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438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跳槽之谜:猎头们把这个行业的秘密全招了

[复制链接]

289

主题

18

听众

5390

积分

贡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签到天数: 132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注册时间
2017-1-5
最后登录
2017-8-9
积分
5390
精华
0
主题
289
帖子
4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3 14:24: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文版权属13371692415所有
转载请注明:
中人网论坛-13371692415-(链接地址:http://community.chinahrd.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5591)
日本学者山田昌弘在《社会为何对年轻人冷酷无情》中写道“当庞大的战后婴儿潮集体届临退休,照顾高龄者成为政府沉重的负荷,青年世代初出校门即被迫进入低薪、低成就、低晋升机会的恶劣劳动环境。9 @) L9 c% m2 ^

& r7 I: k  }) Z) @又到了一年一度企业员工暗流涌动的季节,起薪低、高负荷、杂事多、没发展、关系差......工作中诸多的不顺,貌似都可以用跳槽二字来解决。那么谜一样的跳槽,到底有什么禁忌和通过关法则?后附《准备跳槽的人最关心的七个问题》。儒思HR人力资源网——亿万HR成长交流的平台!下载儒思app、免费(观看经典视频、在线提问专家、圈子互助交流)更方便!
$ ?8 E# ?- K! t( _2 i' D) z! m
. ?) a8 E7 Q2 k$ X  z━━━━━% |& K* }, y% y5 f% o8 l

  v/ g) s- m2 A* w! c# V0 q: J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放弃自己目前的工作? ) q. j# x! N& P# n4 \/ e8 D
& {$ w3 F: @. r1 J" l2 M4 q9 |
无论是什么原因,做出这个决定,一定程度上需要经历纠结、挣扎、反复怀疑、一咬牙跺脚地冲动,控制不住地回望,最终坦然地接受。做出决定之前,有的人思虑许久,有的人情绪翻涌。 + {% |8 b% h1 }: P% j8 w  d% G+ K

2 A  }- W) L7 C- W$ w从一个人成年开始,“工作”几乎占据了他的后半生,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决定换工作的那一刻,是人生的少有的决定性瞬间。   Q: C4 X; f# Q: A0 Z; ]/ b- p! o

3 w; R# m$ A1 r; c1 h: `我们跟7位猎头聊了聊,他们的工作便是帮人“换工作”。但他们在其中的角色,绝不仅仅是信息中转站那么简单。可能你本不想换工作,却莫名被他们说动了心;可能你本想去 A 地工作,却越发笃定地相信 B 地才是最好的;可能你曾有的职业目标和动力,在某一瞬间被全盘推翻——而你根本不知道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9 o5 b: U7 |; Q1 B# g1 F. |3 T- T! Z( C, E8 p
就像一位猎头告诉我们的,“一个人一辈子能跳几次槽?而我们天天都在帮人跳槽。”在资深猎头面前,你的想法很可能无从遁形,你的一举一动很可能清晰昭示着你的欲望。猎头们会告诉你,他们如何发现人关于工作真实的想法,又如何在关键一刻推上一把。5 C, @; v4 j$ I* @! f8 a3 Q1 t
8 x; S: w% V8 L& W
━━━━━: _# N2 M8 [4 k# y5 v

9 G3 e+ Q7 x$ r' i“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工作还行,但缺点什么。至于缺点什么,他们懒得想。”6 k3 s% J/ ]8 L  D7 @9 ?
Tristan/ Impetus Consulting/猎头领域: R' A; p0 z# k2 d& k' D
从业6年
# \0 t6 n% d( R6 r& ^2 Z& a/ B+ M4 F# R4 T% d4 x7 @& S
这行有“金三银四”的说法,三四月只是个笼统说法,意思是年后人们跳槽最频繁。那时候是我们的秋天,农民们在秋天收割麦子,现在正是买种子和肥料的时候。我们在“秋天”收获“候选人”,现在正是“备货”阶段。
, U# ]3 D* i, r0 H, L3 U4 X6 \0 s6 R" D! q! j6 l+ Q( N: H
备货无非那几个途径:招聘网站,还有靠别人推荐,没什么特别的。这些招聘网站上会清楚地写着这个职位的最低要求,工作地点,薪水范围是多少——但也只有这些。一个资深猎头,在了解你的职业生涯后,能告诉你在你听过的这10个职位中,最适合你的是哪一个。7 m" X% P* P; c6 s3 T

