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3-5-16
- 注册时间
- 2009-9-7
- 威望
- 3907
- 金钱
- 30048
- 贡献
- 9801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43756
- 日志
- 1652
- 记录
- 240
- 帖子
- 1965
- 主题
- 1487
- 精华
- 0
- 好友
- 71
    
签到天数: 104 天 [LV.6]常住居民II  - 注册时间
- 2009-9-7
- 最后登录
- 2023-5-16
- 积分
- 43756
- 精华
- 0
- 主题
- 1487
- 帖子
- 1965
|
员工的绩效考评方法根据考核内容可以进一步分为:品质导向的方法,行为导向的方法和效果导向的方法。品质导向的方法包括:360度绩效考评法,排序法,强迫选择量表法,文字叙述评价法,图解式评估法,陆氏模式,普洛夫斯特法,混合标准测试法;行为导向的方法包括:关键事件法,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行为观察量表法;效果导向的方法包括:目标管理法,工作评定核查清单法,关键绩效指标法,生产能力衡量法。
/ x( [ ?' o3 f- {5 X* n; T0 p v
, t5 m R% K' w9 W360度绩效考评法& v( F9 P8 y: j5 G! X( r# d
概念:由被誉为"美国力量象征"的典范企业英特尔首先提出并加以实施的,又称作"多维度考评法"、"全方位考核法",是指由员工自己、上司、直接部属、同仁同事甚至顾客等全方位的各个角度来了解个人的绩效:沟通技巧、人际关系、领导能力、行政能力……
, S6 Z7 ]" O u7 C Y
% P- j, J% K: B0 m1 h2 H4 L优点:
, `5 h' p$ k3 B m V/ x从多方汇集评估意见, Z$ `9 A4 Q; c4 Y3 ~( w! R9 W
最大范围地向员工提供反馈意见; @3 _+ g2 ~; Z- e" D( B" w7 U. d
, P! q) R) W3 e* y& r7 i& y缺点:
' ^6 F, e$ D, A' U* W需要制定非常专业的问卷7 D; N/ k% m* n o3 u, n
需要依靠员工直接工作关系圈中的人们的支持,有可能造成这些人们的不满5 A* Q4 F' A9 c0 j/ y+ h
1 p6 f" Y; y) H示例:/ E( a8 V7 `: ` V$ `; t8 I4 h. P0 {
. h' E. `3 m. w. {/ m! k/ U
2 q3 n- l& O- e% c8 P" e7 Q
5 P" b `! V( S/ {4 ^4 z& L, t: k- L5 v/ F1 C) J
3 n! ~8 R6 M0 e" O7 X6 |
排序法
* g# {! S1 O' W: W4 M概念:排序法就是将一组员工按照优劣依次排序。这种方法有五种最常见的形式:
& n& x3 W' F1 c/ B3 B. p9 p2 n直线排序法:又称"简单排序法",所有员工从最好的一直排到最后一名。2 u: t {" Q' n
强迫成对比较法:组内的每一个员工都和其他所有员工逐一比较,由经理决定所有对比中两名员工的强弱。最后,根据员工在对比中被评为强的次数决定该名员工的排名。/ d' O' q/ n8 ?# S
强迫分布法:又称"强制分配法",将员工按照一套标准的统计分布曲线进行排序。$ f/ Y. o& O2 W+ [+ i
交错排序法:评价者在所有需要评价的员工中首先挑选出最好的员工,然后挑选出最差的员工,列为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然后在余下的员工中再次选择,以此类推,直到将所有员工排列完毕。
, M2 t/ {0 ?+ H G团队评价法:指每个员工对自己以外所有其他员工进行0~100分评分,求每个员工平均分,加总除人数的部门平均分。每个员工平均分除以部门平均分得员工最终评定结果。
2 ~; Y/ z N! `5 M- r0 |$ k3 o
H9 K- V5 T2 R0 u$ b优点:; e% E' D* ^; O$ H m
成本低,实用,评定所花费时间、精力少
% |5 G4 j7 b# Y6 a避免宽厚型错误和趋中型错误9 K, [5 t6 q# X6 W, ]
将全公司范围内各个员工的优势和劣势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来; g2 j% Q4 s3 G) q
只需稍加培训即可- q8 I0 U0 ]0 L+ x# Y% W
0 _: y$ @4 x' U
缺点:+ P* V5 b5 G$ g; s3 u1 T9 }# W
是主观色彩最浓的一种评估方法
