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123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系统转发] 忠义清廉包拯新传

[复制链接]

0

主题

319

听众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注册时间
2010-6-8
最后登录
2024-12-25
积分
68846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0

中人8周年纪念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4 08:28: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他28岁时考上进士,进入公务员队伍。他的爷爷是包士通,是个农民。他的父亲包令仪考中进士,后来官至虞部员外郎、南京留守,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刑部侍郎官职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公安部常务副部长。包拯是“官二代”,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与熏陶。他第一次任职是天长县知县一职,两年后他被调任端州任知府一职,又过了三年,他调入京城任职殿中丞一职。殿中省是中央机构,设殿中监1人,从三品官;设殿中少监2人,从四品上官;设殿中丞2人,从五品以上官;殿中丞相当于现在正处级或副厅级干部。宋仁宗赵祯景祐元年,北宋政府设置殿中侍御史里行、监察御史里行两种监察官职务,殿中侍御史里行2人,监察御史里行2人,总共4人。宋代御史台设御史中丞1人,为正职;设侍御史知杂事1人,为副职;下属监察官职有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御史台相当于现在国家监察委员会,御史中丞相当于监察委员会主任,侍御史知杂事相当于监察委员会副主任,而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相当于监察委员会委员。宋仁宗赵祯下诏书把监察御史里行名额改为2人。因为资历浅才被称为“里行”。官卑者任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者,加“里行”,称殿中侍御史里行、监察御史里行。北宋政府委任太常博士赵京、殿中丞包拯同为“监察御史里行”这样的监察官官职。赵京与包拯能担任监察御史这样位高权重的监察官,是由于他们被御史中丞王拱辰所赏识而向皇帝推荐的。   赵京任魏县知县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让县政府的下属公务员贪污腐败不方便,于是这些县政府的公务员联合起来抗议赵京挡他们的财路,罢工不上班了。赵京的监司严厉批评他没有把县政府管理好,对下属苛刻,导致县政府属下公务员们罢工不上班。州政府与县政府有“监司”管理与监督。宋朝转运使、转运副使、转运判官与提点刑狱、提举常平皆有监察辖区官吏之责,统称“监司”。当时,赵京的上司知府任布为赵京说话,说如果处分赵京的话,那么就中了这些魏县公务员们的计了。赵京因为知府任布为其开脱,才免于处分。包拯任天长县知县时,有县民上诉说有贼割了他家牛的舌头。包拯让这告状的县民把牛牵回家,杀掉牛做成美食吃掉。过了不久,有人向县政府告状说某人违法杀了耕牛。古代有法律规定,不能杀耕牛,杀自己家的耕牛也不行,杀耕牛违法,除非耕牛有残疾,并且由当地政府裁定可不可以杀牛。包拯知道这个贼人跟那个牛主人有仇故意割牛舌报复。这个贼人探知牛主人违法杀牛,就向县政府检举控告牛主人,想要使得牛主人获罪受到政府惩处。包拯通过推理得知贼人会因为杀牛而控告牛主人的,所以,就出了这个杀牛的主意,让贼人自投罗网。包拯质问告状的贼人,你为什么割某家的牛舌,还要诬告其人呢?