5 A4 R9 Z: |- g4 F* _6 \& b我曾帮一家日本电子元件公司寻找一位北京区域销售经理。而我看中的那位候选人原本并没有换工作的想法。我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我能告诉你一些和你看到的、不一样的东西。”$ e) n* v1 H# k2 r
7 h# P# p3 k9 R& Q1 n' [3 K& I
我跟他聊这家公司的老板,风格是事无巨细还是放权;是北方人张口闭口的“哥们儿、弟兄”还是“Jason, Andy, let’s talk about our mission and vision……”的性格;是空降还是从一线、总监再到经理一步步升上来的来头;还有他可以管理的销售团队能比现在多多少人……边说边观察他的反应。终于到最后,他兴趣好像更多了一些,但依然是观望态度,毕竟他的收入还不错,不急着跳槽。
# s4 S2 i  [2 E
4 |6 L$ g6 Y' ?得知他已经在公司四年了,我问他,“你觉得自己未来两到三年有可能升职吗?”他想了想,“我们的销售总监和总经理都很资深,他们不动我就上不去。”“那你喜欢管理吗?”他回答,“挺喜欢,我也想带更大的团队。”
& L4 l( @( t- t4 V/ _
, [" v3 Z. V$ m: z“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两到三年里你没有升职的机会。但是在那儿马上就有这样的可能,你能有一份提前三年的收获——在这种可能的前提下,你愿不愿意和那位老板见个面喝一杯咖啡?”6 x( I  }5 K5 _$ u+ q7 \& x% g' c
; v5 L5 [: S/ Q
换工作说到底是人的事儿,见面聊对了什么条件都好说,最后他欢天喜地地捧着 offer 去报道了。& e2 s& Z2 n2 [, X* y8 s2 U  K9 W4 x

5 a! A" V) T/ F/ L. y8 F; X2 \9 v# q' f
* a( g* S+ Z: ?( Z. J! M
我见过的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现在的工作“还行”,但总觉得欠缺点什么。无论是钱、平台,还是更响亮的公司品牌……他总觉得缺点什么。但缺的到底是什么?他没时间想,或者根本不愿意想。这时候就是猎头的机会。* t8 E6 V7 b1 W+ ?
6 M# Y3 `2 K1 t. Y- x
这个故事还有下半段。这个人要被我挖走了,他原本的这个职位不就空了出来?而且全世界只有我知道。在他还没迈出最后一步的时候,我已经把代替他的人找好了。只差跟他的上司打一个电话。* p# J- F- K6 p( O, T4 m6 C+ {
8 }! K6 v2 K$ q- f! q
除了找到隐藏的需求,偶尔我们也“创造”需求。当我留意到一个公司已经有几年没有换过区域销售经理的时候,我意识到了问题:销售以数字额为导向,一定会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假如一个人连续两到三年都是最后一名,公司却没有把它开掉,这说明了什么?要么说明他的业务不那么重要,要么是公司觉得这人能力有限,但态度还行。0 W% X6 V9 |" t

