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杨振宁年轻时,梦想是成为一个实验物理学家而非理论物理学家。
0 ^8 W. }; W) A+ R+ q1946年,他进入芝加哥大学,在实验室工作了20个月,物理实验进行得非常不顺利,常常发生爆炸。以至于后来实验室流传着一句话:“哪里有杨振宁,哪里就有爆炸。”
1 \$ Q* R+ B( v X; @杨振宁整整考虑了一个星期,不得不承认,自己动手能力确实不强。最终,选择放弃了自己并不擅长的实验物理,转向理论物理学的研究。 1957年10月,他和李政道联手摘取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将自己的名字留在了物理史上。 4 s3 h8 @$ x, ?
不可置否,杨振宁当时也面临着种种风险:研究方向变了,之前的时间、精力白费了,在理论物理学领域毫无积累…...但同时他也明白,一点代价都不想付出,什么都想角逐不懂得取舍放弃,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8 M3 w+ s; }# i( o
$ l3 ~3 M$ U8 @6 x4 U9 s& x6 L正如作家菜刀少爷所言:“没有牺牲,没有残缺,没有损伤,没有放弃,那就注定了,你的努力毫无力量。 ” * p) X1 p/ x4 N* c- T8 l' w
其实,人生或者职业的选择和园艺的道理是一样的,没有适当地修剪,就不能塑造出自己想要的形状,即便一朵花再漂亮,如果影响到了整体的造型,那就该狠心地修剪掉。 % c7 l' V$ H+ ^/ `
6 {/ R# W# s- [
那么,我们要如何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取舍?
5 I1 A7 O8 P- B% D1.找准自己所处的阶段和现阶段的根本目标 每一个人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任务。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什么都想要,那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什么都得不到。只有弄清了自身条件和外部因素,你才能有的放矢,知道什么该放弃,什么该坚持。
" [! P# K, V' x, h: W 2.适时选择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势必困难重重,如果态势一直在走低,自己却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做出选择和放弃,输掉的可能不只是财富,而是人生。认清自己的局限,果断放弃原有的方向,选择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这何尝不是人生的大智慧? 6 D3 O* b9 V1 f% l: N& R2 @
" R' N# H4 ^& k( n0 c
3.设立失血线,及时止损 一般人都习惯把前景想象的无限美好,不愿意去考虑最悲观的情况。其实正确的做法,恰恰相反,一开始就要考虑退出机制,要设定一个止损点,要让自己的损失可控。设置止损线,拯救的不仅是我们的时间和金钱,更重要的是拯救了我们的心态。 $ L, X/ P8 A7 `& c6 \! J0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