/ x$ T& A5 @ x. y! k不太能反映员工的培训和开发需求
9 ?$ A6 [0 p+ p$ f$ d( I更不关注员工个人,而不是工作成绩或行为3 `+ j+ y) j! W$ {! q
要求评估人根据其他员工的情况来评估员工5 w3 ^2 Q8 Z/ O" n$ v5 K
对于强迫分布法,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有效性,仅适用于规模很大、一般拥有数千名员工的企业; D- r" L+ h3 h! v" K% f
: v8 G. R: C5 t. ^; p) m, D. `1 X
示例1:
: g) D: ?! W' }- @
4 d$ m( c( H) u/ U' w, M/ i* B
( U1 K$ e+ p" p示例2(强制分布法):
/ [8 l9 b x" r- b5 G) ?0 v
! Q0 t2 I y' z; u. Q" F5 z$ ]( U7 b3 V# J) @% E5 p! ~7 T" ]8 t0 @
示例3(配对比较法):$ z6 T# C+ M2 r0 M( R2 d8 K1 N
3 n! h. ^! V5 k' r' j9 h( Q/ c$ R1 M7 g0 g$ r. A
8 p8 i! c" V. ~: ^& J6 y- X/ A' p
强迫选择量表法
6 Y9 X A: D% S0 E7 P概念:强迫选择量表法(Forced-Choice Scales, FCS)是以多项选择问题的形式与工作绩效相关的个性特征或行为,要求选择出最能反映或是最不能反映被考评者行为选项的一种方法。它是个人绩效考评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此方法中,考评者不知道什么样的选项能得高分,不知道各选项的分值。因此在考评过程中,客观性得到保证而主观性受到控制。. G9 b0 p7 j" o) }/ Y
$ R1 y5 Y$ e2 @) O6 ~9 y
优点:
+ j8 c+ ]; n- _8 M- J0 z0 c将主观偏见降至最低& a" K; r" _4 X+ e6 V: V* T( U( J
较之其他评级方法,在某些方面更客观
5 U; ^% c j# m$ u/ X& ~) ]
* c% F0 ~: n N' z: m缺点:
9 D+ s/ ]' W9 x6 o设计量表需要经过技巧和专业培训. E! o Q2 Y( _$ h8 {) S
当工作要求发生变更,量表必须重新设计 m9 |% B1 \7 ]
对于那些不适合量化的行为不适用
3 r5 Q' E* F" F# X3 T1 [( S) Z+ r0 J3 M4 Y @
示例:- T; U- r! A/ P2 F
/ M$ X' n! O m$ y7 t: y) H9 r0 q
/ ~+ n' H& U* z
! Z7 D5 ^7 O6 L. G5 O. K* k8 r
: x" L8 w) y9 H8 w0 v& E
3 O, P1 O; A' ~7 ]1 i文字叙述评价法
/ c8 I* y4 l1 ?5 l! D概念:评估者以一篇简洁的记叙文的形式来描述员工绩效的方法,包括描述工作行为或能力,还可以包括培训和提升计划、问题诊断的结果以及绩效问题的解决。这种方法集中描述员工在工作中的突出行为,而不是日常每天的业绩。(叙述法 Essay Method)
6 s1 J2 L# D1 q: F! b1 O
3 ^. r4 j/ Q9 D/ K; Q6 p) x5 }优点:5 Y5 ]+ h) l4 Z! Y5 j: C2 d( u+ {
易于管理
: l6 P0 \# f2 j9 z; ?0 j# [$ A; [) u0 H适合大多数主管级的职能; [* G3 ]0 h. t
要求主管要认真地撰写员工的绩效评语) v+ g0 E- A, U4 j, M* a% Y
, u5 _7 c$ Y& E; ^# V
缺点:
" ~9 \$ }$ {: N6 m8 f; \+ ]/ N主管的书面表达能力的不同会影响到评语的有效性" L, @) x: L+ a2 j# Z& k
由于不同的主管所写的评语的长短和内容各不相同,很难相互比较
8 l! _& v6 x! N4 Z! u* o2 H评语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 x8 T& r9 O+ s$ b& f
1 x. D5 E! g9 r) C5 R) M/ j, B
图解式评估法
; V0 j. T* T$ @1 i7 n( g, n概念:图解式评估法也称作图尺度评价法,它列出一些绩效构成要素(如"质量"和"数量"),还列举出了跨越范围很宽的工作绩效等级(如从"不令人满意"到"杰出"),是最简单和运用最普遍的工作绩效评价技术之一。
8 h# M5 _, J# {9 e* S: }/ u
* j/ x- a8 h/ r K优点:* r- t' S7 H& s1 _