这贼人非常惊叹包知县断案如神。包拯晋升为端州知州。当时,端州出产进贡用的上好砚台。此前的端州知州官员们打着进贡的旗号敛取是贡品十多倍数目的砚台,用以向上司与京官们行贿,作为升官发财的阶梯。包拯当上端州知州官后,只按照朝廷规定的数目要求上交砚台贡品,他既没多要砚台向当朝权贵们行贿,他任满一年从未在端州收过一方砚台带回家。   宋仁宗跟辅臣们说,我听说诸路监司专门检举揭发一些地方官员的小过错,太过苛刻了,可下诏书对这些承担监察职责的监司们进行约束。先是监察御史刘湜向皇帝进谏说:“转运使等监司掌握与控制州县的大权,他们对下属官吏纪律约束太苛刻,使得很多有才能的地方官员得不到发挥。”接着,监察御史包拯向皇帝进谏言说:“诸道转运使自从有监察地方官员的职权及设置转运判官、提点刑狱、提举常平以来,他们在体察情况,对下属官吏予以权衡时定的纪律约束太过繁杂琐碎。请皇上下赦书对有监察职责的监司进行特别约束,让他们在处理地方官员违法违纪问题时,只要不是下属官吏明知故犯,应该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于是北宋中央政府下诏书约束监司们的行为,诏书中详细记载中央监察官员们的建议。   监察御史包拯向皇帝赵祯进言说:一,过去允许爷爷与父亲为高官,可以上奏请求授予儿孙官职的制度实行,并选用高官子孙年纪在25岁以上的,遇南郊大礼,限定在半年内到吏部呈递报告听候铨选,京官每年春季到国子监呈递报告,并且安排“两制官”对高官儿孙与京官进行考试选拔,这是种好的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外制指中书门下正规机构所撰拟的诏敕,内制指皇帝直接由宫廷发出的诰谕,两种官员总称“两制官”。二,学习词章之技艺的学子,考试论文或考试诗赋;学习儒家经书的学子,考试经文掌握程度,要求这些参加官员选拔考试的学子笔答经义,录取及格的人,审查他们的资历,确定级别与职位,或者派遣他们担任实际官职。三,以前的这种科举考试制度,充分调动了学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制度体现了“非惟为国造士,是乃为臣立家”的精神,是教育人才与培育人才之根本。四,现在有大臣进言,商议废掉这种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会使得学者们懈怠懒惰,不愿读书了。一旦安排这些学者们去管理政事与治民,就如同让一个还不会拿刀的人去割肉一样,多半会割伤自己。五,如果这种科举制度的相关条文还没有考虑周到的地方,可命令相关部门详定,依旧施行这种好制度。   北宋中央政府安排监察御史包拯为贺正使,出使辽国。贺正使是两国相互派遣互贺新年的使者。当时陪同外宾的官员对包拯说:“雄州城新开了一个副门,想要诱降辽国人以刺探辽国边疆事务吗?”包拯说:“想要侦察辽国的事务,雄州城有正门,何必开一个副门。我朝难道经常是问涿州开门的吗?”由于包拯怼了那个陪同外宾的官员,所以这种议论立即停止了。包拯代表北宋向辽国贺完新年后回朝,立即向北宋中央报告说:“我奉命出使辽国,对辽国的一些真实情况有些了解,自从有了云州,作为辽国的西京道以来,辽国设置军事营寨,招兵买马,兵甲粮食等后勤保障比较充足,而且辽国以西讨西夏为名,他们的真实意图不可预测。辽国云州离我国的并州、代州距离比较近。从代州到应州,城壁相镇,只有几十里,地势平坦,这是我国与辽国所共出入之路。自从失去山后五镇,此路难以控制与防守,万一辽国侵犯,则河东就会有危险,不可以轻信辽国和平的假话而放松边境的军备。听说代州以北,长年累月辽国百姓深入我国境内,侵占土地,而且居住在那里耕佃的比较多,由于边境守卫的官员比较畏懦,不能够及时禁止辽国百姓进入我境内居住与耕佃。如今如果不固守边境,会引起辽国渐渐侵犯,然后乘隙侵略,成为国家一大边患。从现在起在沿边境要害的地方,专委执政大臣,精选熟悉边境军事事务的能人为守将。因为代州特别重要,代州的管理权不可以轻易授人,要选贤能的官员管理代州,这样代州的军民才会听其政令,万一发生辽国入侵,代州不会失守。”