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版权属 金林铸钢所有
转载请注明: 中人网论坛- 金林铸钢-( 链接地址:http://community.chinahrd.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38788)
本帖最后由 金林铸钢 于 2013-5-13 21:08 编辑
5 D# z" F5 E$ O1 A- K, ^& k# c A" p% i1 R k% N+ i
从今年开工至今,公司的生产系统从未正常过,每天都在重复的加班、返工、补数、外发、找临时工、开罚款单......重复的消耗我们并不多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 6 u: b s5 ~6 ~* _/ P5 t
刚开始寄托于培训以及培训后的落地执行检查,于是乎加大培训力度,可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培训计划做的再好,到执行的那一天,不是在赶货,就是出了质量问题,导致来课堂学习的管理人员,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心放不下,做不到空杯心态,又如何能吸收课堂上的知识?: @' P- u% s' e: [
) ?4 B6 U/ V5 U, E( F8 K6 `7 o 体验式训练本是较好的一门培训工具,通过不同的项目结合不同的现状,再根据学员当场表现的状态做出分享和点评,收获和个人感悟应该是比较好的,但实施了很多场,在我们公司却收效甚微,每个人写的感悟和领悟都很多,但大都千篇一律,真正能结合到工作中去的,很少很少,比如信任的力量、七巧板、挑战NO.1、资源重组、盲人摸象等这些经典项目,在课堂上都能发挥团队的力量,并感悟到作为管理人员的责任,但这种热度仅能保持3天左右,时间一过,照样是“横向不沟通”、“横向不制约”,问题仍然重复出现,漏发、补数等人为造成的因素越来越多。( l9 m+ t, {( B
# f z1 U( x; I$ } 于是乎在培训方式上面再次做了调整,3月份增加了2次现场授课,无论是讲“有成果的执行力”,还是“语言的艺术”、“沟通的八大方法”、“个人心态及情商的调整”等等,反过来还没有体验式训练有效,仅仅有三分之一的管理人员说讲的不错,个人有所收获,下去跟踪学习的落地执行,发现这种热度仍然很短暂,情商低的还是情商低,不会沟通的还是不会沟通,教过的员工关系管理中的技巧和方法,甚至都没用去用,还是“我行我素,我走我路”。
5 M# n9 w0 B1 J1 N, e! ^% `' y
0 k, {( Z" n+ t$ C% t; {3 |
再三考虑后,4月份又再次调整,只设定课程,时间由生产系统自己确定,以免再次产生“培训太多影响生产”的误会,为了保持3月份的课程不被“遗忘”,同时增加了对现场的检查力度和私下的沟通时间,4月份几乎是走马灯的沟通了一遍,发现一个特征,每个管理人员,无论是班组长和车间主任还是相关辅助管理人员,都能清楚的说出问题,但面对问题在分析的时候,大部分都持“无法改变”的态度,于是乎沟通来沟通去,变成了“**行业行业的原因、“临时工太多的原因”、“外围人力资源市场较差”、“没有优质客户”等等我们无法改变的外围原因,从4月初等到中旬,生产系统抽不出来时间培训,再等吧,于是乎一个月过去了,还是抽不出来时间,生产系统还是杂乱无章,无法做到有序生产,之前说培训耽误了一定的产能,好吧,我接受,那没有培训,应该不影响产能了吧,其结果不但照样影响,反而补数单陷入一个完全失控的状态!
+ t- @8 R2 c7 |% E I . s, h! d5 \6 S+ h7 H
再说说“基于生产为核心的成本控制系统”的建立,这本来是一个较为容易推动的工具,其一现有的报表已经可以作为分析的基础,其二人员配备是现成的,仅把人员的职能做一下调整即可,其三公司运作这么多年,已经有客户基础的沉淀,无论是倒推数据还是正推,都完全可以做到可控的,但实际的状况是,首先人员的职能转化不过来,财务部说归生产管,生产说财务你自己去车间让他们做,做不到就罚款,财务说生产是你的部门,我们怎么能处罚?!无论我多么的苦口婆心,横向问责就是无法推动,大概是大家太熟了吧,不好意思开罚单,只有从上到下的罚单,却没有平行的罚单,罚款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这一点我坚信不疑,但系统的推动前期,罚款是最为见效的一种手段!人是有惰性的,只有痛了才会发现不通,于是才会改正。# N. X: R# ^; Q6 K5 C
q% T$ V- a' y3 a# y
一边是强势的生产系统,一边是人少力量薄的监管系统,推行成本控制系统花了不少时间,仅仅运作到4月16号左右,便基本上宣告夭折,从控制补数变成了统计补数,如果是要统计补数,那完全无需增加这个流程动作,因为现有的统计都能做到。
3 r8 v) g- p) h t& r8 k, y + Q# v, u! h1 R& s! o% }) f2 _
不分权,他说你不信任,分权,他却不负责任,这是现有民营企业的一种通病,这也是老板们最为痛心的问题,在我们这里,显现的淋漓尽致,就像之前的员工离职一样,个个都知道问题,却没谁去控制过、解决过。9 b8 C- U8 U8 i3 U3 x- m
