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如何建立招聘渠道?
在制定好每年的招聘计划后,接下来就是实施阶段了。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择、拓展招聘渠道。不同的职位有相对有效的招聘渠道,比如我们公司的电话销售就比较适合从学校里面招聘应届毕业生,当然网络上的招聘效果也是不错的,但绝对没有校园招聘招聘的人数多,成本低;客服人员就比较适合从网上招聘;而我们公司的一个前台是我通过公司的老前台帮我推荐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前台认识前台,方便帮你推荐。在原来公司,曾经有一次需要给老板娘招聘一个招标助理,由于是跟着老板娘,且工资也不是很高,所以我就去一些大专学校的机电工程系(这个系里有招投标专业)做宣讲,后来把他们的系学生会主席招过来了,老板娘也很满意。还有我为了招聘一些服装打样、制版工人,我曾经专门调查了这些人的居住地点,然后到她们聚集的街道居委会去贴广告,也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所以说,招聘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销售工作,你得有创劲,需要多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你得主动出击,才有可能找到更合适公司需要的人才。
概况起来,你的逻辑过程是这样的:
1. 拿到职位后先了解这个岗位是做什么,给这个候选人画像。有岗位说明书的看岗位说明书,没岗位说明书的想办法了解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要求;(具体办法详见制定岗位说明书部分)
2. 思考这样的岗位之前是通过什么渠道招聘过来的,是通过网站、报纸、人才市场,还是其他什么,具体信息也可以向之前的招聘官,人事经理、部门负责人询问;
3. 如果都没有答案,可以思考这一类人一般会在哪些地方聚集,会通过什么方式获得招聘信息。比如打样工就是这一类的典型。她们一般都是通过朋友介绍来找工作,但是当我们公司的内部介绍已经介绍完了之后,我就专门调查了她们的居住地点,按图索骥,找到她们聚集地的居委会,让居委会大妈帮助我们招聘,也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我个人感觉,渠道的建立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律。通常的网络、报纸、招聘会这些渠道
大家都知道,你只需要统计它们的效果、费用就可以知道它的效能。而很多特殊岗位的招聘渠道的建立更像一个创意的产生。你无法描述一个创意是如何产生的,只能是建立的对岗位的深刻理解上,通过大量的尝试获得的“灵光一现”。所以,我建议大家多尝试,在深刻了解岗位的基础上多尝试。这里我再列举一个我的亲身经历,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公司前一段时间要招聘一个培训助理。我来之前已经招聘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招到,又加上公司刚换了新的培训经理,人手不够,又要重新招聘,而且特别急。我刚开始也是在网上发布,又搜简历库,又找朋友同事帮忙,都没有效果。后来我在一个培训机构报名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的考试,认识了那里的招生负责人。我想,培训学校里面的学员应该有很多对培训有兴趣,有潜质的,能不能让她推荐一个。我跟招生老师说了之后,没几天就给我推荐了一个人。从简历上看,他的工作经历跟培训八竿子也打不着,但碍于面子还是约了过来,谁知道来的这个小伙子发挥的非常好。培训经理看了之后非常满意,说从他身上看到我当年的影子。其实这小伙子对培训非常感兴趣,把手里仅有的一千多块钱都报名参加培训班,现在都快揭不开锅了。当然这是后来才知道的。现在这个小伙子依然干的很不错。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简历有时候并不是太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