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7-10-15
- 注册时间
- 2017-3-22
- 威望
- 136
- 金钱
- 1859
- 贡献
- 494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2489
- 日志
- 45
- 记录
- 0
- 帖子
- 71
- 主题
- 10
- 精华
- 0
- 好友
- 0
 
签到天数: 57 天 [LV.5]常住居民I  - 注册时间
- 2017-3-22
- 最后登录
- 2017-10-15
- 积分
- 2489
- 精华
- 0
- 主题
- 10
- 帖子
- 71
|
追求绩效,建立以绩效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我们的活力曲线之所以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是因为我们花了10 年的时间在企业里建立起一种绩效文化。”一句话道出了GE 能够基业长青的真谛。绩效究竟有多重要,相信做HR的都懂,但为什么在中国,绩效管理却成了很多企业难以逾越的点呢?绩效管理的六大致命伤,HR你知道吗?
0 p# W$ M) h& i T, [6 n
# R% j8 [" k& f: f* D; w0 s缺乏战略指引与文化支撑,考核过程一盘散沙
' s, \( ]8 X: v- e3 t2 \绩效之所以名列人力资源各模块之首,其根源在于它的地位之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企业战略执行的成效,而且为统一全员价值观提供了最好契机。% d6 s1 ]. l7 l& C( z4 I) _
0 z/ r9 ~4 D8 A$ Q! Z不幸的是,中国的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根本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企业文化,绩效过程缺乏必要的凝聚力、向心力,这让原本应该环环相扣的管理体系成了一盘散沙。造成大部分企业丝不顾自身的治理结构与价值取向,生硬地复制成功企业的“圣经”。这样盲目地照搬照抄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 {1 U2 y' B0 z2 s+ R! }1 A0 q: f$ T! M
$ \ B! D/ n5 \; A8 l
职位分析不到位,考核跟着感觉走
F+ l! X- a3 w1 ?3 [$ @好的绩效系统是能在拉升企业绩效的同时帮助员工改进工作技能。但是其关键在于职位分析与员工胜任素质模型。4 s0 [* [3 v' ^: d! o5 r
+ u( Y3 O0 K D, ~/ U; e& H2 P
很多企业领导不拿这两个基础做参照,反而是跟着“感觉”走。而且对这种“感觉考评”充满了自信。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下面的人做的怎么样我是有感觉的,大家也是有感觉的”。; B) b8 ^# ~& @
/ G$ x& L7 \9 d0 A凭着感觉“以成败论英雄”,对人而不对事,这恰恰违背了绩效所倡导的以事实为依据,对事不对人的定位原则,使绩效退化成了传统意义上的人事考评。; p& Z! p6 ^/ A" `7 b& S
7 _ S3 m' O. G- b盲目追求指标量化,时髦方法华而不实
' X* z0 N: O) R; z! r9 t) [; h很多企业为了避免“人事考评”,把绩效考核越来越程序化、数量化,希望能在准确的“算分”中“算”出公平、公正。所以HR们设计了各种计分,每年,每季度,每月,每周,每天计算各项考核分。
/ r" A% h9 J1 k* y4 g9 Y7 }
% O5 Z4 [$ X* l" D但是这份浩大的工程并没有为企业赢得业绩,反而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紧张与核心人才的外流。于是,迷失的国人发出了西洋化考核工具水土不服的慨叹。" }7 f$ _3 k5 r
/ D' l5 R$ H( R) T) w
的确,绩效是要量化指标并跟踪。但是西方不仅以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而且是围绕着关键绩效指标来开展工作。很多国内企业不仅没有信息管理系统,还一味地追求考核指标的面面俱到,死抓普通指标。其结果又能如何呢?
3 h& c/ i! x5 `* t- L
$ _- m6 O& l: U9 V" D2.png
; O: J! e" T% K; m6 i$ {名目繁多的考核
. L4 }7 I. l( U8 _) G; ~5 w% W* A
: L% {; O- u; C: u8 a) t9 c反馈机制不健全,难以奏响共鸣曲) [: K4 @- k [. H7 A8 [3 `( |# l/ N! Q
前面说到绩效是可以帮助员工改进工作技能的,其中关键一环就在于沟通机制。考评结果的及时反馈,不好的改正,好的发扬。使员工由原来完全被动的角色变成了一个主动参与的角色。
. L! Y0 u& t2 [5 U3 [3 u* R: S' n$ D0 n' R8 \8 J, n4 ]/ @
而在国内的一些企业,绩效考核工作是暗箱操作的,在反馈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对于被评为优秀的员工来说,由于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哪些长处获得了青睐,所以很难再接再厉。对于被鉴定为不合格的员工来说,他们也弄不明白自己的不足在哪里,所以也很难修正自己的错误。9 A- V& s: Z9 }) Q
0 X: G2 J5 t/ g$ }* ~
1.png; K& Q/ B$ n9 }4 M
绩效反馈& q1 P' w4 L9 H2 x
1 n" \% d3 |8 z
相关领导不支持,HR部门孤掌难鸣
+ ~$ g/ t- K2 S X2 [0 D7 W2 x1 B在绩效中,人力资源部的确重要,但这不等于绩效是人力资源一个部门的事。
' P) d1 q5 x9 l" x
: W0 ^/ R C7 J: b* B绩效的执行不仅需要决策层的政策支持,还需要相关部门经理的通力合作。而事实上,很多部门都看不起“清闲,挑刺”的人力资源部,基本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与此同时,很多领导也把自己的主观偏见强加给HR部门,想使绩效演变成“长官意志”。. |6 E6 y7 ^6 G0 U1 o: k+ P+ v
: V# Z! H0 j2 {6 N% S$ M强调:绩效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还不是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吗?员工的能力与岗位匹配了,受益最大的当然是部门领导。他们不仅可以少花心思用于指导员工,而且还会因为部门的好绩效从公司得到更多的奖励。
' f5 Z' n ]+ Y, Y# R5 h% t3 N# q4 t! E2 s
相关措施不匹配,管理方案被迫流产
! r( O$ X6 C0 x" y3 V! Q绩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与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还需要完善的培训机制、监控机制、反馈机制与之相匹配。
/ Y9 n( J2 D; \) D5 a2 q- U% |& U! { [
其中考核人员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考核者的素质比考核方法本身更能决定考核结果的效度与可信度。4 m4 L7 W- H( H
+ |7 ?% _# K" e7 p0 a相比绩效方案而言,中国企业的培训机制与监控机制更加薄弱,或者说执行能力不高是中国企业的通病。3 Q3 C# C1 K1 x$ D( L
8 z- [# `5 N8 W. C一言以蔽之,中国式绩效的致命之处在于忽视考评基础工作的建设与完善,是空中建高楼的冲动与幻想,再漂亮也终会倒塌。所以,中国企业要真正提升绩效,应该先踏踏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当然这也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端正心态,不要把人力资源部逼得太急,否则必然是欲速则不达,劳民伤财不说,严重的还会葬送整个企业。* I# ~0 w2 V9 L. ]4 Y& ~
5 A& [$ V( c2 `+ R. {
& M: E6 [! i3 O, V
( d- G. k F* b[size=18.672px]创业朋友们大家好,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廖廖无几。企业做不长、做不大的根源当然很多,但核心根源却只有一个——企业的股权出了问题!( S! h' i7 H' C+ ~) t
# @$ z0 @4 b& C* V: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