包拯作为使者出使辽国,带回来的是辽国的军事情报,他发现辽国在边境上有所军事准备,所以打报告给中央政府,要求中央政府选贤任能,在边境州县作好军事防御工作。   朝廷安排知潞州郭承佑为并代副部署,兼知代州。郭承佑的官职是潞州的知州,然后兼职了代州的知州,等于他是两个州政府的知州,他的军职是都部署的副职,而且是并州与代州的都部署的副职。“都部署”这个职务不是常务职称,只有重大战争军事行动或重要的战区统帅有时任命,或临时授予,担任都部署的最低也是团练使。杜衍曾经上奏要求罢免郭承佑的军职,现在朝廷又恢复了郭承佑的军职。包拯从辽国回朝后,听闻朝廷任命郭承佑为代州知州,立即向皇帝进言说:“河北的边境军事将领要精选,代州的官职不可以轻授,今朝廷委任郭承佑为边境重要官员,他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会守不住代州的。请求朝廷早点把他召还,另外安排一个有才能的人当知州,守卫边境。沿边境守将胆怯软弱的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请赶快把他们调离岗位。”   包拯出使辽国回朝后由监察御史任职为京东转运使。因为包拯的前任京东转运使薛绅,任用文吏孔宗旦、尚同、徐程、李思道为耳目,专门收集州县官员细小过错,让这些官员受政纪与刑事处分,时人给这四个官吏取外号为“四瞪”。江东转运使杨纮,转运判官王绰,提点刑狱王鼎,对地方官员苛察,时人给这三个监察官取外号为“三虎”。皇帝宋仁宗把薛绅降职为陕州知州,杨纮降职为衡州知州,王绰降职为莱州通判,王鼎降职为深州知州,孔宗旦、尚同、徐程、李思道四人安排在偏远地区县城当差。所以,宋仁宗委任包拯担任京东转运使一职。包拯过后不久又从京东转运使任职为直集贤院、陕西转运使。皇祐元年,朝廷任命包拯为户部副使。北宋年间,设三司使,管理全国财政,三司使一员是正职,下设盐铁、度支、户部三个副使分管三部。也就是包拯是三司使属下机构户部的“一把手”。这一年三月份,朝廷命令户部副使包拯前往河北地区管理与筹画措办边境军队钱粮工作。四月份,朝廷又命令包拯协同河北四路安抚使、转运司商议精简机构,减少冗官冗兵的裁军裁员的事宜。由于范祥建议改革盐法,所以,这年十月,朝廷派遣户部副使包拯跟陕西转运使商议推行新盐法。   皇祐二年,包拯任职为天章阁侍制、知谏院。谏院是宋真宗时设置的政府机构,以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左右正言为谏官。掌谏诤,凡朝政缺失,大臣及百官任用不当,朝廷各部门事有违失,皆可谏正。如以他官主管谏院称知谏院,司谏、正言亦有主官谏院称知谏院。这年六月,谏官包拯、陈旭、吴奎等人上奏:“三司使张尧佐,是个庸碌之人,因为是张贵妃伯父这层关系,才成为高官的。自从任命他当官以来,很多人都讥讽这个关系户。陛下为什么为了庇护一个张尧佐,而上违天意,下逆人情,而让其成为政治危机呢?我们为陛下感到痛心疾首!”知谏院包拯又上言说:“历代后妃的家族成员,就算有才能都不曾授予实权,何况那些没有才能的!自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以来,国库丰盈,国家财政有钱用的时候,尚且精选擅长于管理财政的财务官员如陈恕、魏羽重用,其他继任的财务官员都是精挑细选的、很称职的。何况现在财政紧张,国库空虚,怎么能够专任张尧佐主管国家财政?请陛下作出英明决断,把张尧佐改任他职,另选财务方面的能干之才任用为三司使。”十一月,朝廷命令御史中丞郭劝、知谏院包拯处理免除全国亏欠租赋的工作。   张尧佐是宋仁宗宠妃张贵妃的伯伯。张贵妃的父亲张尧封任职为石州推官一职,后来去世。张贵妃母亲带着一家人投奔张尧封的哥哥张尧佐,张尧佐拒绝收留弟弟一家人,而张贵妃不念旧恶,并且想让伯伯张尧佐作为她的朝中势力,借以抬高自己,所以,利用皇帝宠爱她的关系,提拔张尧佐。张尧佐通晓法律,熟悉吏治,有点才干,但因为是外戚的关系,晋升太快,所以受到朝中很多官员的反对。知谏院包拯认为张尧佐不适宜当三司使这样的财务部长,而且不宜过快晋升张尧佐,于是,包拯与其他官员又进谏言说:“陛下即位三十年,没有什么失德的过错。