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3-19
- 注册时间
- 2012-2-8
- 威望
- 50
- 金钱
- 158
- 贡献
- 69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277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6
- 主题
- 25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12-2-8
- 最后登录
- 2013-3-19
- 积分
- 277
- 精华
- 0
- 主题
- 25
- 帖子
- 26
|
企业治理讲求以人为本。不管什么文化类型的企业,没有反对“以人为本”的。“以人为本”是为数众多的管理公理之一—不须验证,难以质疑。但是具体到实际的做法,以人为本的涵义却是完全不同。
8 }# T) ~) e6 S/ K2 G; p
8 ~1 Q8 k0 W x$ E3 O1 V' x( r以人为本,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发展要通过善待人、发展人、成就人,从而达到发展组织的目的。但是不同的文化类型对于善待人、发展人和成就人的思路、方式方法均有较大分歧。人的本质各异,但人性中有一些所有人都具备的特质,即对“生存”、“安全”、“交际”、“公平公正”、“个人价值实现”等的追求。基本上所有的文化类型都需要先满足个人对生存和安全的需求,这两样需求难以满足的话,员工就不存在,组织自然也就成为泡影。但是不同的企业文对交际、公平公正、个人价值实现等需求却有不同的侧重点。$ p! Y9 E. B9 k) d; V( M
D+ `; S; a- K" |. y情感型文化能满足个人对“交际”方面的需求,但是缘于这种文化不注重科学的评价考核标准,对人对事的评价通常主管而模糊,因此,组织中的公平公正性往往缺失。
$ E, T: U( n4 `1 A% _
" ~+ G* F+ \5 L b目标型文化在满足个人的公平公正需求上有较大的优势。目标型文化组织实施客观评价、合理的利益共享等机制,个人所得与工作绩效严格挂钩,员工普遍能接受收入差距的现实。因为收入差距的背后,体现的是巨大的业绩差距。当然,对于组织中不能完成绩效的人,可能生存和安全需求都会受到威胁。最终结果是不能适合这种竞争性文化的人会主动离开,或被淘汰。: L: R- J. \" `. B
( L- b- c4 l0 M/ Z. W, N: E9 N' w共生型文化组织要求员工以组织目标为第一要务,通常会忽略员工对个人价值实现的追求。而松散型文化恰恰是最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的文化。
& [) s) Z+ W' R5 d! O: C
7 m; j& M j. G* R每个领导可能都会把“以人为本”挂在嘴上,但在他们的内心里,这个“以人为本”是各有千秋的。
+ q' w2 ]0 e7 t% P; t- X4 `5 S; N l3 K9 h+ ]9 D
|
-
总评分: 金钱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