0 B# i% R- G* d( b; l
员工在管理人员那里拿一张辞职单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等到这张辞职单到了行政部那里,改签的字都已经签完了,还怎么留?都只签字不负责,这是我们公司的通病,从上到下均是如此!于是我再次要求我去年年底都曾经要求行政部要做却没做的一件事:任何人离职,只能找行政部拿离职申请书!这样的命令再次强势的要求做到,还好,短期内的效果比较明显,我这样做的初衷,实际上是把离职这种流失现象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以内,另外通过离职沟通,还可以了解到基层管理人员的现状,通过民主评议,是可以对基层管理者做出制约的。+ l4 B% |5 A0 P9 I2 P
8 e9 E j% O( K1 f- V$ A 但是事与愿违,刚开始的离职沟通,还有人性化可言,后来的离职沟通,变成了走形式主义,走的照样走,留的也没留住,为什么?因为员工反映的问题你行政部解决不了,加班时间过长、补数过于频繁、说好的假期不兑现,你解决不了我当然照走不误。这样又完蛋了,一切打回原形,反倒额外增加了行政部的工作量。
- g0 c# j/ v8 N5 f
B$ J6 O" I& {- Y
我们有些管理人员,动辄就把原因归结到现有的员工身上,什么素质差、不听话、不好管.......我勒个去,如果真的好管还要你管理人员干嘛?我们有哪些优势能吸引外围的优质员工?你都没优势,你只能招到这样的员工,你有选择的余地么?!你不在自己管理的方式方法上去找问题,找原因,反过来怪员工,这是不是推卸责任的一种心态呢?明知这个问题上至老板下至**这个行业都比较难解决的一种问题。. a- @+ G V5 O) [7 f8 ^, s3 O w& q
. J+ c5 \; a1 |) @- W8 F 说配合吧,似乎大家都配合,我要怎么做,似乎大家都在执行,但事实结果却不合我意,5S的推动,最终功效是提升产能和品质、降低成本,但我们的管理人员却是“只订规则”,不去“频繁的检查和要求”,到现在仍然只停留在整理、清扫这两个最基本的要素。1 u6 ~( l8 p, q( m) ?
' D' _) D2 N( B 车间布满了标语、口号,各个工序班组都有目视管理的看板,但质量问题照常频繁发生,原因是什么?很简单。
' N% a: L+ [1 v
6 g* B5 @' `# k1 b6 _- o# W% e ”挂了不看,看了不做,做又做错,错又不改,改又不推,推了不检查“——这就是原因。; }$ }+ k2 w& E; D! k
7 ]# C- _7 v( O% i: w% H1 l, ~
4月底跟生产系统的管理者沟通,几乎都传达给我一个观念”5月上旬就正常了,5月份一切都OK“,好吧,我信,于是再次制订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而且每一堂大课,我都深思熟虑,基本上这些大课都是外围比较热门的项目,执行的结果呢?连”要跟朋友过生日去喝酒“这样的请假理由都出来了,甚至这个理由连老板都到行政部来过问,这是老板应该做的事情吗?这不是很明显的在娇惯吗?!当天也是我的生日,我是不是也应该告诉大家,”今天因为是我生日,所以培训延期“?连基本的尊师重教的概念都没有,连轻重都不能区分,谈何效果!!!) @7 P$ @1 X7 s/ R/ d$ C, H# N
4 s! [8 I N/ ?$ L* ^: q 5月才过了一个上旬,问题又再次发生了,合金车间居然有人上班一天一夜,外发的产品居然全部做错!定好的员工沟通会因为临时加班赶货导致做不了,好吧,把应该是成品车间做的改成合金车间先做,时间再从20:00分改到21:30分,这下总行了吧,结果呢?还没把员工沟通会中的”破冰“做完,人都跑掉一半到车间加班,排好的”感恩分享“的基础培训流程只能做成互动式,这是谁的问题?!
/ t' T( g% {$ Y9 F! i/ e
: e2 @ M6 e! e8 Y2 l+ a( e- o6 V; `
晚上再次找车间主任、计划员、行政部沟通到凌晨12点半,我问全部做错的原因,都是模棱两可的回答,”计划没有问题“、”生产没有问题“、”都是外围加工商做错了“、”产品太复杂了“,给我的都是这种回复,能追踪么?3 l! l- l# n" r5 i/ t! d! {6 L
3 _. {- q" |3 Q" b 首件确认制度去哪了?大货量产追踪去哪了?生产协调会有在继续开吗?打样与生产有沟通协调吗?打样、生产、业务有三方订单评审吗?......行政部回复我,以前都有这样要求,李老师也讲过,但做了吗?做到了?做好了?还是只是做了?2 P. T: e' V7 {/ j3 I6 x" F
z) Y+ Q, {0 M- h9 ]) c 之前我多次说过,要么,你就按我的方式去做,要么,你就给我更好的解决方案,其结果呢?既没有按我的方式去做,就算去做,也只是行政部、财务部能做到,生产系统没有一次不打折扣的,更没有给我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样下去,能行吗?!