在这五六年间,破格提拔张尧佐过快,使得群臣在背后议论纷纷,这个过错不是陛下您的,而是那些受到陛下宠信的人与执政大臣的过错。这是一些受到陛下宠信的人,探察您的一言一行而做的,他们知道陛下未立太子,所以而为自己作打算,莫不暗中观察您的喜好倾向而攀附张尧佐。执政大臣不进谏规劝陛下,只知道顺从陛下的意思而阿谀奉承,他们提议让张尧佐任高官要职,还恐怕张尧佐不满意这样的职务,他们的做法是让陛下有私下亲近宠信后宫的过错,他们这是没有爱君之心的表现。恳请陛下从国家大义出发,停止破格晋升张尧佐。万不得已,宣徽使、节度使两种官职让张尧佐只选其一,请罢去张尧佐群牧司制置使的任命,让他在外郡当官以保全他。”   宋仁宗早朝后退朝时,御史中丞王举正留文武百官在朝上面折廷诤,王举正率殿中侍御史益都人张择行、殿中侍御史江陵人唐介、知谏院包拯、谏官陈旭、谏官吴奎在宋仁宗面前直言规劝皇帝,还在殿庑严历责备宰相。被包拯等人批评的宰相是文彦博。宋仁宗无奈之下,只好安排宦官宣旨说会处理张尧佐提拔过快的问题,这时百官们才同意退朝。当时,宋仁宗准备把任职三司使、户部侍郎张尧佐任职为宣徽南院使、准康节度使、景灵宫使、群牧制置使官职。最终,包拯等人逼得张尧佐向皇帝辞去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的官职。   谏官包拯、吴奎、陈旭向皇帝进谏言说,工部尚书、平章事宋痒,不检点约束自己的子侄辈,放纵他们违法乱纪,而且他本人在政府部门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出来。吴奎,字长文,潍州北海人。他记忆力非常好,只要是书籍,他都要阅读学习一番。他后来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吴奎任职为谏官,每次都有与包拯相互配合,一起向皇帝进谏忠言的行动。宋庠可是为数不多"连中三元"的状元,还官至枢密使、参知政事、平章事。枢密使,相当于现在军委会主席兼国防部长。参知政事,相当于现在副总理。平章事,相当于现在总理。包拯这个谏官,连位高权重的宋总理都敢弹劾,可见包拯勇气可嘉。宋痒这个文人,文章写得还可以,历史上说他的文章"文风典雅,诗风稼丽"。但是他治国的才能欠缺,属于庸碌之官,没有能上台面的政绩,再者他的子侄辈仗着这个宋总理的权势违法乱纪,所以,引起包拯等谏官弹劾他。宋仁宗只好罢免了宋痒的宰相的官职,把宋痒降职为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河南府。如果不是包拯等人弹劾宋痒,这位宋先生可能会在宰相的位子上尸位素餐时间长久一点。知谏院吴奎与包拯又联手进谏说,官员年龄到了70岁而不退休的话,由御史台按照相关政策强制他们退休。   皇祐三年,谏官包拯又上言说:"近年来,凡是有才华与名望的知识分子,必借用轻薄无行的污名来抹黑他们,诬陷或恶意造谣来搞臭他们,然后不再重用他们。希望圣上慈悲,命令宰相与执政,在臣子中素有才干与品行的,无辜被谴的,如杨纮、王鼎、王绰等人,可以复他们原职,或者甄选提拔,或者委以重要的工作,必定有成效的。"宋仁宗采纳了包拯的建议,迁越州知州杨纮为荆湖南路转运使。深州知州王鼎,迁为建州知州,后又委任他为提点河北刑狱。秦州知州吕公绰入朝谒见皇帝。北宋宰相吕夷简有五个儿子:大儿子吕公绰,字仲裕,官至侍读学士、右司郎中,卒赠左谏议大夫;二儿子吕公弼,字宝臣,官至西太一宫使,卒赠太尉,谥号"惠穆";三儿子吕公著,字晦叔,官至司空、平章军国重事,卒赠太师、申国公,谥号"正献";四儿子吕公孺,字稚卿,官至提举醴泉观,卒赠右光禄大夫;五儿子吕公餗,字明叔,官至太学博士,卒赠右赞善大夫。御史中丞王举正、知谏院包拯进言说:"吕公绰在其父亲吕夷简当宰相时,喜欢干预朝政事务,若是仓促命令这个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恐怕他会更加想谋取选拔任用。吕公绰通达聪慧有才能,但他在其父吕夷简当宰相的时候,经常泄露朝廷人事任免的信息,用私惠来取悦获得委任职务的官员。当时的人称吕公绰是第二个窦申,这个称呼也就是在暗示吕公绰有从朝廷人事任免中收取贿赂的嫌疑。   