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46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培训实施] 培训执行中的七大心理效应

[复制链接]

75

主题

14

听众

2394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注册时间
2012-3-27
最后登录
2014-7-14
积分
2394
精华
1
主题
75
帖子
1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10:17: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xeq123456 于 2013-1-4 10:20 编辑
; F$ m' C/ }  k* W5 R* A
# M4 a# f2 Z' e7 B1.改宗效应 & m) ~- d" [! u; M* e+ S* y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罗德·西格尔有一个出色的研究,题目是“改宗的心理学效应”。研究表明,在一个问题对某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时候,如果他在这个问题上能使一个“反对者”改变意见而和自己的观点一致,他宁愿要那个“反对者”,而不要一个同意者。9 U' T/ t) b; `; W- S. X: C  w

9 b9 {2 q9 e5 U$ g/ W. @& F" N4 w; n1 L5 @' G! ?. g+ `6 V

' n) y9 A- Q2 Y1 j改宗效应”使我们明白:某些没有是非观念的“好好先生”之所以被人瞧不起,乃是因为他们给人一种没有能力的感觉;而不少敢于直言是非,勇于开展批评的人,最终所以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乃是因为他们给人一种富有才能的感染力。0 d# [9 ^1 O5 J" Z. N9 K
5 {8 ~) z, f7 S' A* U, D( F9 E

1 W9 W0 t& ]! K; d: h
7 i9 b7 N1 @1 r7 E  g0 ]+ `3 d2.共生效应
. ^" M8 A" N' ^植物界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在自然界,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往往长势不旺,没有生机,甚至枯萎衰败,而当众多植物一起生长时,却能郁郁葱葱,挺拔茂盛,人们把这种植物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 ~7 [1 n7 y- U0 f
% P8 w0 {9 S8 f( X$ ~% |7 p; T& m  m( {" j: k& s
8 X" O& q; w. s
共生就是两者相互利用(虽然这个词是贬义词,但实际就是这样),同时有利于双方发展的现象,这种情况应不仅限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也会有。培训师与学员,就是共生。各小组之间竞争又合作,同样也是在共生。
( S5 b9 N" ~2 ?+ n/ E* v3 X' b1 C5 ^9 D1 y5 c+ E# K
1 k$ \: k5 u4 `2 Q( f7 {

6 h: |5 K+ s  {$ @! D5 `" p4 C8 p3.古烈治效应
) |! F* V* a  V2 F/ E* x这是一个美国笑话,说的是有一位美国前总统和夫人可尼基去一家农场参观养鸡舍,夫人看见公鸡在母鸡身上踩蛋,忽发奇想问陪同的农场主说:你能否告诉我公鸡一天在母鸡身上尽多少次“丈夫”的责任?答:时时尽责一日十余次。夫人说:请把结论告诉总统。农场主过去给总统刚一说完,总统问道:每次都在同一只母鸡身上尽责任吗?答:次次更换伴侣。总统说:请把结论转告夫人。
2 y2 @0 @# M7 B9 Z- I
8 [/ h: N% F; _2 U. U$ P, y. f0 B: Y1 ]

1 h$ ]. o1 C* Y& Q* J6 x!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男女思维的差异,男女都没有错,各人都有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后来它就成了男人见异思迁喜新厌旧(或淡旧)的著名心理学效应了。 9 F, E3 Z( l# V. J% o( N# J

, i- Q3 j7 ^$ D& f0 P( F$ }/ z6 w1 [% s& `' s

# S, a8 ^1 K& Y: i* \2 x$ D3 l
+ K" H/ N* q4 C& S1 q4.关系场效应
7 n; p8 g; y2 q, l4 N1 B( T) r' |$ ^. x# t
在角色群体的活动效率中,既可能产生增力作用,也可能导致减力作用。 “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这种情况下“1+1+l"大于3。这在群体成员活动的效率角度上,称之为“群体的增力作用”。 “三个和尚没水喝”,这种情况下的“1+1+1”却等于0了。这在群体成员活动的效率角度上,称之为“群体的减力作用”。
, E2 R- Y( \1 s) ~7 ]0 v
- W: O, l6 _/ l! d( N; V1 i  |; P( S8 J4 K, G

  E6 v  C& z' U8 w这种由不同的角色扮演者组成的群体产生的内聚力或摩擦力,在社会心理学上,统称为“关系场效应”。
1 Z' e: D; J; I0 h/ Y2 U, F8 X1 n
% {: y: H! c8 A. ~5 l2 A' ?2 r& \8 s) G$ o, b6 ]! v
* Z6 F) M+ C# O: W1 d, Y. g
5.光环效应 " T# D% i$ ?. D6 S
又称晕轮效应,是指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鲜明的知觉,从而掩盖了其他特征。美国心理学家戴恩等人有个研究,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分别是有魅力的、无魅力的和魅力中等的,然后让被试者从与魅力无关的方面去评价这些人,如他们的职业、婚姻、能力等,结果发现,有魅力的人在各方面得到的评分都是最高的,无魅力者得分最低,这种漂亮的人各方面都好实际上就是光环效应的典型表现。
. A2 r# S" e" P) u
8 `8 K$ q+ a1 |. t
8 Q' R5 o* S$ C: @( I. I4 |% X, E- p
很多培训经理都有这样的观点,学员表现好,就样样都好;学员课堂表现差,就觉得他一无是处。这就要求培训经理既要充分注意学员特长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使学员的闪光点得到别人的认可,受到别人的尊重,增强学员的自信。同时也应注意,虽然对学员偏爱一些是人之常情,但过分的偏爱或溺爱都会导致感情用事,对错不分,有的还会一俊遮百丑,实际上对学员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r9 Z" e1 f8 t7 ]3 T2 Z

7 H) _6 g: y1 i% ^5 n3 [' p9 q& Z# u2 s- v/ k
" }8 v( s  N. F1 w" \/ I0 Q
6.禁果效应 / m% [5 Q% h/ s( h
"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被贬到人间,这种被禁果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
) ?) k5 \' k8 t+ h4 P- d) w% R& z% Y: F' t

5 Z; p5 R& A& L7 z% \% Y& q5 B# ]! X! u0 [2 [! k( P- I) w
它给我们培训经理的启示有两个:①不要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人为地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②要把学生不喜欢而又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 ^( R# \% v6 ~5 N4 i3 P
) M/ e$ L2 C, k) _: Y5 |' l
6 i! `( g+ a' c. O

+ P5 G. y- p- `$ k( \" L7.金鱼缸法则 , W/ B& R6 S' t% v  y! w4 D, u
金鱼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里面的情况都一清二楚。
9 V6 n2 \" q% K2 x0 I& m9 _- M: R$ v2 s/ c$ h
* E: k, A; e  V* T$ v
  f5 F: c7 N" d& u
“金鱼缸”法则运用到培训管理中,就是要求培训执行中,要让更多的干系人参与,增加各项工作的透明度。
0 d" ^9 v! Z0 w; \* R# n% ^% w! S/ p$ l# P. y3 \& Z
* b7 ~/ R0 r$ x5 `* z" y8 g
本文选自培训人社区:http://www.51clo.net/blog?f=0104 1月9日培训经理聚会活动,请加QQ1530074095咨询,暗号:培训那点事
培训交流圈:http://www.51clo.net/grou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