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16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改人的习性

[复制链接]

14

主题

6

听众

2136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注册时间
2017-5-8
最后登录
2018-3-5
积分
2136
精华
0
主题
14
帖子
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16:23: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怎样改人的习性
: t# V! v" ]# M# d" m8 ^. o. L
在欧博所做的项目的管理变革中,我们欧博的动作看起来很简单也很乏味,但却能带来明显的业绩变化,为什么呢?两个字:改人。
/ O* J/ @- \, h8 s+ b  W% s2 a3 \- q9 a4 ?
在改人这个问题上也是有很多误区的。很多做管理的人就迷信改人的思想,但结果却是说来说去效果甚微,他们不知道思想的背后其实是习惯
. Z, a& S9 {. \' D# p7 J) \8 c1 V$ [* m6 z' ?- }& y1 `1 m' Z1 l
佛家认为凡夫众生的心由四个层面构成,即受、想、行、识。: \6 b3 w* l( V# o) @

- w. A; R' ^% B& I, S0 ]9 h! G“受、想、行、识”不是并列关系,它是一个层级关系。“受”是最直接的一个层面,我们觉得疼,觉得好受,觉得难受,都是最直接的感受。“受”由什么支配呢?受由想法支配,你想着它好受,它就会好受;你想着它难受,它就会难受。如果你是个修行人,你会相信我这句话:你难受的时候是你的想法在起作用,别以为自己的感受那么真实。其实只要你的想法改变,你的受就会改变,难受就会改变。' X, {$ `9 U3 V- U6 `
$ l9 z$ y; r6 X7 y8 `
我是一个正在修行的人。我禅坐的时候,刚坐上石头不久,往往会觉得难受,但后来我由着它难受,坐着坐着就不难受了。为什么?因为我的那个“想”停下来了,停下来后,难受的感觉就会消失。这是我真实的体会。所以,感受是由想法支配。
% ~: Z: g  ?  L0 v' K6 r8 R% f: R4 B$ e
" ]8 z' Z- m" R/ O想法由什么支配呢?想法由习性支配:你为什么会这样想?他为什么会那样想?这背后都是习惯在起作用。就像裁缝师傅见到一个人,马上会评价这个人的衣服怎样,理发师却会在意这个人的发型,鞋匠肯定关注这个人的鞋。他们的注意力和念头都会与各自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5 d5 n4 o, l# Y" u
7 J; A  S1 q( f4 x
人的行为习性、行为习惯主宰了人的思想,进而控制了人的感受。这就是“受、想、行”的三个层级。
$ {5 T0 X7 K' G& H! e5 o$ Z  Q  {8 u+ r2 Y
“行”又由什么支配呢?由“识”所支配。“识”又是什么呢?佛家的说法叫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个梵语,中文没有相应的词,类似潜意识、经验、常识这些东西。我姑且把它当成潜意识,这是一个很深层次的东西。
, P; P% Y" u9 N8 i; E' |$ ?
6 n- {* j7 H% y改人从人的感受、人的想法去改,这是很多企业的直接做法。其实感受由想法支配,想法由习性支配,习性由我们过往积累的很多潜在的东西支配。那么,我们从哪里改最好呢?如果从阿赖耶识,从这个所谓的潜意识入手来改,我们需要很长时间,甚至要几十年的功夫。如果我们从人的想法、感受上去改,往往只会改到表面,他退回去很容易。比如,昨天他想戒烟,他就说烟不是个好东西。到了明天他戒不掉,不想戒了,他就会说毛泽东抽烟不照样活到84。" ]. Z+ m6 H& G( h. v! |
; b' Y1 V/ Z0 t3 r9 l0 |
如果你改他的感受,你今天给他钱,他高兴;你明天不给他钱,他就不高兴了。一会高兴一会不高兴,你怎么长期改得了他?- H/ G/ {9 d" {# p6 u, b8 i

8 E6 l0 C+ A3 m. c所以,改人的习惯是时间不长,但却实用的有效方式。那么改人的习性,重点在于什么呢?
4 P% n- V& J; o; Q* V! o% J/ O
/ e  A6 x3 A8 x2 p习惯的改变一定要靠反反复复。习惯不是一次就形成的,改人的习惯就不可能一次改成功,除非遇到什么大灾大难让他恍然大悟。' ~- C( S. C8 o: B! @# n