翰林学士兼礼部侍郎、知制诰李淑,被免掉了翰林学士的职务。李淑初有端明、侍读学士的身份参加朝会,不久又任职为翰林学士。谏官包拯、吴奎上奏说:"李淑个性阴险奸诈,曾请求侍养其父,而不请求侍养其母。既然专心侍养父亲,又复出当官,有为自己谋求升官发财的不端行为,而无侍养父母的事实。他写了一首《周三陵》的诗,诗句暗含怨气与愤愤不平,这不是一个臣子所做所为的。应该免掉他翰林学士的官职,以警告那些心怀奸诈,有不可告人罪恶的官员。"于是,宋仁宗采纳了包拯、吴奎的建议,免掉了李淑翰林院学士这样文学侍从官的官职。   知谏院包拯、陈旭、吴奎对张尧佐任命为宣徽南院使、河阳府通判认为授官不当,于是向皇帝相继进言说:"张尧佐的任命书一下,百官议论纷纷,希望皇帝下命令查考我们前后上奏的文书,必须按上面的答复施行。"宋仁宗同意了这一要求,然后下了诏书,自今起张尧佐的升迁与调任,都要查考此上奏文书进呈,执章表上奏给皇帝。包拯等官员与皇帝宋仁宗在皇亲国戚张尧佐的任命官职的问题上产生了比较大的分歧,君臣之间是既有斗争也有妥协。殿中侍御史里行唐介与包拯力争,才使得宋仁宗委任张尧佐宣徽南院使、节度使、景灵宫使、群牧制置使四个使官职,去掉了宣徽南院使、景灵观使两个使官职。宋仁宗又委任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还知河阳府,唐介又力争,不想让宋仁宗任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君臣之间发生严重冲突。宋仁宗发怒把唐介贬职为春州别驾,之后又后悔,把唐介改任为英州别驾。唐介控告吴奎跟文彦博勾结,所以宋仁宗把起居舍人、知谏院吴奎降职为密州知州。包拯上奏向皇帝求请想要留下吴奎,他说:"唐介弹劾大臣,牵涉到吴奎,这是欺骗迷惑陛下。"宋仁宗批评包拯说:"唐介昨天说到吴奎、包拯都暗中勾结文彦博,今天看到此奏章,这不是诬陷呀。"由于唐介的控告文彦博送张贵妃礼物且专权,礼部尚书、平章事文彦博降职为吏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许州。   包拯上奏请求皇帝任范祥为本路转运副使,使他能专心制定新盐法,管理盐务工作。三司使田况也请求皇帝久任范祥,使他专心盐务工作。所以,过了不久,朝廷任命范祥为陕西转运副使,还赏赐了范祥金紫官服以示恩宠。皇祐四年三月,朝廷任命知谏院包拯为龙图阁学士、河北都转运使。过了几个月,又升迁包拯为高阳关路安抚使,负责处理高阳关路军民所欠政府几年来的钱十多万贯,他上奏全部免除了。包拯因丧子请求任政务清简的州郡职务,随改知扬州,又转知庐州,并加刑部郎中。包拯的丧子,应该是他的大儿子包繶去世。包繶娶妻崔氏,这个崔氏是北宋三朝宰相吕蒙正的外孙女,包繶因父亲包拯的关系,受到荫补的优待,被宋仁宗任命为太常寺太祝、通判潭州官职,但包繶身有严重疾病,还未上任就英年早逝。至和二年,包拯因担保推荐官员失误获罪,贬官兵部员外郎、知池州。嘉祐元年八月,北宋朝廷恢复担任池州知州的包拯为刑部郎中、知江宁府。任命江南东路转运使唐介为户部员外郎。唐宋时期刑部相当于现在的公安部,刑部尚书相当于公安部部长,刑部侍郎相当于公安部常务副部长或者副部长,刑部郎中相当于公安部部长助理或者公安部某司局长。为什么朝廷要给包拯与唐介复职?这是因为有两个人在起关键作用。一个是侍御史里行吴中复向宋仁宗请求让包拯、唐介还朝任京官。当时,再次任职宰相的文彦博不念旧恶也为包拯、唐介说话。文彦博对宋仁宗说:"唐介为御史,弹劾我都是针对我的毛病,其中虽然有他误信道听途说难免有不实之处,但当时我也过分地责备了他,请陛下按吴中复所奏请办理。"   宋仁宗委任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曾公亮为给事中、参知政事,委任龙图阁学士、知江宁府包拯为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权知开封府,也可称之为代理开封府知府。北宋的首都是河南开封府,开封府又称之为“东京”。