5 O1 A) Q; i2 O) {& k于是我定期跟这家公司的总经理或 HR 分享一些区域经理的简历,这些人的共同点是对他的公司感兴趣,拿着行业平均的薪水却能做到他的团队第一、第二名的水平。也许就在某一个节骨眼上,比如某人又拿了最后一名,比如某人这次沟通的态度有些抗拒……他想到了我推荐的简历,他会越来越多地问自己“我要不要见一见这些人?”
3 }- x1 J7 I2 g' y) Q4 t3 D
$ L) d6 C  U( h) v" e━━━━━
6 }4 |0 l7 p$ o* K1 s! j# W8 N- [6 d: ^# f1 h% z- C5 o; m
“年薪几十万的人,因为500块就不去了。”
8 G7 a2 [8 ^. q% c% @3 B( Q' ^) LSean/Spring Professional/互联网领域
: X6 f7 s8 {: q  M- j4 B5 a从业3年
% L8 i& H" g5 y4 `3 r: s$ ]/ |4 Y* ]
我不会在一开始就追问他要不要看这一份工作。我会问他现在的想法是怎样,会考虑哪些公司,对哪些公司不感兴趣,原因是什么。最后我才会向他摊牌:目前我手头上的公司有一二三四五六七,有哪家是你感兴趣的?- e. }7 F7 Z% |0 v# q5 Q. `

# m5 X" ~* d0 z* t6 G也有人完全不考虑,那我就跟他加微信保持联系。坦白说,我们每一年要接触400个新候选人。以每单10万来计算,对于一位猎头顾问来说,一年能让15个人跳槽已经相当厉害了。
: H% I( h1 i/ G& s  k; _
- @5 }8 r5 V+ f9 G6 G6 F( h2 \更多时候,我的工作是跟他们保持关系。比如迅速知道他们公司的变化,他们的想法,行业的走势,还有哪些岗位正在热招。
  i- ~& M3 \% F
5 g" D- c3 i& K$ ]我的任务是帮公司去找到合适的人,这中间不生产任何的东西。一个人的技能是他过去20、30年培养起来的,那是他能力的一部分。我只能根据公司的需求最大化、最高效地来匹配他的能力。其实我们赚的是信息不对等的钱。
5 }' G! M- n# r6 O, k' h* U. F0 x9 M2 b2 d
  M" {/ Q! x4 X* q
4 c7 f7 Y. D$ O6 s5 W0 e0 T
偶尔会遇到“难搞”的候选人。曾有人拿着招聘广告,在面试的时候一条一条跟HR 核对哪些写得不清楚或有误,哪些自己符合或不符合。你根本弄不懂他到底是想面试上这家公司还是想砸场。也有人要求28000的薪水,然而对方给了27500,只差了500块,他一怒之下,头也不回地走了。( u( ^5 A& l) G% B4 v
( g! h% c: k- F; p8 U( N9 S0 h) S
他说,这不是钱的问题,这500块是他的尊严。
0 `& P$ Q& q6 I
% i1 a$ P! ^7 s) [7 X' t; v; S━━━━━! f) j! v5 S+ d7 N% R4 d
% _7 v/ N2 L# R( D6 Z- E, ]
“这工作是内行欺负外行。你不可能每个月都跳一次槽,但我们每天都在帮人跳槽。”0 w& x8 v* d3 `
小明/金融领域# a7 n3 P# p$ t  q, J# H  N
从业2年4 a: e) J  H. e% l! n

