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9-12-18
- 注册时间
- 2004-8-27
- 威望
- 0
- 金钱
- 169
- 贡献
- 43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212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461
- 主题
- 347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4-8-27
- 最后登录
- 2009-12-18
- 积分
- 212
- 精华
- 0
- 主题
- 347
- 帖子
- 461
|
近两年,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选拔干部的程序发生了很大变化,竞争上岗受到了各界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日渐普及。但是,从记者接触到的一些干部和群众的议论看,竞争上岗中不公开、不公正、不规范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个别领导仍然利用竞争上岗玩弄程序、操控人事。
% M. H4 a% H+ @% q
2 }* T+ E5 h5 O# Q; i- ] 某日,一位领导醉酒之余,向记者掏心窝子,说:记者同志啊,许多单位领导讲,现在选拔任用干部要通过竞争上岗,操作起来比过去党委直接讨论任命要复杂,特别是要提拔某一特定人物一般很难。本人对此不敢苟同,因为从我单位连续几年开展竞争上岗的情况来看,除第一次因为经验不足出了一点偏差,后来几次都得心应手,如愿以偿。
, P# L) U& H% X" d n4 \$ a9 ] T * T7 c' q b0 G0 b# f6 z, v) A
我现在的体会是:有了竞争上岗这把金钥匙,过去不敢或不好意思在党委会上提出给以提拔重用的人,现在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走上领导岗位。这几年,我单位从联合国获奖回来的全部人员、国家颁奖人员、有上百篇文章见诸重要报刊杂志的人员、以及业务工作挑大梁的人员,都有通过竞争没有上岗的。只要是我想提拔的人,却一个也没有漏掉。 1 `4 t- F) h% G. `
. d% i, S$ M3 b+ w6 _& s! e6 T
竞争上岗都是公开、公平、公正的,程序都是经得起检查的,工作总结上级领导都是肯定的。我因年龄关系即将退位,我有责任有义务做好传帮带。为防止接替我职务的同志犯不该犯的错误,现将我经过实践行之有效的掌控竞争上岗十个技巧总结出来。请注意,外人知道了要说是“十大猫腻”。因此,需要保密。 # F+ ^1 u8 ~' d. C( ]% V O- @6 B
- j2 Z) n @: G- X 一、放风放线、静候大鱼
! S- z9 @, \- {0 S 3 q! U1 f: V4 @$ g$ |2 |, n
平时与自己来往密切的人、有上级主要领导打过招呼要提拔的人、为我办过大事又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我早已心中有数。专门为这几个人搞一次竞争上岗没意思,每搞一次都要有较大的收获才行。
" o: ~2 |) C% r1 {
, m8 M; M( Q# }5 \ 竞争上岗前要早放风,可能是对下一级领导岗位全部“洗牌”,也可能是其中一部分领导岗位拿出来竞争,也有可能只竞争现有空缺领导岗位。反正不说死,待放风后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风放出去,就象放长线一样,一定会有“大鱼”上钩。 , o/ Y- {4 U" `$ i2 U/ }9 e
g# g5 `$ D# m8 I
二、竞岗年龄、可宽可严 + u7 b: N7 V; O0 k
4 t! o/ d: v% {2 q8 C V4 O! `5 i' X
一般年龄较大的人,特别是其中有工作经验和能力的人,脑袋都比较僵化,放风阶段找领导汇报思想的比较少。他们想的一是按常规都是“竞”掉老的,干脆坐以待毙;二是“竞”上也干不了几年,怕投入没法收回。因此,我们竞争上岗当然也就把矛头指向老同志了。 % {' F7 m c, B% H- T
' ?/ O$ y* N0 j0 k
放风阶段一般年轻人做得较好,他们有上进心,朝气蓬勃,能理解领导意图。所以,我们做方案一定要为年轻同志着想,上一年龄段“切”得多一点,下一年龄段“竞”上的机会就多一点。干部年轻化也符合党的政策嘛,这一原则一定要坚持。 " Z* ~& n+ y+ g) e( Y( R