北宋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户部、礼部为左司,兵部、刑部、工部为右司。例如,刑部尚书相当于部级正职,刑部侍郎相当于部级副职的话,那么刑部郎中就相当于司局级正职。但因为包拯是右司郎中,是兵部、刑部、工部三个部门的郎中,所以,他的职务比正部、副部低,但比司局长高。包拯任职代理开封府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的代市长。   包拯个性刚强严峻,听说过他的公正廉洁先进事迹的人都畏惧他,一些男女老幼知道这世上有一个清官叫包拯,他成了当时的名人。那些皇亲国戚、宦官都不敢招惹包拯,他们收敛个人行为,不敢违法乱纪。过去的规定,百姓需要打官司,不能直接拜访官府衙门,由官府的公务员坐在门口收诉讼状。宋朝公务员坐在官府门口收诉讼呈文的被称之为“牒司”。包拯命令打开官府正门,让进行诉讼的百姓可以直接到衙门办公地点向包拯告状,那些公务员不敢阻拦百姓告状。当时河南开封涨洪水,包拯说这是宦官、有权势的家族在自己家院建公园,砌楼台多跨越惠民河,导致河水被堵塞而不通,于是他安排人把这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宦官、官员家族修的公园、楼台、水榭等阻塞河水流通的全部拆毁。还让这些既得利益集团的人持自己家的土地所有权证,如果有超过土地所有权证规定的面积的,或者篡改土地面积数据的,都要严格进行审查与验证,与实际不符的,包拯就上奏弹劾他们。嘉祐二年六月份,北宋朝廷委任权知开封府包拯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本来御史大夫是中央监察部门最高官员,但因为御史大夫这职务极少任命官员担任此职,所以,御史中丞就成了中央监察部门最高官员。包拯向宋仁宗进言说:“东宫太子的位子空着,群臣对此有些议论,不知道陛下为什么没有下决定立太子?”当时,宋仁宗有三个儿子,可惜都早早去世了,他将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作为养子,留在宫中交给曹皇后抚养,后来他的儿子豫王赵昕出生后,他把养子赵宗实送出宫了,但没有想到,赵昕又跟他的哥哥们一样早夭了。所以,宋仁宗的想法是立自己的亲生儿子为太子,但是亲生儿子命不长。宋仁宗问包拯:“你认为谁立为太子好些?”包拯说:“我只是为了宗庙万世考虑,陛下问我想立谁为太子,是在怀疑我。我现在已经有七十了,况且也没有儿子,我不是为了我与子孙求取后福。”包拯指的七十应该是虚岁,实际应该是六十多岁。包拯的大儿子包繶英年早逝,次子包绶还没出生。包拯是晚年才得子。宋仁宗看到现在包拯跟自己一样没有亲生儿子,有同病相怜之感,他大喜地说:“以后再议立太子之事。”包拯又说:“现在宦官们的福利待遇、职务任命方面,优待他们太过了,请陛下遏止与削减他们。”包拯接着又谈到皇帝的命令朝令夕改,会在人民中丧失公信力,那赏罚就起不了什么作用了,他建议政策制定需要经过“两制”官员们的集体商议,大家认为可能长期实施的,方可颁布实行,颁布后不轻易更改。他还向皇帝进言如何教养宗室的方法,还要求诸路“监司”地方监察官与御史府中央监察官自己举荐下属官员,谏官、御史不避开“二府”荐举的人,听两制得至宰相的私第。“两府”是中书门下的“东府”与枢密院的“西府”。包拯的这些建议都得到了施行。七月,朝廷任命权御史中丞包拯领转运使、提点刑狱考课院。磨勘京朝官院为“审官院”,磨勘幕职州县官院为“考课院”。这个职务应该是磨勘地方监察官转运使、提点刑狱的官职。就是由包拯主管地方诸路转运使、提点刑狱的考核升迁的工作。宋仁宗听从张方平、包拯的意见,由度支员外郎范祥处理山西解池出产食盐的盐务工作。   权御史中丞包拯上奏说:“右正言吴及,为人处事有操守,碰到违法乱纪的事情敢于直言,因与枢密副使张昇的妻子是亲属关系,所以打报告乞求在外郡任官,现在张昇妻子已经去世很久了,按道理不用回避了,乞求陛下让其依旧在京任职。”宋仁宗同意了包拯这一请求。嘉祐四年三月,任三司使宋祁为端明殿学士、知郑州,委任权御史中丞包拯为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这次任命包拯为三司使是有原因、有故事的。