6 Y* U4 I# l2 M% S在很多很多年前,猎头就像杀手一样的存在:你听说过,但没碰到过。我的一位同事曾打电话给一个女生,刚接通的那一刻,那个女生说“你等一等”,她捂住话筒,跟办公室里的人说“居然有猎头打给我了!”语气特别兴奋,她并不知道她的声音有多清晰。然后她才松开话筒,用正常的语气跟我们说话。
5 d9 ^7 Q4 R& G
9 d# }, a$ C8 j. M以前被猎头发现是一种认可,一种荣耀。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就像你刚到北京要租房子,那就出门左拐找一家房屋中介。多花一点钱,但省事,这大概是猎头这个行业的现状。1 s5 b% |6 }' h2 x# u+ o
1 i1 i' a2 |1 `0 e
做猎头的每一天里,最常见的是两样东西是——意外和拒绝。曾有一位我的候选人,在准备入职的前一天出车祸去世。几周我都联系不上他,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最后电话终于接通,是个陌生的女声,她说:“我的孩子已经去世了。”
" N- H4 e' ^- V' V
8 v% h/ U, M, k" E有人在报道的第一天,上楼梯的时候崴了脚,他突然觉得这家公司的风水跟自己不合,第二天死活不去了。
9 R3 d0 L; D& {4 D* I/ z3 M7 ~5 @* L/ K9 @
也有人在我第一次打电话的时候说,“我怀孕了,不考虑工作机会。”却隔了一天打给我,“你那天没说完的是什么?我流产了。”
; f& X2 }  X! {' m6 F. X, O. k% d7 N( W4 a: J: f
如果你能在猎头行业坚持工作5年,恭喜你,你的心态会得到极大的锻炼,即使明天世界末日,今天你也会淡然地约会吃饭,早上正常晨练,在末日的前一分钟镇定地打给初恋,告诉他/她我想你。
8 D2 v7 u' R9 q# P1 ]' i# Y5 y7 [9 X
电话通了只是博弈的开始。毕竟你不能指望一个陌生人掏心掏肺地跟你讲实话,你需要自己去揣摩他的心思,他的种种举动可能代表着什么。
* O, u  e/ K+ O+ n" ?2 U2 f* u- w2 e. d6 R& _6 P
我让一个人把简历发给我,他是立刻发,晚上8点发、10点发,还是12点发,在我看来都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8点可能是回家吃了饭,没什么应酬的人;10点可能是加班或应酬完回家,还记着这件事的人;12点可能是加班非常拼的人,也有可能是临睡前才一拍脑袋想起这件事的人……他的每一个行为、每一种措辞都代表了他心里的某种想法。- h- G4 E+ Q/ A* a$ ?% |
4 C# q  v+ d6 L3 ^
有些沟通技巧也很有必要。当我跟一位40多岁的人打电话,我不会用“面试”这个词。人到了40岁还需要被“面试”,有些人打心底里不能接受。我会用“约谈”、“聊一聊”这种说法。如果你是个聪明的人,很快就能掌握这些小技巧,你会懂得照顾他的情绪,甚至他在表现出某种东西的时候你也能及时地察觉。
0 H& C% A' [' u% G- S. f) g0 v% X' V. k& @  U

& l2 S, R# x, m/ d$ U
1 d) o' Z6 s* A3 y! X  M跳槽是人生大事,对方凭什么相信你为他做出的选择?假如你对他的专业只有一星半点了解,你又如何回答他的疑问?5 O4 P2 _: W- o8 z! Z5 X& I: m

% \2 r. _# Z6 q# ^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会把招聘广告背下来,甚至把这家公司相关的新闻背下来。到了后来,我学会了“偷师”——当我跟一个人聊天,我会问他很多东西。比如“你对现在的担保市场怎么看?”“你这边觉得这个公司怎么样?”你把他的话记住,再讲给下一个人,下一个人往往会觉得“你太专业了” 你把高的东西都讲完了,低的东西能不知道么?但猎头的知识都是空中楼阁,可以唬唬外行人,跟内行人坐下来一细谈,你的底就全掉了。
* o, L& B+ D+ h: a$ ~' x4 c' o+ M6 W6 }# h
我的微信头像看上去像个40岁的中年男人,平时也不会承认自己是90后。这个行业就跟医院一样,你再有能力、学历好,你是一个博士后、祖辈名医,你也不会想让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给你做手术,你宁愿找那些祖传老中医。& Z3 i  L: N+ W: v' }
- {$ f+ N- c8 F8 i# O) h; ~
因为年龄代表着经验、一种权威,中国人都相信这个。一个在职场混了多年的40岁男人,在跳槽这件事情上可能非常懵懂,他什么都不懂,甚至被忽悠得一愣一愣的。当你跟他说自己只有20多岁,信心满满地来帮他办这件事,他一定是本能地不信任你。我一向不承认我的年龄,你猜多少就是多少。8 G' R3 U7 K6 g# S) t
( z" ?7 j( A1 s  C: m* E, z" L
并不是所有猎头都能本着专业、负责的态度做事。我有时候会嘲讽一些人,这个行业没有专业,只有钱;没有道义,只有吃了东家吃西家,只有一身廉价的西装和蹩脚的英语。
5 O1 @/ l9 |1 A* F, G7 A/ h& X% P$ M0 K  f
有的猎头为了拿到别人的简历,会捏造一个职位骗候选人。他明知道对方想做某个职位,便叫对方考虑,对方当然说好,然后他说“那你把简历给我。”2 G. @3 w3 J  @* \

