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蠡 于 2015-3-8 12:59 编辑 2 a1 w( P0 r2 s4 g
( u0 n. m0 M# w6 j6 [/ j
非常感谢大家参与讨论,我也在其中得到了一些新的启示,有了一些更深入的思考。下面是我的看法。: E, X" s/ ~5 V) u
增值,就是增加价值。这里涉及两个概念,首先,什么是价值;然后,什么是增值。先讨论价值。 一般来说,经济学上的价值是指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商品的属性。因为有了统一的衡量尺度,所以不同的商品就可以相互比较。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这个含义已经不够了。因为在企业内部,各种活动的“产品”不存在交换,无法用货币直接衡量(事实上,从市场交换来说,限制在这个含义里也是不够的)。 经营管理上的“价值”应该这样表述和理解: “价值”是指活动(工作、流程等)成果对于使用者的使用价值。 《营销管理》描述顾客价值时写到:“价值是下列要素的综合反映:顾客所感知到的有形利益、无形利益与成本,往往可以看作质量、服务和价格的某种组合”。可见,货币价值只是“价值”的一部分,主要还是使用价值。并且,对顾客来说,成本、价格是付出去的价值,得到的是使用价值,这才是真正的“价值”。马克思认为,商品对于买者(使用者)来说是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经济学更是用数学方法把货币价值看成是使用价值(效用)的“函数”,因此,顾客“价值”的本质和本源都是使用价值。 尤其在企业内部,流程之间没有交换关系,完全是使用价值的转移,后续工作、工序、流程所要求的仅仅是“有用”、“适用”,上游工作是否有价值,只能以其使用价值来判断。 然而,对企业来说,还是要考虑货币价值的,考虑产生一个成果,投入与产出是否相匹配,这就涉及“增值”的概念了。 , t0 z1 p% I% l, W
文章较长,请休息片刻,“咀嚼”一下。 " F9 Z( N' F$ Q- ]- F" B M. H, b
也许有人会以为,“增值”应该是指货币价值的增加了吧,仍然不是。“增值”所讲的“价值”还是以使用价值为本。具体区分,有两个含义。 第一个含义:经过一个“活动过程”(包括各种工作、流程等,下同),产品的使用价值与投入时相比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对别人有用的使用价值,这就是“增值”。 比如,把大米加工成了年糕,大米原先所具有的“食用”价值仍然存在,又加上了口感、烹调等方面的新的使用价值,我们说,年糕相对大米“增值”了,生产年糕的过程是一个增值的过程。 当然,有的过程中,原先的使用价值消失了,同时产生了新的使用价值,我们还是称之为“增值”。比如,玉米发酵制成味精,玉米不存在了,其使用价值也消失了,味精“调味”的使用价值产生了。对消费者来说,他需要的是调味,玉米在调味上的使用价值为零,于是味精“增值”了。 这个含义完全是基于“价值”概念的。只不过“增值”考虑的是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价值”只考虑产出的“有用性”。 马克思的一个判断可以很好地说明两者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单纯的销售(商品流通)是不创造价值的。我起初一直搞不懂,马克思不是说劳动创造价值吗?销售过程不也付出了劳动吗?怎么会没有创造价值?根本原因是,纯粹的流通过程中商品的“使用价值”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即没有我们现在说的“增值”,所以就没有价值的增加,只是商品与货币交换了一下,商品还是保持着原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即有“价值”,没“增值”。 现在的销售已经不是单纯的销售,已经在销售过程中加入了客户服务,使用价值增加了,因此“客户关系管理”就成为了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流程。 不过,单纯销售对企业来说还是有“增值”的,因为企业不可能所有人都生产产品,没有销售流程产品就出不去。这说明,对于不同的需求者,不同的内外部“客户”,同一个成果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在内部管理中判断价值高低,分析内外部客户是很重要的环节,客户分析错了,价值判断也会出错。 休息片刻
6 ~# Y$ t V* d7 X 现在讨论第二个含义。 “增值”的第二个含义是指过程投入产出的货币价值产生了增加。这种含义在企业内部直接运用比较少,而且有时是不真实的。比如生产过程,财务核算都是成本,投入成本最后转结到产品的成本,两者一样,你能说生产过程没有增值吗?一种解决办法是,对产出的使用价值进行评估(绩效考评便是其中之一),转化为可以比较的价值(不一定是货币价值。请参考我有关价值定义的博文),因此第二个含义可以看成是第一个含义的扩展,目的是为“增值”定量。但评估难度比较大,如果评估准则有问题,准确性、可信性都将不足。 正因为内部核算不易,于是增值的概念又可以延伸,把投入产出价值与过去、与别的企业比较,有了提高,便可以称为相对“增值”,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比较的难度。这有时表现为生产率的提高,既可以用货币价值计算,也可以用使用价值计算。但若要分析清楚对相对增值起作用的因素,常常要回到使用价值的分析计算。
5 |6 W. }8 E2 i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来对三个问题作出判断: 1、本题与第2题的考察对象都是“绩效考核过程”,包括部门绩效考核和人力资源部的汇总统计归档。在第1题中,这个过程到人力资源部就中断了,没有后续的运用。员工的绩效客观存在,我们做了一圈考核,为了什么呢?,谁来使用考核结果呢?没有。既然没有客户,就没有使用价值,所以不增值。 如果这些材料归档后,可以供今后查阅,可以在劳动争议中起一点作用,那还是有一些使用价值的。但是,这种情况一般来说概率不大,价值相对比较小,与投入难以匹配。而且绩效考核结果的主要运用是提升绩效、薪酬分配、员工培训、职务晋升等等,如果抛掉了这些,仅仅为了今后查询,可以说是买椟还珠。 2、在第2题中,由于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工资联系起来了,最后回到了员工,体现了员工价值,形成了闭环,这就有了使用价值,因此绩效考核是增值的。不过,绩效考核仅仅用于工资分配,使用价值还是较小,增值不多。 两个问题的考察对象是一样的,差别就在一个考核结果没用,另一个考核结果用了,价值就不一样。 3、第3个问题只要看一看马克思的判断,看一看第1题就明白了,并不是有劳动就有增值,要看有没有使用价值的增加。在具体工作中,还会有一个问题将影响我们的判断,篇幅已经很长了,以后有机会再讨论。 ( ?* U# q2 w! s" }' ^! P. d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