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家初创型科技公司的HR聊了聊招聘上的困惑。公司三月底要上一款APP,现在急需一个懂APP运营的人,想让他来做推广方案、活动策划、渠道洽谈,最好自带资源,能快速转化,把APP用户量拉起来,同时也把品牌影响力做起来…blabla,合着这哪是招员工,整个就是能七十二变的孙猴子。 我:这种岗位不好招吧! HR:哎,别提了,都没有看到合适的简历。做运营的人挺多的,为啥就没有全面一点的呢。 我:你们公司在市场这一块的组织架构是怎么样的? HR:一个创始人之前是做媒体的,是个编辑,目前在分管市场。 我:那下面的人员分工呢? HR:下面目前还没人呢,前期主要招聘的是技术团队,用了三个月时间推出这款APP,所以现在就准备找一个懂APP运营的人来主持工作。 我:那这个运营人员的定位呢? HR:最好要有大公司的背景,什么都能干才行呢。 我:那他的层级呢? HR:优秀的可以做部门经理。一般的先做执行吧。 我:那你们公司对人才的吸引点在哪? HR想了半天,愣是没想出来…… 讲真,这个职位招不到人几乎是必然的。 第一,岗位职责有偏差。一个岗位的产生原因决定了这个岗位的基础定位。拿文中运营人员需求为例,从HR的描述看,公司没有擅长APP运营专业人员,所以这个职能应该属于新增需求,这就需要一名懂运营的team leader,全面负责整个公司产品运营规划,并能够完成运营团队的搭建及人员培养。 因此,公司对这个岗位的职责需求就应该是:熟悉该公司业务所在的行业,具有公司层面的市场战略规划能力,有团队搭建能力及管理能力,有APP推广的成功案例… 坦白讲,这样的人才在互联网行业虽谈不上屈指可数,但也绝对不是随便发发职位就能找到的。即便碰巧找到了,可如果公司不能开出足够吸引力的条件,也很难说服对方加入。这个时候,我们再回头来看,这位HR对岗位的理解其实很模糊,招不到人也很正常。 第二,人才定位不清晰。企业的招聘难点往往体现为对人才市场的规律认知不足。如前文提到的这家企业,成立不到半年,团队不到20人,薪资方面也不算优厚,但是对人才的从业背景要求却很高,在个人能力方面要求过于全面。以这个岗位来说,他们看上去招的是一个人,但实际却更像是4、5个人做的事情。 我们知道,能把人力资源的六大模块全部玩转的HR是凤毛麟角的。一个普通的APP运营人员,显然也很难把用户运营、渠道运营、活动运营全部吃透的。更何况,一家公司,跑渠道的和跑媒体的,从来就是两拨人,怎么能把这些不同属性的工种捏到一个人身上呢?HR要真正理解清楚每一个岗位,优秀的人才,只做好一个方面就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综上,在这个节骨眼上,其实这家公司最需要的是产品运营,而品牌的推广,反而还不算急迫(毕竟他们分管市场的那个创始人是媒体出身,品牌曝光上,他是玩得转的)。因此,我建议HR不妨降低招聘标准换取更宝贵的时间。要知道,互联网行业往往争的就是时间窗口,短时间招到一个来之能战的专才,要比花长时间招一个能文能武的全才更重要(相比之下,前者往往更省钱,还不矫情)。 第三,市场运营效果的滞后性。公司在产品上线前一个月才开始组建市场运营团队,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不论公司是基于成本因素,还是创始人的规划,这个失误对公司而言都是灾难性的。市场是公司的骑兵,往往是先行的,运营的效果是有累积效应的,很多工作需要提前布局和准备,甚至公司层面的产品规划都需要倚靠前期的市场调研。临近产品上线才搭建团队,已经将公司置于很被动的地位了。 第四,缺乏核心人才吸引机制。企业往往更多会考虑我要什么样的人,而忽略了我能给TA带来什么。这就是当我问“公司对人才最主要的吸引点”时,HR答不上来的原因。对于核心岗位,HR应该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及领导的激励偏好,制定一套人才吸引策略,以便在人才沟通过程中有的放矢。薪酬、职位、股权、期权,不一而足。 第五,多元化招聘渠道。正如我在前文所说,对于核心岗位人才的招聘,如果还只是跑到智联、51job上发发职位,那就输定了。传统的线上招聘平台只是标配,像脉脉、boss直聘、拉勾、赤兔以及寻英网等,你都要玩得转。另外,好的HR会在公司内部建立良好的内部推荐机制,发动员工帮自己招聘人才。 不夸张的说,找核心人员需要你有上天遁地的觉悟。运营人员扎堆的社群、职场社交渠道、以及各种活动现场….HR都得撸起袖子上。我就知道一个朋友为了帮公司招程序员,连爹妈给她介绍的相亲对象都不放过的。 在互联网行业做招聘,快准狠是关键。三月招聘季,大幕已启,各路HR,是咱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