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1-28
- 注册时间
- 2012-10-9
- 威望
- 86
- 金钱
- 239
- 贡献
- 89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414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2
- 主题
- 2
- 精华
- 1
- 好友
- 6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12-10-9
- 最后登录
- 2016-1-28
- 积分
- 414
- 精华
- 1
- 主题
- 2
- 帖子
- 22
|
这种问题应该是个案,有考核不公平的地方,但纯粹的打压现象应该不是绩效考量的问题,原因是:
9 L1 q, y& d/ b* H0 q! I第一,有没有做到绩效指标和目标的层层分解,对于部门的核心指标,一定要分解到员工层面,这部分指标一般是量化指标,即使是定性指标,也不能由部门负责人进行评价;比如市场分析报告,实际上是由员工撰写,但是考核到市场部了,这时候市场部经理为了避嫌是不能评价这项工作的;
: D V$ N, z) ?$ i5 B$ y1 l第二、责任体系有没有梳理清晰?比如银行柜台人员月度考核时,不是由他的直接上级全部评价的,应该是有责任对象客户来评价(含过程评价)。因此在设计绩效体系之前,就要考核员工考核指标的责任对象是谁,让谁来进行评价(有权力评价);; l3 O/ l! K; _/ A9 {" a" b
第三、不可避免,还是有一些指标是需要直接上级进行评价的,后者或有些企业根本就没有设计考核指标,而是在期末直接进行考核,这时候一无定量指标,二无责任对象,需要直接上级主观评价时,可以有几种办法尽量规避主观性:
9 t$ Q0 d' q0 D I+ V0 e 1、评分后要进行评估,给出评分差的原因和评分高的理由,一定要有事实证据,否则视为无效评价,由隔级上级进行审核;7 ?4 R7 ]/ |6 O# V2 U! x
2、召开绩效考核分析会,针对单项指标过低(低于60分)或者总分过低,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好由分管领导参加,这样可以威慑直接上级;: s/ @% w: S, a9 @! U
3、若无上述机制,也可以设计分数调和机制(前提是定性指标占据60%以上或者都是主观评价),即若员工低于部门平均分的20%,进行加分调和;
& s- R/ O* n4 V/ l$ ?# I4 g 4、绩效申述( b" }$ ]8 y6 h: D, C1 _
5、若上述四点统统不能实现,申请调岗或走人!
! ^' R/ f- L: O" c) o! m! u4 C; x3 X& e) \- f,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