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版权属 文化生产力所有
转载请注明: 中人网论坛- 文化生产力-( 链接地址:http://community.chinahrd.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24025)
先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前年,西南某著名集团公司委托猎头寻聘一部门负责人。曾经有猎头找到张军。张提交了简历,与猎头做了不少沟通,但是,结果没成功。猎头给他的回复是:企业嫌他没有500强企业背景,文凭也不是很理想。 后来,张军在与他曾经的一位部属李刚QQ时,才知道李刚被猎到那儿去了。李刚是张军曾经的部属,算是名牌本科毕业,聪明、好学,偶尔有点投机取巧;看上去很真诚踏实的样子,却又有点过分的现实和世俗;长得还算标,不过,有点乡音。 李刚经常与张军QQ聊天。每次聊天,李刚几乎每次都会抱怨他的上司与企业。抱怨的焦点是:上司好像什么事都不做,每天就是夸夸其谈或全国飞来飞去面试人;一个项目或事情,总是批不下来,常常不了了之;官僚习气严重,特讲排场与面子,每天拉人吃喝玩乐;那么有名的一个大企业,连很多基础性的管理也没做好……总之,他呆了8个月,感觉什么事也没做,除了忽悠,什么也没学到。 李刚说,当时面试时,他是经过了层层筛选,才进这个企业的。高学历、好背景(指知名企业经历)是这个岗位的硬条件。因此,他对上司和企业充满期望。上司是集团人力资源总经理,在企业已有5年多,年薪上百万,在职场里和行业中也颇有名声。他与上司面谈时,完全被上司的气场所感染;上司的口才、知识面、高度,让他一度佩服不已。 但是,想不到工作才8个月,李刚就完全改变了他对上司与企业的看法,并离职了。据说,他还算是在这个岗位上做得较久的人了。 无独有偶,李刚后来进了广东的另一家大型企业。而这家企业之前也委托猎头找过张军,结果也没成功(猎头没有告诉张军为什么,但是,张军想原因应该与上面一家差不多)。结果,李刚在里面也是做了将近一年,又离了。 几年来,李刚被好几家知名企业猎进去,但最多只是做一年就离了。而张军,这几年来,也有猎头找过几次,除了一两次是他不同意之外,其他知名的高薪的岗位,张军都没有被企业或猎头录取;有几次,张军与李刚应聘的还是相同的一家企业的同一个岗位。 张军是从一家大型企业的一线员工干起的,从员工到中高层管理,他只做过三家企业,这三家企业的规模都在二千人以上。而且,他从第一家到第二家到第三家,都是朋友介绍挖过去的,稳定性非常好。 张军实干能力非常强,知识面也不错,综合能力较好,每到一家企业,都是做开拓性的工作;他在小范围内,也算是知名的人物。但是,他只有专科文凭;他又长相一般;为人低调,没有气场,不算强势,更不喜欢夸夸其谈,眼看上去,普通得很,别人很难把他与“高管”联系在一起。 张军其实也想象李刚一样,跳去更大更知名的企业拿高薪,但是,几年来,猎头找的,没一个成功;张军一直就此觉得好笑又无奈:李刚当然有他自己的优势,但是,作为曾是自己多年的部属,他的底细、能力、个性、作风等,张军是很清楚的。可是,为什么企业或猎头选中的总是李刚,而不是自己呢? 现在,通过这个案例,请共同思考这些问题: 1、为什么知名企业选的是李刚而不是张军?是他们能力差异所导致的还是有其他更深层的原因? 2、你觉得这个案例是否有普遍性?它反映了企业在用人或猎头在选人上的哪些问题? 3、为什么外表、文凭、忽悠、气场等这类的东西,潜意识地如此被HR人士们如此看重? 对于以上在职场里比较普遍的现象,我不想作过多评价。我只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官僚、虚假、自我膨胀、崇尚包装与外表,是目前中国社会的通病。故此,习近平总书记一上台,就提出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口号。它如当头一棒,猛然敲醒国人。而中国的命运,也许因为这种实干精神的倡导,将走向另一个拐点。 企业是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组织,更需要实干精神。唯有实干,才有效率和效益;唯有实干,才能生存和发展。凡是走向衰落的企业,或中途夭折的企业,大多是因为丢掉了实干精神,患上了虚妄症。 我想,这也许就是2012年的第十三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为何以“实业的使命”为主题的原因之一吧。一个国家或企业,真正强大,还是要有实干精神,要有强大的实体经济。 所谓实干精神,就是去除花哨与虚假,化繁为简,抓住核心与重点,勤奋拼搏,效益至上,直达事物的本质和要害。 因此,当我们考核一个部门时,关键是从平日的工作里看它有没有实干精神,看它的效率如何、业绩如何、利润如何,否则,一切免谈。当我们评价一个人时,关键也是看他有没有实干精神,看他做了多少实实在在的事,为部门或公司创造了多少价值,而不是看他有多高的学历、有多美丽的外表、有多会忽悠的口才。企业在招人的时候;猎头在选人的时候,也应该以这个人的实干能力为主,而不是一味追求什么文凭、什么背景、什么气场、什么外表之类的东西。 可惜,在这个把肉麻当有趣,把忽悠当能力的职场,越来越多的人丢掉了实干精神,丢掉了低调本分;人才观越来越被扭曲,并且成为一种“共识”和“风气”。 勤劳,是这个社会的根;实干,是一切价值的本。我们现在缺少的不是聪明,不是文凭,不是外表,不是忽悠,而是像工人与农民一样的素质:实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