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5-12-5
- 注册时间
- 2004-12-1
- 威望
- 0
- 金钱
- 168
- 贡献
- 7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175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53
- 主题
- 4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4-12-1
- 最后登录
- 2005-12-5
- 积分
- 175
- 精华
- 0
- 主题
- 4
- 帖子
- 53
|
沙发
发表于 2005-3-30 11:25: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故事七--故事十三
故事七:% _& P0 ^+ Z" _6 w$ f. W# s
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子的生活状态。一天下来,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
* U/ H' J% M! }. l% C" @9 y5 i" t 想不到准备返回时,发现自己的车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个疯子干的!”教授这样愤愤地想道,动手拿备胎准备装上。
0 i6 ~5 l% g. ~4 l) W6 ]5 p' G% R9 s 事情严重了。下车胎的人居然将螺丝也都下掉。没有螺丝有备胎也上不去啊!
3 W8 {* S" N" c 教授一筹莫展。在他着急万分的时候,一个疯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嘴里唱着不知名的欢乐歌曲。他发现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来问发生了什么事。 ( Q; {6 S, M' X N4 `& ?( @
教授懒得理他,但出于礼貌还是告诉了他。 ( F8 v3 h; r5 f' x
疯子哈哈大笑说:“我有办法!”他从每个轮胎上面下了一个螺丝,这样就拿到三个螺丝将备胎装了上去。
) _. E2 Q" t% d% O( ^3 J 教授惊奇感激之余,大为好奇:“请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9 F& I' e& S7 c% _& G
疯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疯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2 z7 P7 |4 w: ^1 C3 `9 P7 h" h
其实,世上有许多的人,由于他们发现了工作中的乐趣,总会表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狂热,让人难以理解。许多人在笑话他们是疯子的时候,别人说不定还在笑他呆子呢。
6 `* K' s; V- [" `: V5 v 做人呆呆,处事聪明,在中国尤其不失为一种上佳做人姿态。 4 Q. u+ \) e1 i! {9 j, Q% g$ P
. D6 k# i& v1 `
故事八: 7 N: a1 a( J5 j; ~6 N9 M8 r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 p/ x' t# ]- A7 L2 [/ C: w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 ]3 F' W3 Y! f: n- Y5 C2 y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 {" x6 ]- [$ D* `+ d8 T1 e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 ?) f2 ?, C3 L" E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7 O# N- v9 o+ R) y( `0 Z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3 v7 R5 z( j- T+ ?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 J8 M/ {, ?( [3 X3 I* z( k+ t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 s) ]1 d) u* w' w. V8 M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1 p \$ K5 L& P5 R- H7 u+ N1 ~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 r1 e2 P: e# O3 O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 P) O8 F$ q* B& n _2 {% c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 y2 @: h; e0 O- L2 I1 O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9 `. u+ b( y7 G! I# R; }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
/ h F0 K# j6 t% a' i& l - g# U: H9 S% c. i
故事九:
. X8 T- r2 F3 B0 _# [2 U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
8 M b7 C2 i, a! M" T 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 T* V" w1 j% Z# q8 K0 s A问:???
* Z6 n3 Z! E1 l* k! X: J- Z0 a; u0 e 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 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 ; p3 k% m5 H8 K- |' z$ F
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
( R% w) t0 D8 B% B* r6 v2 u 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
) n6 X P) U3 S# ?% b 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 ?5 _" l' {# U: s! N' W$ w 其实这也正是B的初衷。一个人的工作,永远只是为自己的简历。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7 z1 r) k% ?) T$ [. v- r" t
" Y$ d3 [/ ]8 k5 R" Y8 v* J8 H( B
故事十: $ o, H7 O3 x. E& p' t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 * G% j, @, f# T/ @; Q0 [9 j
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事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 q( J, O7 |1 e1 }' Y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
/ ^/ H4 e) Z" a# k, W; h “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 i3 X. t9 Q0 H( n- p% N2 x
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 ' @0 b# [' J. n
, H/ v4 _! P" h2 g3 s: ]故事十一:- Q3 O3 F3 B' r2 [/ B7 E: d
- Q' P. w) q: d$ {# G% y 有个富家子弟特别爱吃饺子,每天都要吃。但他又特别刁,只吃馅,两头的皮尖尖就丢到后面的小河里去。 ) Y) [; m% @: R
好景不长,在他十六岁那年,一把大火烧了他的全家,父母急怒中相继病逝。这下他身无分文,又不好意思要饭。邻居家大嫂非常好,每餐给他吃一碗面糊糊。他则发奋读书,三年后考取官位回来,一定要感谢邻居大嫂。 * k3 T V0 c7 W$ S
大嫂对他讲:不要感谢我。我没有给你什么,都是我收集的当年你丢的饺子皮尖,晒干后装了好凡麻袋,本来是想备不时之需的。正好你有需要,就又还给你了。
, I! M/ @4 v4 E& s 大官思考良久,良久。。。。 ! N+ \0 Q6 Y X/ K: y+ y& O/ y$ F
有一个有名的三八理论: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工作,这个人人一样。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是在于业余时间怎么渡过。时间是最有情,也最无情的东西,每人拥有的都一样,非常公平。但拥有资源的人不一定成功,善用资源的人才会成功。白天图生存,晚上求发展,这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 s6 a, z; Z" a9 _/ E( k' P
; s; p" f, u. \6 a故事十二:% L2 a: q" m; ^1 h
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A就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 B急死了,骂道:“你干嘛呢,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 ; v/ ~- [; M$ S, c1 I9 z& p
A说:“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 o# z9 b+ i" V1 f9 p6 p1 _# g 二十一世纪,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特别是入关在即,电信,银行,保险,甚至是公务员这些我们以为非常稳定和有保障的企业,也会面临许多的变数。当更多的老虎来临时,我们没有有准备好自己的跑鞋? / c* P# n0 r/ D- a7 M- ]( U- @9 K
: A& I# v7 O. a/ z% I% f/ p+ \7 W
故事十三:( n1 q* k) V9 [5 `2 r- o$ g6 A
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 s( k( L' e; p" k( @5 C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
! x( K: e* Q5 Q* H+ i1 L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
# s# N4 q5 B5 \ s# D, a# W3 y" C: C 牛应声而动。 8 k. b. }6 ^, q; G% h
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