, r3 N8 I* C. C! J  N有的猎头纯粹把自己当成销售,满脑子想的就是把职位卖出去。至于候选人入职后是否利于他的发展,这些猎头完全不管。曾经我帮一个家居品牌招聘一位城市总监,看好的候选人很高傲,不愿多聊,我也有很多顾虑。但是当我把这些顾虑说给这家家居公司的 HR 时,他却告诉我:“你不用担心,我们的大区总监很能忽悠人,只要你能把他糊弄过来就成了。”我问他,“那他入职半年就离职了可怎么办?”他告诉我,无所谓,随便找个理由就好。
2 ^& ^8 L4 y/ L+ s4 j- U! B7 B* F* V" y
你看明白了吗?现实是 HR 伙同大区总监一起来骗大老板,就是为了完成招聘指标,只要这个人进来,他们会在群里掌声点赞,公司会通报奖励,HR完成绩效指标,大区总监也有面子。看上去每个人都赢了,但实际上半年后这个人并不适合,只能默默离职,他们一起合伙把自己的伙伴坑了。
9 k. N/ ^6 Q; ]' Q& g  P8 [3 g  |6 C4 ]3 c" p
说实话,我们属于内行欺负外行,因为你不可能每个月都跳一次槽,但我们每天都在帮人跳槽。; D- A! }( k& w! @- V
, n: t' t) O, T; [# z/ u5 d& z; Q
━━━━━
$ u$ D2 H+ ?( m/ C1 R, @. G0 M9 C0 c9 c# P/ X
“什么叫看重公司的发展潜力?什么叫形象好气质佳?”
( N# o# ?" A! I6 q8 T/ q# Q7 c" z5 m% vDora/ Spring Professional/财务、会计领域
) Q) D! m  j2 G1 Y6 p: x" }2 e从业三年
4 }1 R, i1 T. z* I7 a
) s  w9 B( ]" N/ T8 g. v对于候选人来说,我比招聘网站靠谱的地方在于,我知道他要加入部门的架构是怎样的,有多少人?汇报给谁?他是男的还是女的?什么背景?什么风格?有时候 HR 希望一个人尽快加入这家公司的时候,他会忽略掉很多候选人应该知道的信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汇报给比自己年龄小的人。  G+ S" s6 [* r5 v
% q( ]* ?/ ]4 N% x  |9 w
对于公司,我比招聘网站可靠的地方在于,我在聊过一轮后,我知道哪些人靠谱、哪些不靠谱,哪些写的是假简历。在猎头之外还有一个第三方的背景调查机构,曾有人掩盖了自己因为性骚扰或者受贿才离职的原因,这些最终都会败露。
4 }% S1 @) j9 Z" Q1 w- F: _4 V9 K
6 i) A' d' |6 ~简历造假的情况不多见,但是人们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很可能不是一回事,这种情况还是很多的。我问一个人对新工作的需求,他说“我不看重钱,只看机会”,当我给他几个选择之后,很明显会发现,低于两百万的公司他直接过滤了。哪怕平台再好,少一分都不看,你就知道他究竟要的是什么。4 n1 I. T4 }  V3 E$ K* ]) {) l" m
) r* C9 b; u+ R6 X
! K& O6 F( e! X5 K2 }
8 Y2 ?" l3 S: F$ D; U2 ~& R& T
这种模糊的说辞在中国人聊天的时候经常出现。比如“我只看重这家公司的发展潜力”,这句话很虚,到底什么是发展潜力?公司要求我找一位“形象好,气质佳”的女性,那请问什么叫“形象好,气质佳”?
* t4 T; n* k6 n2 L. @& J  {
& o/ i2 j( m4 y/ [$ p3 ^8 n━━━━━
% B) ~5 g) I' P, ?$ U- Z, u
$ y0 Z7 O+ [# Q  s“人们不一定了解自己,有时候只是好奇罢了”
. w- I4 |+ }  E6 Z' i" e& SCoco/ REForce/人力资源领域( h* E6 j/ s7 ^' k  J
从业7年
5 f+ I8 `1 G2 b* M; a3 ^$ C; [& Q# i# h: |; `8 M
人们不一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公司也不一定了解自己在行业所处的位置。我的任务就是让他们都了解对方。; t6 H: k- z1 B$ A7 u