先是右司谏吴及弹劾宋祁在定州时不治理,放纵家人借公家的招待费用几千缗,又在蜀地奢侈过度。包拯也上言说宋祁在蜀地经常吃喝玩乐,他的哥哥宋庠现在为当朝宰相,所以宋祁不可任职三司使,为了宋祁能否任职三司使的问题上,百官议论个不停。宋庠向皇帝请求让弟弟宋祁在外地任职。所以,才有罢免宋祁三司使的官职,让他外任为郑州知州,而让包拯代理三司使的职务。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奏说:“近日任包拯为三司使,命令一下,议论很多,百官们认为朝廷贪包拯的才能而不为包拯爱惜他的名节,本来希望包拯能坚持谢辞三司使的任命,但是包拯已经被任命为三司使了,太可惜了。包拯天生严峻刚正,但平日里少了一些学问,有考虑不周到的地方。现在逐宋祁而代替其三司使的职务,有为自己谋私的嫌疑,平常人都知道,包拯能不考虑这个问题吗?包拯在御史台当官时,经常陈述前三司使张方平的过失,张方平因此被罢免了三司使的职务,用宋祁代替张方平任此职。又听说包拯弹劾宋祁的过失,宋祁因此被罢免了三司使的职务,而包拯遂替代宋祁任其职。这就是种田的人因别人的牛践踏了自己的田地,而让人把牛抢走了。这能称之为无过错吗?包拯不应该整冠纳履,应该避嫌疑。”欧阳修这一上奏,包拯立即回避三司使的任命,但宋仁宗不同意包拯拒绝任命。过了一段时间,包拯才走马上任。   三司使包拯推荐张田代理其属官,宰相富弼不同意。张田给富弼写信,数落其五件过失:“你辜负天下重望几十年,今天你为宰相,而举措如此,太可惜了。”于是,富弼同意了包拯的推荐意见。嘉祐五年四月份,朝廷命令权三司使包拯、右谏议大夫吕居简、户部副使吴中复一起制定“均税”。“均税”是北宋一种田税制,先丈量田地,前后按肥瘠分等定税,谓之"均税"。嘉祐六年四月份,委任代理三司使包拯为给事中、三司使。他去掉了代理两个字,成了名符其实的三司使。包拯在三司的时候,国库的钱物管理得井井有条。过去,别人当三司使的时候,中央政府于京城以外的州郡民间定额征购物资,积以困民。包拯特别设置官府市场,就再也没有惊忧百姓了。普通公务员欠政府财物比较多,逮捕后逃走的,如果连坐抓了这名公务员妻子儿女的,包拯都下命令释放其妻子儿女。过了不久,朝廷任枢密副使、右谏议大夫陈旭为资政殿学士、知定州,这是朝廷罢免了陈旭枢密副使的官职。委任给事中、三司使包拯为枢密副使。   嘉祐七年五月份,枢密副使、给事中包拯去世。死后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孝肃”。包拯个性严峻刚正,在朝中刚强坚毅。老百姓笑着比喻黄河水清了。包拯当开封府知府的时候,京城流传:“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这意思是说打通关节,行贿受贿没有用,包拯像阎罗王一样公平公正。他上奏议论政事公平适当。常厌恶俗吏对百姓苛刻,他脾气温和,性情忠厚,虽然他憎恶坏人坏事,但未尝不尽心为人、推己及人。平常在家没有与人有私人信件往来,没有什么私交。亲朋好友有什么请托,他一概拒绝。他居家勤俭节约,他当高官后的衣食住行还跟从前当平民百姓一个样。   作者简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学家。《博锐管理在线》《中华品牌管理网》《中国管理传播网》等知名管理网站专栏作家。又是多家媒体与网络作家。研究:历史、经济、管理。

9

主题

38

听众

13万

积分

翰林学士

Rank: 40Rank: 40Rank: 40Rank: 40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14-12-17
最后登录
2021-8-23
积分
135198
精华
0
主题
9
帖子
164

元旦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19-7-4 08:28:27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