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前二十多分钟,她拍了一张坐在二十五楼顶层的图片,双腿伸到外面,配上四个字:“世界,再见。”4 Q% R8 y- V3 a+ F5 F
8月,四川沪县一名15岁女生在艺术中心跳楼,父亲在楼下徒手接女儿被砸伤,两人抢救无效去世。 事情发生后,女孩母亲说:女儿患有抑郁症,曾住院治疗过。这次有这样的行为,可能是抑郁症又发作了。 又是一则抑郁症导致自杀的惨案!
" [8 Z$ q( q5 C2 \
3 S: |6 G# ]5 J; h
8 \7 n- }# h, f6 f2 a9 ]" b
! k7 \2 d6 s# }2 t. d
) N% W4 s/ {1 U, F' }; \: w% X# F5 L/ p; }3 a- B2 X
一、 最近,微博有个热搜话题:抑郁症正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的数据显示,全球抑郁症患者总数超3.5亿,中国泛抑郁人数超过9500万人,每年约有20万人因抑郁症自杀。 虽然抑郁症位列公众知晓率高达90%的心理疾病的行列之中,但并不代表我们真的了解过它。 抑郁症这个词,大家听得多了以后,可能不觉得它有多可怕,甚至还有人觉得抑郁症患者是“矫情,谁的压力不大啊”。 而抑郁的人最敏感别人说: “你别想太多了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 "学会控制情绪过段时间就好了” “很多人都抑郁怎么就你想死呢” “你就是矫情,胡思乱想,闲的慌” “你不愁吃不愁穿怎么会抑郁呢?” ...... 这些话都是致命的伤,亲朋好友的不理解,都足以割断抑郁症患者最后的“救命稻草”。 二、 随着现在社会压力逐渐增大,来自现实、工作的压力可以被无限放大,导致现在很多人都面对心理压力,甚至抑郁的人也逐渐增长。 据《2020职场人士心理健康研究报告》调研显示:超过4成以上职场人士有抑郁情绪倾向。其中,中度到重度抑郁情绪倾向人群占总体人群的40.4%。 8 w1 r0 m6 ^& I$ K# `3 q
7 w; l4 g: G: i' _4 ~6 D
* U1 R3 u6 L1 J* l/ ?2010年5月,某大厂员工从阳台纵身跳下。24岁的他,2009年进入工厂工作,这个喜欢音乐、曾经参加过湖南快乐男声比赛的男孩,梦想是能当一位歌手。 在该员工生前的博客里,他留下这样一段话:“为了钱来到公司,可阴差阳错,没进研发,来到制造,钱还算多,但是在浪费生命。真的很后悔,我的人生第一步就走错啦,很迷茫。” 在泉州一模具厂内,某员工坠楼身亡,留下一封遗书。 短短20多字,写着“我活得太累,对不起父母和爷爷,希望下辈子能侍奉爷爷”之类的话。 我曾经也待过一段时间的工厂,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忙碌却枯燥乏味。 那时,我们所在的生产线上最普通的一道工序是贴胶纸: 在主板上贴18张胶纸,两分钟内完成。每个人每天要完成220块这样的主板,每天8个小时的时间,都是在这样简单而又重复的工作中度过的。 如果想赚取更多的钱,就不得不选择多加班,不得不选择放弃自己休闲娱乐的时间,进行简单而又重复的劳动。
1 f4 U. z# |+ W( u. J, d, K诚然,除了家庭状况、个人性格等因素,重复的高强度工作、枯燥的厂内生活、远远不够的休闲娱乐,加上员工情绪不被及时排解,多种因素都似乎导致工厂成为员工患上心理疾病的高发地。 3 D+ H; I% H% h( j& n) s
三、 人们都知道抑郁症患者容易出现自残、自杀等对自己的攻击行为,这是事实。但要是认为抑郁症患者只会伤害自己不会伤害他人那就大错特错了。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精神科门诊经过调查研究得出: 无论从整体上来看还是分性别来看,抑郁症患者相比正常人的确都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这种攻击性行为是即是可能针对自己的,也是可能转向其他人的,由此可以把攻击行为划分为两种: ——直接性攻击行为 ——转向性攻击行为 前者是将怨气或愤怒直接发泄到自身身上,从而采用自我虐待、折磨、自戕等方式,而后者则是将攻击矛头转向他人,对他人实施暴力行为。 转向性攻击行为典型案例: 犯罪人:余某(男,30岁) 症状:失眠、食欲减退、唉声叹气、情绪低落、自杀目标明确、愁眉苦脸 余某小时有被其父亲虐打的经历,与妻子结婚后抑郁症的症状明显,除了自残外常对妻子实施家暴,妻子不堪忍受,两人离婚。 1992年某晚,余某抑郁症发作,前往前妻家,前妻不开门,余某将门踢开后当即用水果刀将前妻刺死,随后自杀。 在对其进行精神病鉴定后确诊其为重度抑郁症,有刑事责任能力。 (资料参考来源:知乎用户@Moriarty K《犯罪心理讲堂:浅谈抑郁症患者的攻击性行为》) 而在去年,辽宁某石化公司就发生过员工“转向性攻击行为”的悲剧: 因为工作时睡觉被查处,该公司某工人从自己的摩托车里抽出汽油,装到饮料瓶中并携带打火机找该厂人事科科长“要说法”。 随后该工人将汽油泼洒到科长身上,并纵火点燃,造成科长被烧成重伤。 但是!就算该员工被人诬陷,解决的办法还有千万种,如果用一场“同归于尽”换来“情绪上的救赎”,徒留下瘫痪多年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这样的结果未免令人唏嘘。 而我们的工厂也最怕遇到这样的员工,特别是有危险性的化工厂。如果不能在招聘的源头杜绝用人风险,在管理中做好员工心理关怀,将难以有效阻止这些悲剧发生! 1 X1 R4 B5 R2 S6 e/ X
四、 我们的企业该如何做?
8 ~- j/ K! a& A5 p( y; k( S: M* @第一:增加娱乐设施 - z: r; u0 e: {& k
由于大多工厂建在郊区,位置比较偏僻,员工在平日里难以找到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可以在工厂生活区增加一些娱乐休闲设施,方便员工在结束一天的辛苦工作后,有地方去排解、放松心情。
. Z8 O9 \) }- k: j第二:及时了解员工心理状况 心理测评系统是心理健康服务中一款不可缺少的测评工具,有助于企业及时了解员工的心理状况。 RP7心理健康评估系统从七个维度综合评估个人整体心理状况以及对各个心理维度进行解析。员工通过线上做题,企业即可在操作后台获取报告。 在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的同时,使企业对员工的心理状况有个全方位的深层了解,从而为企业录取、管理员工提供科学依据,并针对性地留意和提前干预。 同时,由于受情绪、生理、环境等多因素影响,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是经常变化的。企业除了关注应聘者,对内部员工的心理状况也要隔段时间重新检查。 我的建议是最好每隔三个月或半年就要对员工进行一次心理健康评估,及时掐断问题苗头。 第三:团体辅导 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增设心理辅导室。 对于团体组织气氛问题突出的部门,或有大量相同心理健康问题的员工群体,提供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团体小组辅导方式,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帮助。 随着愈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事件被曝光,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重视,其后果的严重性将无法估计。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也是为企业的形象和发展加上双杠保险。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 y& c! G. I8 }: v
6 }' Y, ?. I c) {+ J# x: o
$ i; k( b: @( k' \( h o- d. c6 |, Y% {. _) l# o+ z' Q/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