0 m: }! L2 |' [一个人很可能正在做他擅长的事,但现实往往如此——做不擅长的事是给自己找罪受,做擅长的事又觉得无聊,缺乏挑战。
7 Y# o1 ~9 s0 ~' J8 |
6 |  v1 _7 y3 S8 H# ~, [
, u2 W+ O7 ^! m- y1 }- z! [9 O; |7 Y* x! Y6 H/ \5 s( l2 y
曾有一个候选人找到我,希望帮他找到一份“偏技术性”的工作。但是当我们一起过了一次他的履历,很明显发现他其实擅长的是管理。他先是在一个物流公司,每天跟大量的人处理配送的事务,后来在一家电商公司做类似的工作。也正因为如此,他开始觉得心累:人际关系复杂,协调事务繁琐,他想去一家小规模的,更能让他钻研技术的公司。
+ q$ W/ f+ D7 k, b* c! K* z
. p" {/ A/ [- p' O. N不过面试的时候,他很快看清了自己。比如他看问题的角度都是“如何在大量人员的情况下平衡成本?”“如何团结一个团队?”等。他终于明白,自己应该发挥他的优势,而不是找到“避免问题发生”的方法。: e5 ~  }2 L# n1 O0 ?- {& V
% o/ d, H2 y; f. ]' ]
━━━━━# X3 B3 C) @# b+ N2 ?2 N) J# [
& K% _: D# n' W0 [* Q5 r5 T& D
“你留意到了吗?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询问同样的问题”
: t, ?! _. \+ V0 P1 F0 V% s% WJerry/JSmart/消费品、零售和电子商务
: g0 [, k) F" \7 e) g! s* V) U从业13年( t0 @' P! ?6 X0 R$ P4 x2 j

. d4 |* N; o- j8 G9 ^9 @, B人很复杂。他的想法也是动态的,所以在与候选人接触的每一个接触的环节,我都会反复核实他的动机、他内心真正的想法。
; i6 C) h* {6 H2 m+ t0 o; {# ?4 L* Q% y5 \  D: W* ~
比如当有人主动找到我们,我会问他“是什么原因促使你离开目前的工作?”他可能会告诉我,“是因为老板相处不来,观念不合”,再问他“看新机会的时候会关注些什么?”他也许会告诉我一些别的原因。综合所有原因,在我们下一次见面的时候,面试他的时候,把简历做成报告给公司的时候,以及在他和新老板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们会问同样的问题。如果有变化,说明需要挖掘新的需求点了。
- Y; m3 w2 l6 m  h0 M
( i. _3 \1 {5 Z- e& _曾有一个候选人明确地跟我们表示,换工作的原因是“离家太远了”,我们综合他的其他需求,最后为他选择了一个上班距离合适的地方,他却在面试最后一步的时候放弃。原因是他目前的老板承诺给他加薪,给股份,他想了想,觉得自己可以为它搬家。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离家远”并不是根本性的理由。
: ]. C& V, ]& E7 M7 K# ], m$ V3 ]0 d- b
虽然仅仅过了两个月,他告诉我们,老板被调走了,他需要再看新工作。
# g+ d; o. I0 H% F$ R% b6 D8 L0 j( B7 P0 |

