动率可细分到新聘员工流动率、在职员工流动率等等,通过这样的目标细分,一是员工有了目标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同时也为考核提供了事实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