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5-10-19
- 注册时间
- 2004-9-25
- 威望
- 510
- 金钱
- 7503
- 贡献
- 1920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9933
- 日志
- 56
- 记录
- 5
- 帖子
- 218
- 主题
- 21
- 精华
- 0
- 好友
- 59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 注册时间
- 2004-9-25
- 最后登录
- 2015-10-19
- 积分
- 9933
- 精华
- 0
- 主题
- 21
- 帖子
- 218
|
续主帖
(续主帖)
' p# ~( e" c( v 产生这一结果的因素不止一个。& } k& F) k# u, [1 I( G" [5 P
1、在交货及时率指标设计时,设计者一开始只关注了过程的输出(产品是用于销售的);但一直没有重视输入,车间是根据生产计划进行生产。客观上,该公司生产计划并不是完全刚性的,而是周计划,结果交货及时率成为有名无实的指标,同时又无法对车间生产效率(日产量)进行约束。" P- ]" s' o: `; F' v. z
(版主对这一指标有过明晰的分析,请看版主的帖子)
: S2 b$ }2 _ } 2、对产量的考核由于有分歧,没有列入考核办法;原本有总经理室的最后决定权,应该可以对淡旺季作调节,但是,, h) h) C$ w1 P' X& J9 ^& S4 a
3、第一个月扣了2分,应该扣除的奖金却被增加的奖金“冲掉”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确定加奖数,然后再扣除该扣的奖金,并向车间和职工说清楚;第二个月应该与第一个月有差别。* Y; s$ `% J j8 |% r: S. d% R
以上几点都是技术性问题,按理发现后作出修正就可以了,何至于发展到不可收拾?因为这里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企业文化。& p# k3 Q0 H" V* \# b
该公司前两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精简分流,期间矛盾纷纷,很多制度被废弃,例如停工期间无奖金的规定就没有认真执行过。很多奇怪的思维因此被认为是正常的:有的职工认为,生产性停工奖金应该照发;有的职工认为,只要上班就得有奖金;更有甚者,因为出了差错被扣奖金,闹着要换岗位。尽管生产经营恢复正常后,管理上也逐步走上正轨,但一些思想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在这样的氛围下,任何举措都要慎之又慎,都要与正确的价值观相统一。设计者恰恰把考核办法仅当作技术性问题来看待,没有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看问题,整个考核办法和实施过程都没有考虑扭转不正确的观念,反而强化了那些思想,造成技术性问题产生了战略性错误。
7 x7 `5 \( i9 Y9 E7 d" [7 q! r0 y& k: R6 k, G" M; L
整个案例叙述分析完了。希望对各位同行有益。发布这个帖子有两个愿望,一是引起绩效管理人员对指标设计过程和方法的重视以及更深入的思考,包括对象的选择、输入输出的分析、指标的定义、测量方法及流程的确定等等,不要什么指标拿来就用。分析、设计不准,将直接造成绩效管理的失败。0 K; G, w* a1 c) w; F9 z6 K& R2 A7 e
二是给大家提供一个企业文化影响绩效考核的案例。人力资源管理经常讲到企业文化,我认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应该与企业的各项具体工作结合在一起。, z o* i q: O l$ c
[color=#A52A2A]第一次发布主帖,非常感谢版主的支持,感谢同行参与讨论。[/color]
: L4 J! C% e8 Z4 l/ l 最近仍将继续对绩效指标的设计予以关注,有机会也许还会发布一些相关的帖子,希望继续得到支持。8 a. x/ ]7 M! C! s: Q
最近还在关注某公司的工资制度改革。目前我只知道它“为什么而来”,不知道它将“向何方而去”。由于不是现成的案例,可能不太适宜在论坛发布,我打算在我的博客(http://mbfs53.blog.bokee.net/)记录这一过程(估计3月份开始),并谈谈自己的感想和预测。同行们如果有兴趣,可以到那里去逛逛,顺便留下您的高见。
6 w, ^; A- Z$ G* g4 z8 V[URL=http://mbfs53.blog.bokee.net/]http://mbfs53.blog.bokee.net/[/URL][EDIT]用户“金蠡”于2006-2-25 12:45:04编辑过此帖。[/EDI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