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版权属 曦宝kirou所有
转载请注明: 中人网论坛- 曦宝kirou-( 链接地址:http://community.chinahrd.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12391)
本帖最后由 spcchenyue 于 2014-12-19 13:45 编辑
0 g {& d" \6 H3 e' U o
4 [- v6 I8 L7 x" Q1 v# a, N m4 [7 b: h8 T
临近年底,大多数员工等待年终奖、提成、分红,但也不乏一些“不走寻常路”的伙伴,近日有HR连续碰到员工“失联”的问题。这样“快闪”员工给HR造成了很大的苦恼,下面就结合案例用“律师思维”的方式与大家分享解决方案。
& v3 M$ u+ ]$ h& q9 _' m) x2 M
- ?$ d1 n8 e' A4 ^1 j8 w
1 M( V1 @3 ^+ O! O' `张女2011年4月1日入职,任职销售,自进入2014年10月以后,陆续向其部门主管口头请假,请假事由为:身体不舒服。因其入职时间较长,公司提出待其身体恢复后,再向公司办理正式请假手续,因此,对其10月份的工资正常发放。2014年11月之后,其一直未向公司办理请假手续,公司由于联系不到本人,电话不接,邮件也不予回复,故联系其家人前来办理请假手续,家人仅口头允诺前来办理,但始终未来办理。对于其11月份的工资发放及后期管理,该怎么处理?
5 l6 e. T/ e. D! _2 i8 C1 ` `; a1 K- m
" h5 r: \% c7 t+ G7 [) F a- d
一、从律师规则思维的角度分析 从规则思维的角度,首先我们想到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对双方都有约束力。《劳动合同法》第7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第10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社保缴纳明细、工资发放记录、考勤表等都是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亦是约束双方的有利证据,都要履行自己对应的义务,如劳动者提供劳动,用人单位发放工资等。 : p7 m8 b* y: m6 Q5 n
其次我们应该考虑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2款“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对于不回来上班的后果,应有相对应的规章制度,如考勤管理制度,此规章制度应是合法、完善、对劳动者有效的。
l6 V, l0 I& w+ T1 L* Y5 F3 X v/ g0 V: i
/ \1 L' [% t4 b0 ~2 B二、从律师逻辑思维的角度分析 结合规则思维的思考过程及结果,我们要考虑如何去做才能获取我们最后想要的结果。而从企业的全局考虑,既然曾经是企业的人才,如果能够继续为企业服务肯定能够节省企业很多的成本,也会避免跟风效应的影响。如果不能继续为企业服务,那么,如何解除劳动合同,我们用逻辑思维去思考并发现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方法来了!
1 C6 _0 j% [' G; T {1、向其发放第一份催告函,以EMS的形式,函告其回来上班的时间,不回来上班的后果。 【思考】为什么要用EMS?首先,因为EMS为官方的快递,从法院采纳证据的效力上是被认可的;其次,EMS如果发生退件,会标明退件的原因,这也是其他快递公司不能做到的。 有了发放快递的载体、内容,还要有收件人的地址,这就要求公司在员工入职时,在劳动合同中至少要留存3个联系地址:身份证地址、经常居住地址、紧急联系人地址。同时,还有其他的一些身份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邮箱、手机号码等,主要防止紧急情况联系不到,处于失联的状态。
7 F- U3 h' V$ O6 H. H( l$ Q8 Q2、函告时间未回来,依序向其发放第二份催告函,即《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函告依规定执行未回来上班的后果。 通过以上两个步骤来对整件事情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而将风险降到最低。 - M$ R! w( Z! U# S
Y$ j2 I2 |& \$ m# j( g: N4 s- }9 I; `/ K
三、从律师证据思维的角度分析 整个过程提出的每一个解决方案,每一个建议背后都有相应的证据来支撑,打官司打的就是证据,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做好每一处细节。上述在逻辑思维方式中提到的发放《催告函》、《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考勤制度》,以及快递单都会成为这个案件的有利证据。运用证据思维不仅仅指的是保存证据,还包括制造证据。
% ~) O2 v4 M% `以上就是运用律师思维去分析如何应对“快闪”员工,以减少企业成本、减轻HR的工作负担。
; L s: _* Z- ~) S3 N
. N2 R2 G5 J$ G
- N. A9 e$ 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