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2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猎头人告诉您如何避免做出糟糕的职业决策

[复制链接]

47

主题

7

听众

857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签到天数: 29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注册时间
2012-7-19
最后登录
2013-1-21
积分
857
精华
0
主题
47
帖子
1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0:01: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决策在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人人都需要作决策,或大或小,而过程可能是艰难的。你怎样知道自己作出了明智的选择?如果你被形势、情绪或错误的信息所蒙蔽了呢?
+ E6 s$ J. \; p& p0 Z5 L    当涉及职业生涯的重大决策时,审慎考虑是应该的。但即使经过千思百虑,人们仍然有可能做出糟糕的决策。. e; J5 `4 D3 u
    下文介绍了六种常见的决策陷阱,人们一旦陷入其中,必然会做出后悔莫及的职业生涯决策。- M1 k) I  I7 I3 V

# a' F% m" @$ d- ~& m1.先做决定…然后为其辩护. x" ?5 s7 \- |5 X
  当你的大脑只接受那些支持自己决策的证据时,证实偏见(confirmation bias)就产生了。想象一下,你现在得到了一个新的工作机会,你正在考虑当中,你在心中盘算:3 l8 P9 v4 u4 g* [6 @
  “接受这份工作对我而言是不错的职业变动,不过我想在接受之前还应该权衡利弊……”: @, h1 H7 E- H  Z% x  d' t
  其实你已经下定决心了,你会接受新工作,任何权衡都会促使你更加相信这是一个正确的决策。" f) A9 A3 v( M  q  c6 ^
  在进行重大决策时,我们应当给予每一种选择以公平的机会,在得到全部信息前,不要偏向任何一方。
/ K# j; ?, n* [: E0 \- B* R5 |9 l% S7 y6 e+ Q% R! |
2.向你认识的人征求意见! s% e9 H" q+ w$ o( s+ L
  想把自己完全搞糊涂吗?向你的五位亲朋好友征求意见就能办到。这种做法只会带给你五种不同的意见,而不会带来你真正亟需的智慧。当然,他们都爱你、支持你、为了你好,每个人的说法听起来也都很有说服力,但你才是那个唯一紧要的人。
, H6 |# c" E1 _  征求别人的意见,只会让你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另外,他们还会把自己的担忧和偏见统统灌输给你。这些都只会将你自己的直觉和智慧掩盖起来。4 p0 }9 U. X. ~; j+ b( p
  如果你真的需要一个外部视角,你应该找那些能够真正客观看待你问题的人。聘请一位顾问——一个与你私人生活或当下境况没有瓜葛的人。
2 R% P2 ~* F6 O  }$ U1 o4 B
4 I" f/ \1 q. O1 q4 p( |3.被恐惧所操纵9 ]0 b! I, }7 K" h
  一般情况下,由情绪主导的决策没有基于事实和思考的决策那样合理。当主导的情绪是恐惧时,决策的效果会更加糟糕。恐惧会让你进行非理性决策,将你挟为人质,让你偏安一隅,且永远不会给你更远大的抱负提供支持。当恐惧来袭时,我们应能及时察觉,并勇敢面对。请记住,恐惧是我们做出了正确选择的一种迹象。% \, ~& k; Z# ~+ m7 A7 S
; t1 ~& F2 l+ j
4.固执己见,不肯承认事实5 B0 E8 A( Q, T. j  i8 ]0 J
   在《摇摆——难以抗拒的非理性诱惑》(Sway: The Irresistible Pull of Irrational Behavior)一书中,作者奥瑞·布莱福曼(Ori Brafman)和罗姆·布莱福曼(Rom Brafman)提到了决策中“执信”(commitment)的概念——一种固执己见、师心自用的天性。有时候这种天性是如此顽固,以致我们作出了完全不合理的决策,仅仅是为了支持那些自己心理、生理或情绪上所热衷的想法。
8 a! _3 C& Q7 d+ o0 _8 {* o  “……无论是我们在某个特定的项目上浪费时间和金钱,还是在一段注定玩完的关系中倾注精力,即使种种迹象都显示不妙,我们还是难以放手。”  [5 [; _: b; \) h
  这样吧,我们来打个比方:你从小就希望做一名护士,也在专门学校接受了这方面的训练,你打心眼儿里相信这是自己一生的事业。而如今,在从事这份工作几年以后,你感到不开心,护士工作没有带来你曾经设想的那种成就感。# }! |. r/ x* Y2 x( l
  很多人的情况和这个一模一样,但他们是如此“执信”自己以前的想法,以至于无法或不愿看清事实,更谈不上做出违背那种信念的选择。/ p  _+ g  p/ B" h, x2 ]
  我们应该让自己的信念与时俱进,永远不要让那种对某人或某事的“执信”妨碍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u4 I* U, c3 J5 P+ ~& |

' C$ Y! S6 u$ k: {" ]1 q7 O5.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
; r! T1 E8 r/ g7 e6 V2 s    当面对重大的职业生涯决策,我们很容易产生非“A”即“B”的心态。我们只看到两种选择,中间什么都没有。这是一种限制性的思维模式,会让我们错失身边的许多机会。0 z8 k4 i$ x0 ^" w8 y
      事实上,总是存在中间路线的。当我们发觉自己总是以“要么/要么”的模式在思考问题时,我们就应该跳出来说,“是的,还有……”。是的,我们有两种选择,还有其他呢?
' r$ _" F0 U8 L2 ?/ p& [
1 O, X0 B$ _/ A& ~% B3 f! `6.只想不做8 r- H( B+ @9 ~1 J$ T
    这就是所谓的“优柔寡断”(analysis paralysis),也我们最经常遇到的情况。当我们花了一段时间对决策进行思考之后,我们应该停下来做出最终的选择。思考花费的时间取决于个人,但注意不要陷入思考的泥潭不能自拔,以至于没有采取行动进行决策。我们应该给自己的决策预备设定一个时间限制,一旦时间到了,就该放手一搏。  S# [, d4 `- z- y& K2 k; i' \9 D
本文转自:***——学习充电——培训专区
7 ^* ^/ L% e& k9 e! t) k* Q( g; 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