( U9 P3 F+ ?/ K3 M9 c9 m习惯是个正反馈,就是越来越自我强化,改习惯就是一个负反馈,负反馈像个弹簧。弹簧做周期性运动,来来***、往往复复。所以改习惯一定要靠反反复复地改,频繁地改。% r3 T" j5 X5 l/ o, ~
3 ~9 f7 d( h. S# q8 \3 ]
很多人做管理就是靠力度。有些工厂的老板就是这样,不骂人则已,一骂起来整个工厂都听得到。处罚起人来也很凶,罚一千、两千都有。但这不是改人的方式,改人要靠频率,靠频繁地改。比如要罚他一百块钱,你最好分十次罚他,每次罚他十块钱,10次就是一百,比你一次罚一百有效多了。奖钱也是一样,一次奖十块,分十次奖,比你一次奖一百块的效果要好得多。这是心理学的常识。( g, i/ z4 x5 E

0 Y, B: X2 |( A7 s' q所以,改习惯要靠反反复复地改,持之以恒地改。那么怎样做到反反复复、持之以恒呢?那就得靠我们自己了,靠我们自己的修行。自己没有坏习惯,才能改别人的坏习惯;自己有好习惯,才能培养别人的好习惯。1 t" J. v, U" ?7 F  ]

. Q' U" X3 h/ G9 e7 u你本身不爱卫生,你让别人爱卫生,别人搞个三、两次不想搞了,你也会懒得说他,因为你能接受,你自己就是这个德行。7 L: [' g) D! D1 `5 k1 H4 Q: [$ u

/ a% @1 P3 ^; ?: Y( J! V* w& l家里的卫生一般由女同胞管,这是因为女同胞自己爱干净。她很爱干净,她看见哪儿脏了就不舒服,也能够要求别人爱干净。就能保持环境干净。" q% r/ ]# p' ]( ^" Z% P
! L8 s$ t& d- q
所以,如果企业的老板、主管或高层自己做得不好,做得不够,还动不动要改别人,那是没用的。做管理最大的挑战就是和自己的习性斗。
% y$ P8 r  M( M* P1 v7 Q2 D2 c6 c: H3 y, r, ]
很多人经常到大学学管理,但如果讲管理的老师自己德行很差,你听了也白听,因为他无法把最真实的东西讲给你听,因为这种最真实的最要害的东西是要靠修为才能悟到的,一个没有修为的人没有悟道,又怎么讲得出来呢?而且如果你自身修炼不够的话,他悟到了,你也学不到。为什么?有个成语叫厚德载物,意思是你自己德行不够,还想融会贯通别人的思想,那是不可能的。0 h) W  D: Z7 n

+ H& r% h. j/ D' a; j% j企业管理的根本在于改习性,而习性的改造又在于你自身的修行。所以,归根结底,管理是一个苦差事。
. J; k  P! S7 J) g8 {) R% ~8 h/ }# p: b8 n/ K- C" z
所以,管理的好坏不在于你的知识够不够多,而在于你的修行怎样。你的修行够,你周围的人就好办;你的修行不够,你周围的人就难办。
$ k( f. N) _! I# K) V3 F: |, z6 |: f5 w1 v
老子在《道德经》上告诉我们,“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意思是,那有德行的人,闻“道”之后就勤勉地去做了,德行一般的人闻“道”后会半信半疑,觉得也对也不对,毫无德行的人闻“道”后会大笑,认为它荒诞不稽。所以,你知不知“道”不重要,你有无德行才重要。
# r, j8 Z2 Q+ ~) ?% s5 a/ N1 A- L
老子又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意思是,“道很简单,但有“德”的人太少,所以知“道”也没用,也不会去做。0 z6 D4 _" p0 F3 _: k
- k5 B7 X9 I* {( r/ I
真正的“道”是要人身体力行的,身体力行是反人的习性的。又反习性,又要身体力行,这就让人难受,让人止于知,莫能行。: J- S: L* K3 i* t1 n
' c) {# o$ G# }* P
来源:www.oubo.com.cn
; f' |* O$ k( _5 O  V9 r; e( T- _/ F1 J. X3 c4 E( b! Z% m.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