6 C& V4 ~& w% ~8 a6 z# P, i4 E$ O  A0 o1 D6 y5 \* m1 m# b% t
我们曾经对以我们的候选人/ {; A- B7 X. y1 K9 O# Q* W
样本做过行业研究, 过去一年中,换工作原因的前三名分别是“不看好公司前景”(对行业不看好,比如可口可乐的人越来越多地跳槽到健康食品领域),“工作职责不明确,不确定能否发挥优势、兴趣”(例如做市场的人关注能否参与经销商策略,广告投放,能不能让他做出更好的业绩)和“薪酬福利”。这三点分列一、二、三。, Z" r9 u6 C' v# Y" n) f1 Z9 _
* L- L1 q' _  ?" M9 X2 P% R4 _/ [  O- D
但是在这两年,“家庭原因“的比例在上升,更多人开始考虑 Work and Balance,这是一种新现象。还有一种换工作的群体在上升,就是创业失败的人。他们的差异也非常大,有的人心态好,持续寻找新机会,从上一份经验中能挖掘自己的新优势;有人并不理性,也许当上了一个 CXO,在寻找下一份工作的时候,便只看得上总监级别的职位了。但实际上,这段创业公司的经验在市场看来并没有那么有价值。% V# i- {4 F/ Q/ ^) ?

% G9 n0 s' S6 C+ C━━━━━9 W. T7 |" q1 p

' a& G: U0 c4 p- U: S9 q, B) y“我给外地的人介绍北京的工作,我很担心他们跟我提到雾霾。”& c% P. |9 j. i- `3 V" T
Sam/汽车、广告领域* I% O$ ^! O! F3 p+ m9 w
从业5年) s) A( m  E; [
% P9 o0 [! _/ o8 y# d; V
因为雾霾换工作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最近跟候选人们聊,越来越多人问我,可不可以帮他们推荐到上海或是香港,因为北京的雾霾已经远比他们想象的夸张。( m+ e* g! M3 V& Z4 ]2 J3 R
# f$ C: e0 @8 U& e6 m# J" \. O* ?
) A( {, J% {8 j6 B5 a  g( J+ ?
, z4 N5 |- B% Q" w7 C
我自己到国外挖人的时候,我也很担心:因为北京有雾霾。很多候选人会直接告诉我,我不去北京,只考虑上海。
' f5 O2 }# ^# i; R) R, V: E6 q7 `" j: Y7 R  \7 k1 M
━━━━━1 R6 @' n4 A- G2 d0 T

1 a% X( x  h" E/ s准备跳槽的人最关心的七个问题
9 X1 [) Y- V+ }/ B- k% F0 x: h1 q: w) Z/ x0 Y
Q:人们跳槽的原因一般有哪些?
, d7 }: J, \$ _$ Q& a小明:原因无非也就是几个,钱没给够,家远了,升不上去,竞争失败,人事关系复杂、内斗,或者照顾家。看起来千奇百怪,但几乎没有人超出过这个范畴。不包括价值观,这对在职场上工作几年的人来说几乎不可能,除了最高端和最低端的人——最高端的人已经超脱了,他实现了财富自由,多给100万可能也不愿意干,这种人可以谈价值观。最低层的人刚从大学出来的,也可以跟他谈价值观,中间的那一段是不能谈的。6 X* c% d2 A- W

! e* _6 e; E% a+ R4 F. E$ G有人跳槽是理智的,但大多数都是情绪爆发。他突然在这个阶段因为某件事就想“老子不干了”,所以为什么很多企业留人都要拖呢?很多老板都说,“我这里人手很紧,再等一个月,等我把人招到了肯定让你走”,因为他知道拖上一两个月,你可能就没心情跳槽了。所以说猎头也是看别人有这个心情的时候,就跟他聊聊这件事情。$ d' w" A/ V9 `8 ~/ R

. }# Q" j# W( ]' D1 C# BQ:提离职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2 [8 H1 A4 i1 x1 QJerry:一旦提了离职,这一定是经过你慎重考虑的结果。如果你提了离职,却又接受了公司新的条件,在我们经手的案子里,可以说10个人里有9个都会有不好的结果。就像已经提出离婚的夫妻,作为老板,你知道对方已经有了新欢,就算把房子车子都给你,这些都是短期的。尽管此时你的老板已经开出了更好的条件,但你们之间已经有不信任的地方。这种不信任很难弥补。& k9 T* h2 S8 U7 r5 \8 c

