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7-27
- 注册时间
- 2012-12-10
- 威望
- 149
- 金钱
- 1785
- 贡献
- 473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2407
- 日志
- 7
- 记录
- 0
- 帖子
- 210
- 主题
- 165
- 精华
- 0
- 好友
- 3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注册时间
- 2012-12-10
- 最后登录
- 2014-7-27
- 积分
- 2407
- 精华
- 0
- 主题
- 165
- 帖子
- 210
|
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快,环境变化也非常快,企业面对的很多问题都是新问题,没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但纵观欧美国家20世纪的企业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在20世纪的前30年以及更早的19世纪,欧美国家的企业是依靠“秒表科学”、“流水线”、“组织结构”等把人当成机器来看待,通过提高人的工作量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扩大公司规模,这跟国内的很多发展初始阶段企业类似。但单纯地依靠“管”员工来发展企业,已经成为管理瓶颈。
4 s2 c" `' {* w9 G4 A/ e3 d; c
) i/ K1 H5 s/ y: a2 E 随后欧美国家的企业开始研究“人”的问题,研究成果的核心是:人是任何活动的核心。因此,需要让人来承担更大的责任。要改变“许多人告诉我,我应该做什么以及我应该怎样去做,但很少有人了解我想做什么”的情况,要意识到“领导意味着使被领导者得到自由”。3 K' K; k$ j9 J3 x* Y' L
5 f& n7 K" [0 r2 j# C# c! W
这样的借鉴,对国内很多企业都有参考价值。实际上,国内很多企业也开始意识到员工的重要性:一方面,注重研发和营销,通过增加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经营附加值;另一方面,降低劳动强度,给员工增加收入,组织旅游、拓展训练,文化建设等,都在企业内开始推行。但真正的效果仍然有限。很多企业在处理人的问题时,忽视了人的复杂性,其中包括忽视了员工不同层面的需求:
& ]8 J' E" ^( ~! n3 k/ K% N3 v. k, P }- B
对于基层员工,可以是基于财富分享的关系。$ e9 t" I* [ O
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物质基础还比较弱。公司的基层员工与企业的关系主要是经济关系,员工很重视收入的多少。因此通过涨工资、增加福利可以解决绝大多数基层员工的问题。
/ v, m( W+ Q, b q8 u; z0 V. O) j" q( T) s, [8 u
对于中层经理,必须考虑能力分享的关系。- {6 ]7 H, d" _
中层经理已经不仅仅是着眼于收入,还期望能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同发展,期望被重视,需要授权,需要参与。
) {3 o( @0 E3 h/ o对于高级经理,必须考虑价值观层面的关系。
$ c- U' E( Y$ s4 N3 t1 ^6 t# d. x* `, ]) T3 q( f: B
高级经理,是企业的实际掌舵层,期望全面参与到企业的事业中,是要对企业的愿景价值达成共识。
0 l! l! B \, Z 目前很多国内企业对员工需求的管理,往往单纯地依靠涨工资的手段。这只是满足了基层员工的要求,没有满足中高层的要求,其效果也就不言自明。企业的中高层是期望能融入到企业的核心管理中去,期望被授权。但企业家往往会有担心,不能完全相信这些职业经理人。如果我们能研究下国内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了。% V* H. k$ N4 M# E Q: w3 b
4 Y2 r( Z! N. ?4 u
企业初创的情景是怎样的呢?创始人看准了一个市场机会,筹措了一笔起点基金,与家庭、同乡、校友、朋友等一拍即合,大家围绕着创始人,不计报酬,没日没夜地奋斗,把企业逐步创建并发展起来。这些“熟人”在企业发展初期,沟通成本底,自觉性强,方向明确,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大贡献。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会引进“生人”加入,但企业本质仍是“熟人”管理。
. v# ] u; ^+ J: l1 L' i
$ s1 [4 G$ `1 K) h 很多企业的销售经理和市场经理的人员构成,也反映了这一现象:销售经理可以靠提成、直接监督等手段来管理,不是老板的亲信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真金白银赚回来是硬道理,即使有桌面下的交易也无碍大局。而负责品牌建设的市场部门,因为是花钱的部门,而且很难通过硬性的指标进行评估,钱花得好坏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对老板的忠诚,所以安排的往往是老板的小圈子之内、自己信的过的所谓“自己人”。* U/ |& r) g9 m& A* t
, R' G8 X; M2 I- C! _ 这种安排导致了两种结果:一个是自己人毕竟有限。企业到了一定规模就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全方位、多地点、长期的品牌建设计划;另外一个是自己人为了不让老板产生疑心,花钱的时候一般倾向于保守,容易贻误品牌建设的时机。可以这么说,熟人管理成就了企业,同时也制约了企业的继续发展。6 I$ w" H2 q" s0 ]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