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64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绩效考核的“软”与“硬”

[复制链接]

56

主题

4

听众

491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5-2-26
最后登录
2006-1-17
积分
491
精华
0
主题
56
帖子
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3-31 08:15: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进行绩效考核时,“软”和“硬”这两种手段应该科学地并举,对不同的职务和职位,该各有所侧重。一般来说,国营企业和新兴的民营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通常有四大误区: 5 U' f! b6 M. @" Y9 j- G. m; D 1、绩效考核的矛头直指员工,搞得员工和管理者在心理上产生对立情绪。员工认为管理者分明是鸡蛋里挑骨头,结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员工只想钻空子,考核成了花架子。在铁面无私进行考核的同时,何妨加点“柔情”?多向员工解释,多沟通交流,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c2 \* J+ h, @7 J/ R0 W f, l 2、关键的绩效指标一刀切。在企业里,制造、销售这些岗位的绩效指标制定起来相对容易,可以“硬”一点,但某些二线部门,譬如行政,绩效指标不好量化,对他们的考核就得“软”一点。但有些企业全部一视同仁,员工反应自然不佳。 * V* E. F5 T8 L3 I- a 3、绩效工资比例一刀切。其实,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绩效短期内是看不出来的,没必要每个月考核一次。这时就得来点“柔情”,给他们长一点的考核周期,小一点的绩效工资比例。看上去他们好像得了些特权,其实这样才是真正的公平。而销售人员和生产工人的绩效工资比例就可以大一些,前者可占70%,后者可占40% - M1 O- A# @1 I; u0 ^ 4、绩效考核过于关注结果,不重过程。有的企业把员工的绩效工资一律设计超过70%,看似力度很大,其实根本没有可操作性,到最后还是吃大锅饭。 , d0 t B( R J2 z$ p# f) f! }% ] 过程。绩效考核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回答自然是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少企业只注重员工表现得怎么样,却缺乏对人能力的评估、潜力的挖掘,以及个人成长的引导和促进。企业不能光秋后算账,应该强化过程管理,经常找员工面谈,了解他们的想法,这样才会使员工和管理者真正并肩站在一起。 # }- i# N& P0 Y8 J( W" ~! E0 Z6 _ 针对这四大误区,朱荣民对以上观点进行了总结,开出一剂“软”、“硬”并举的药方: + ~. e: B& v& `3 F5 ]1 C$ [6 M ★ 在实施绩效考核时,实施的决心要“硬”,实施的方法要“软”; Y0 M% k9 R& g5 `% N ★ 在制定关键的绩效指标时,一线部门的指标可稍“硬”,二线部门相对稍“软”; # ~4 J, ~+ r( O) y& g( [4 x" a ★ 在设计绩效工资比例时,基层人员的比例硬度大,管理人员的比例相对“柔软”; 2 j5 C3 R3 ^0 I2 ~9 o★ 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员工的工作表现必须是“硬碰硬”,但同时,对员工的个人成长要给予“柔性”关怀。

61

主题

7

听众

5504

积分

贡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2-8-30
最后登录
2022-4-12
积分
5504
精华
0
主题
61
帖子
2547
沙发
发表于 2005-5-15 10:19:00 |只看该作者

RE:绩效考核的“软”与“硬”

管理层应该在年终考核时硬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3

听众

1万

积分

同进士出身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签到天数: 659 天

[LV.9]以坛为家II

注册时间
2011-4-19
最后登录
2014-7-13
积分
15265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2514
板凳
发表于 2012-10-22 12:50:40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