- g' O2 o9 B6 d" hQ:既然候选人的薪水越高,猎头费越高,那是否意味着你们会尽量帮候选人争取更高的薪水?
) ?7 Z6 F; y9 ^% s$ ^) M小明:我们会尽量让他入职,而不是帮他谈到最高。贪婪和短视才是让人栽跟头的主要原因。企业不是傻子,企业希望以最低的薪水雇佣人,人以希望最高的薪水入职,猎头的工作不是帮哪一方,而是让他俩都接受现实。  ?$ O9 t8 J  T2 s* j) [0 `9 G9 c
! r0 L; {/ S% F
Q:除了写在简历上的“硬性条件”,如何迅速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潜力或者满足公司的要求?
! e/ L# q+ M9 f, X- H! C  FTristan:有时候一个电话就能判断出来,这人究竟能不能当经理或总监。关键在于他对新工作的需求是不是主流的诉求。拿我们这行来说,候选人想找一个“不加班的公司”,我会告诉他“你别找了,没有。” 再比如做销售行业,候选人却想找一个“业绩压力不大的公司”,或是明明现在只有一万月薪,却想着“低于两万我不干”的人......如果有人给你,赶紧去吧,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 q; P2 z/ R( J) X; y6 n: O, G4 K: q! J# X6 J/ U- M
Q:除了精力分配的原因,为什么企业不更多地启用 HR寻找候选人,而是猎头?5 v2 L* x  V0 b" p3 W
Dora:有些招聘条件不能摆在明面上,就需要猎头去做。中国大陆可能在隐私方面不太重视,但是在香港或者一些国家,性别、年龄、有几个孩子等等都是隐私,作为招聘方,你不能要求,更不能问。但实际上你又有年龄范围、性别的需求,这时候就需要猎头。
1 c' q" }( D0 h8 R+ H; M  ^! H+ O
有时候是公司之间的竞争原因。比如有一家公司想孵化某一款产品,这款产品市场上有两家公司在做,他们是第三家公司,也想做这个产品,但是不希望他的竞争对手知道。总不能一开始就自我介绍——“你好,我是 XX 公司的 HR……”这就透露了。3 T: ~0 ^5 }& N7 h% r

% K5 p" m5 }  T* C" S- O9 EQ:不同年龄阶段的候选人展现出来的整体风格是否有区别?4 L7 s5 y  S- O$ O
Coco:我们打交道的人中间,70后对自己的认知更清晰。比如某个人目前在做经理,而你向他推荐了一个 VP 的职位时,他会明确地告诉你“我不行”,当你问他的需求,他会明确告诉你自己下一步的定位。而90后“试试看”的愿望更强烈。80后是中坚力量,情况比较复杂,既有上了年纪的人的谨慎,又有独生子女一代的潇洒。
( a7 l1 C- Y: [) Z
& h2 E) |3 |9 b! D2 ^8 w# fQ:有人认为,既然跳槽作为一门生意,是否意味着一个人跳槽越多,越受到猎头欢迎?# @- T. Z; O. H3 S6 g6 l
Sam:我会慎重地为一年跳一次的人推荐简历。有的人换了新工作还不到一年,就把简历发给我,希望我帮他们看机会。我都会建议他暂时不要看机会,先做满两年。首先是一年的时间不足以让你做出成绩,其次是客户看到这种简历,心里会觉得“我付这么多的猎头费,你给我推荐这么 Jumpy 的一个人?” “假如半年后这人又走了,我是不是还需要付同样的猎头费再找一个这样的人?”将心比心。: F1 U- D& `; V; v7 Z# P

9 o+ {5 K% L/ R9 a3 J8 }0 k( f+ W- l. p, k  o

66

主题

4

听众

2636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75 天

[LV.6]常住居民II

注册时间
2010-2-7
最后登录
2021-2-26
积分
2636
精华
0
主题
66
帖子
412
沙发
发表于 2017-4-27 11:14:22 |只看该作者
     写得很好,受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