0 a! j# G& o* p# c% D; l M6 F% g$ O 但是,对于个别与我关系不错的需要保留在岗的老同志怎么办?这很好办。一是可以不将该同志所在岗位拿出来竞争;二是设定本单位只有这位老同志才具备的特殊条件,待没人竞争后,还得请他回山。
1 h; E! a, G8 ?# E4 r/ l+ P# a W
- D4 ^5 n& [8 I0 c A* m 不过这里切记一点,竞争前工作要过细,一定要对这些人了如指掌,我就走过弯路,去年竞争上岗就补发了两次放宽年龄的通知,显得很不严肃。
: P6 |. @% w9 N" f& A y: k , W& f( n& F/ Z& y- a- j; i$ \/ w
三、设置条件、确保重点
9 |, g% t0 z5 a/ v% X
* Z0 k3 U! J$ n9 `4 g 精心设计竞争上岗的条件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为了保护重点对象竞争某一特定岗位的关键环节。比如,某个岗位我已有意识给某个同志留着,但其他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的人要来竞争,怎么办?于是就根据重点保护对象的特有优势来设计条件,如竞争此岗位必须是现在正从事该项业务两年以上的同志、必须是大学本科以上文凭、必须是两年以上党龄、必须达到英语6级、必须具备计算机硬件知识,等等。 ! b X- h7 J. {- F# t
) J: V9 u. j) t2 R T! W; w% D7 b; O
如果有人要问,基本同样性质的两个岗位,为什么一个要求懂业务,另一个却没有要求?你可以回答,没有设置业务条件的岗位是作行政领导。
6 v u. o$ y4 k k; J5 e : S# ^1 H& B. g7 \
在此请注意,附加条件的岗位不要太多,一般不宜超过二分之一,多了就有“内定”之嫌,群众就会议论说有猫腻。
; l( d+ c8 v* l0 f* p* ^. Y * q: S! V5 @, ^ V1 j) }, p2 q. o
四、出题笔试、要当戏演
* [9 f1 l& H- u5 R
' y0 r3 [4 E% C5 D p. f 我们笔试一般就考一篇文章。为了让大家相信这是公正的,我们都做到了考试前当场开封。上级机关对口的下级关系多,上级机关出题不容易保密,特别是只考一道作文,一句话漏就全漏了。至于找谁出题,题目是什么,只有我一人知道。重点保护对象中,我只担心不到五分之一的那么几个人,因此必须通过渠道提前两天告诉他们。
" k9 w7 n4 Q9 W/ } ; x. {% n* ^) n/ H
我对请来改卷打分的教授要求,文章规定必须两千字以上。因此,凡是写满两千字的就让他及格。这对教授改卷来说轻松多了,可他不知,只要我视线范围的人满了60分,下一步就好操作了。几次竞争上岗,我的司机、秘书等都考得不错,反过来有的平时写大文章的同志却不及格,这一关刷下的人对我可是没一点怨气。 ) a* i& S7 M# f5 g- N
2 V9 k- N6 w: z6 C/ \, ? 不过,有时也要应付一些意外情况。上前年,有一个重点对象不及格,气得我三天没放二氧化碳。冷静一想,该同志确实不错,于是补发一个通知,该同志竞争的岗位因特殊原因不拿出来竞争了,后来直接给他下了命令。
0 O/ ?7 p2 {/ ~% l5 B. C. T/ L ; o S4 j7 g; p' N; F+ J
五、演讲打分、秘而不宣
6 L/ Y$ a/ |; X$ d# y' g; M% D& N' z
1 `2 S* l6 E2 ~ U6 } 在重点人选中,有的演讲结巴,甚至可能上台就打抖。为了不让他们在这一关得分太低,我规定评委打分不举牌,只用一张小白纸写上分递过去,由统计员相加即可。因为举牌群众会看出某评委对某人有偏心,那样谁还愿意当评委得罪人。我自己是评委,跟个别评委也有交待,加上重点人物再拉近乎一两个评委,所以一般演讲最差的基本可以保证得分不是最低。评委中我们还聘请有上级纪委和人大的同志,他们人少左右不了得分。
2 Y8 s$ ]- L5 [9 D+ e
8 Y3 n9 O1 }' { 六、群众投票、定人清点
3 g* b2 A- B4 f7 R: Q% _" e/ _, l
; N7 M8 o) J' q. L 在投票这个环节上,我也不敢麻痹大意。首先我选定一个负责人,暗示他把好统计关,原则上“那几个人”得票只要居中就行。因为群众基础是将此人推向领导岗位的最佳理由,竞争后期我也好为他说话。群众投票不要当场统计公布,由负责人收集起来,第二天或第三天再安排两人一起统计,一星期后将统计结果经我过目再公开。还好,这连续几年竞争上岗在群众投票问题上,还没有听说有任何议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