3 Z5 w4 n2 E9 j/ ~0 D
3 I% {+ ?7 U& H" k **总、***董事长,不可否认,您们是两位好老板,犯错频率这么高的部属您们都可以一次次的原谅,***董事长都挺着大肚子到车间去给管理人员订标准,**总可以一次次原谅生产系统这么多问题。但这样下去,您们能达到标准化管理工厂的目的么?先不说能赚多少钱,这么多的错误、损耗已经折损了您们大部分的利润,还谈什么增加员工福利?谈什么研发?2 l" m1 R& ^) C0 L \9 g. @ D
" Q9 b4 ^) s, x% T! C9 l9 w& N
企业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但这里所说的人的问题,是从上到下,而不是只谈哪一层,更不是只谈哪一类,第一次犯错理解给机会,第二次犯错原谅单独培训,第三次犯错轻微处罚还是原谅,第四次呢?第五次呢?我始终不明白,为何宁愿把一个人调来调去更换管理岗位,而不去从根本解决问题呢?而不愿意快刀斩乱麻呢?换掉或撤职一个并不合格的管理人员,难道就这么难?辞退一个管理人员,难不成公司就要关门了?!不杀鸡给猴看,猴子怎么能改呢?!
2 w) N- V' J9 g- G5 D/ s 为什么我们只能用这样的管理人员,有没有想过原因?为什么外围的优质管理人员进不来?有没有想过原因?
9 H6 [: X C4 b6 V- Q
1 a2 D1 w7 j1 h0 P
下午有一位饰品行业资深的管理人员过来跟我沟通,于是我告诉行政部请一起参与,结果是等了许久,就是没人来,再次电话过去,得到的回复是”现在很忙,这次就算了吧“,我对人才尤其重视,只要是优质人才,我更会”三顾茅庐求见真身“,但反思我们其他管理人员,能做到吗?9 r8 Q a! a T3 U
一次的课程能改变心态吗?半年呢?一年呢?改变不了怎么办呢?换一家咨询公司?换一家培训公司?还是真正建立自己公司的人才机制呢?& ^1 S7 w8 c5 _. ]
! R- w* A k6 q; _3 {" V c 我主张宁缺毋滥,多次给机会还是不合格的管理人员,留着的结果,只能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早晚都要离别,是早点好?还是晚点好呢?究竟是这些管理人员自己犯错,还是公司给他们一次又一次犯错的机会呢?
* t( J/ R9 w z
B, m; T# O! Q) G' E5 A, h. @ 没有成果的忠诚度,有用吗?没有赚钱的信任度,有用吗?市场是现实的,不会因为你的仁慈而改变,人也是现实的,你今天给了,似乎忠诚和信任,不给,转身就离你而去。
% c4 S( X, B, S- B
3 A+ |2 ~# i$ B* b O4 k
**总、***董事长,请您们真的思考下,不要再这样一而再再而三,您们这样的好心,是换不来企业的长治久安和发展,因为我们企业的盈利模式,已经注定难以应对每年都会增长的人力资源成本、材料成本!您们的观念不改变,我的变革,真的难以成功。
, u# n! z! j( Y8 Q/ A
8 Q& k" n8 a! }; p% h 不要再有”我们是这个特定行业“的思想,因为一套优秀的管理模式,一种优秀的职业心态,是不分行业的,唯一可以区分的,只是工具和方法而已。
1 L! J/ a' p+ y6 @
# F- ?- I) K3 K+ G0 | ”建立以生产为核心的成本控制系统“必须坚持下去!
$ t( |) m8 }% v
% ?7 u* i0 P$ G/ V2 A ”订单模式的计划物控系统“必须坚持下去!$ Q' _4 ~, l& f) ^; H2 l
% F/ ]# d( |# C( O/ }# h ”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人力资源模式必须坚持下去!
y4 D6 f' G' a0 m, [3 S
; l$ _1 K6 U% [) W: T
”生产管理六大组合拳“必须执行!: Y( M+ }' F a( g
/ j. z% U! L! U' f* i( e: T4 M ”管理人员的年度奖金“目标制度必须建立!0 u( V+ D2 d: P& l
" I k( d# U0 O ”培训与开发“模块必须有条不紊的坚持执行!
* [% o0 n. ]6 s" O
" T; M& r D( \! x$ a0 R2 R4 ^) Z/ c, Q ............3 m2 D3 q B; [" a! f( l
" g' g" j( w) n" F 请您们支持,谢谢! 2013年5月12日凌晨2:12分
% v6 J. S7 `/ O6 O1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