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9-9
- 注册时间
- 2014-3-8
- 威望
- 0
- 金钱
- 129
- 贡献
- 99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228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43
- 主题
- 7
- 精华
- 0
- 好友
- 1
- 注册时间
- 2014-3-8
- 最后登录
- 2016-9-9
- 积分
- 228
- 精华
- 0
- 主题
- 7
- 帖子
- 43
|
Kenneth 发表于 2014-7-23 21:21 - @( A5 @: l; T& l' D
pengjianling , 中介效应的效应值现在不是大家都用 a*b 吗?我不明白你的问题。 ... 4 m$ i$ W& r" y+ h9 W5 [
* g. |% H! `6 |7 C$ i# Y
谢谢老师回复,不好意思,是我表述的不够清晰。
5 K' o& e7 J. [" [! L" O. E) F# t) [/ ^ N
效应量是衡量实验效应强度或者变量关联强度的指标(Snyder & Lawson, 1993), 它不受样本容量大小的影响(或者影响很小)。它不同于一般的统计检验结果(比如显著性p值、中介效应)。
( [9 K9 l2 i+ J6 i4 G: f
# _* I+ E& P- G( i: n; V% k效应量(effect size)在量化方面弥补了零假设检验的不足。除了报告检验结果外, 许多期刊(国内如心理学报)还要求在研究报告中包括效应量。效应量可以分为三大类别:差异类、相关类和组重叠类, 它们在不同的研究设计(如单因素和多因素被试间、被试内和混合实验设计)或在不同的数据条件下(如小样本、方差异质等)可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和用法, 但许多效应量可以相互转换(郑昊敏,温忠麟,吴艳,2011)。
# R2 H( \/ p$ x$ R( e
) ?4 h& V5 x* ~& k下面是郑昊敏,温忠麟,吴艳(2011)总结的效应量的分类和计算方法。表中提及了实验研究、相关研究都需要报告效应量。
7 i+ |# A3 |/ K& [7 _/ f目前大多实验研究基本都会报告效应量。google还有专门的效应量计算网页程序。 而相关研究,目前似乎只有简单中介效应的效应量的介绍(KAPPA-squared和Rmed-squared)(方杰, 张敏强, 邱皓政.2012),多重中介效应似乎还没发现效应量的指标(这就是我的疑问)。5 [# a! x/ B, b, T& `
& n3 K1 L" _% U7 d, H1 r8 ^% ?
$ z& \" s7 ` O+ n# U5 N# `' s1 R: i; }& |5 G+ e1 ^
: C% k4 K8 l& Z: ^( m3 `# F: L' U3 T, S8 R
# Q, K5 C7 e* `/ S6 c2 d参考文献: C; j, F, N6 D g
郑昊敏, 温忠麟, & 吴艳. (2011). 心理学常用效应量的选用与分析. 心理科学进展, 19(012), 1868-1878. % V1 n! x' @9 K9 R# S: @1 d
方杰, 张敏强, & 邱皓政. (2012). 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和效果量测量, 回顾与展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8(1), 105-111.
% y/ j5 j' g0 |) t
" L8 {: t. ]: T; E( N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