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8-5-16
- 注册时间
- 2010-8-19
- 威望
- 1
- 金钱
- 2743
- 贡献
- 748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3492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325
- 主题
- 12
- 精华
- 0
- 好友
- 4
![Rank: 12](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Rank: 12](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Rank: 12](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 注册时间
- 2010-8-19
- 最后登录
- 2018-5-16
- 积分
- 3492
- 精华
- 0
- 主题
- 12
- 帖子
- 325
|
Kenneth 发表于 2013-10-27 12:41 ![]()
' g# n' |8 ]' U f' ?' V$ S1 v我是教 psychometrics 的, 一直坚持不可以随便删除既定量表的条目的。
9 {+ [# }! x3 s2 ~7 O3 T自然是如实报道了。 ...
3 N4 A, [' @$ y: o) akenneth,这个问题我也有深刻体会。+ @+ f$ a5 i' \6 R! A
我最近在做组织政治知觉的研究,量表中的一些“反”问项效果一直不太好。有些题正着问(但代表的是消极意义),比如我们公司薪酬和晋升政策就是个摆设,很多人会选择“同意”;但有些题反着问(却代表的是积极意义),比如我们公司的加薪和提拔都是符合规定的,很多人有时候会选择“不知道”、甚至“同意”。可是***上下文,其它题项填得也还算认真。我想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文化习惯;第二是答题习惯,前后大多数题项都正着问,偶然一个反着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对程度的判断。, T+ [; | w, x* F
kenneth,我想请教下在中国语言和表达习惯的影响下,是否可以对原谅表的表述稍作修改呢。比如测量印象管理的原量表“我对周围情境非常敏感”,是否可以调整为“一般情况下,我对周围情境敏感”。也即为了保证测量的等值性,是否可以把原量表的程度稍作调试?对于一些“反”的问题,是否可以把语言正过来问呢?这样减少这种答题习惯带来的偏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