大大降低了主观偏见产生的可能性7 h+ j' A% B' d. x: `! Z
简单、易行" T: C/ L6 y2 N) m: q
% m0 ~9 C8 f3 X
缺点:
4 \& }% X4 A$ c0 c S( b在评价时,仍存在模糊性
# a+ k: q; S/ r( `6 R对于不同岗位的人员,应该有不同的指标和考察量表
! P" V+ ?# B3 _. b对于绩效的明确度不高,易造成不公平
* l5 x5 K& ^" E$ W& y% o; k; J7 ^% B# G5 @0 l
注意:. U J( O5 i8 O
考评表格应该提供足够的空间供考评人员记录对员工行为的评价。这些评价将提高考评的准确性,因为这要求考评人员仔细观察员工的行为,然后在考评面谈是提供一些事例与员工进行讨论。3 ^/ ^# L' w. _3 [* Q
) f3 x7 @3 c( l示例:8 b, z. f. m: V6 n5 k* F& m' T2 v
$ D2 n2 u: A9 |" P8 b! f
( v5 p E+ t$ `4 f. X4 y5 O0 Z9 A/ x; R- c+ Y- n& A* t/ e
陆氏模式
- a: Y; \$ J! l0 _) s# z" k4 X概念:由上海交大陆红军所设计的考核项目模式,也是目前国内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种考核项目确定模式。陆氏模式中,绩效考核项目按照特定的相互关系组合而成,主要包括素质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绩效结构以及各结构所属的要素。
# n9 C. b# \: u8 L; n# D; L: Z0 y$ n8 a9 _
示例:
# O$ Y* R8 N/ o* q7 }* c+ W
2 N& X8 b, v' `/ F n, b/ L
; x: x% R# n, o5 A
, m1 u8 t4 I2 Y+ o3 c0 P* t( F2 V) f/ u
. ]5 z& V( c1 `0 {5 O$ L
9 y: d2 c# G. k! b+ q1 }; C$ A' t' A6 l5 z
普洛夫斯特法
5 ]% O3 Y- v0 C+ R. w" a概念:是由美国圣保罗人事局的J.B.普洛夫斯特在1920年创立,也称"行为对照表法"。评价者只要根据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描述员工行为的量表,将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与表中的描述进行对照,找出准确描述了员工行为的陈述(即评价者只要做出"符合、不符合"二选一的决定),评价者选定的项目不论多少都不会影响评价的结果。( a! ]1 u! o+ w
& |) g4 h" C. {0 z优点:
2 Q5 @5 n" u" x) [评价方法简单,只需对项目和事实进行一一核实,并且可以回避评价者不清楚的情况。2 G* i2 D5 u. o4 O( G |
不容易发生晕轮效应等评价者误差。
9 j1 L( r, ^6 v; O1 X+ o可以进行员工之间的横向比较,较好地为发放奖金提供依据。
9 [% |4 {2 z) }4 B' H* l; B6 ]评价标准与工作内容高度相关,评价误差小,有利于进行行为引导。5 y4 _: N5 f- z; }+ X( r8 J
执行成本很小。
- [% G/ a: e* a& I3 C8 h
6 c! q# A+ h% _! z缺点:$ b, u' S# U- u. k% |1 Q
评价因素/项目所列举的都是员工日常工作中的具体行为。无论如何,这种列举不可能涵盖工作中的所有行为。, R5 L% ~3 _6 M, R9 S+ ]
设计难度大,成本高。4 W- ?4 |, g$ e* X$ i( y' N) h
由于评价者无法对最终结果做出预测,因而可能降低评价者的评价意愿。
$ e. P& p: m4 r/ C; X2 X能够发现一般性问题,但无法对今后员工工作绩效的改进提供具体明确的指导,故不是特别适合用来对员工提供建议、反馈、指导。% h$ p6 m3 I# r C# g+ N$ R
3 {$ f- y: F* O C l6 K3 _
示例:+ ]$ s# z9 L4 d3 Y
! f2 A5 w. L9 `% @: q# i
! q( H% P4 X" n: l; x! V* R3 f4 [( K0 ?) i
# \1 x0 j, V% N3 S1 b9 R- g
" @0 w! J, @3 S5 T混合标准测试法
`1 ~2 t0 m% O9 ~0 M概念:由美国学者布兰兹(Bianzi)于1965年创立。该种方法量表中,包含许多组概念上相容的描述句(通常是3个一组)。用来描述同一考核项目的高、中、低三个层次。这些描述句在测评表中随机排列,考核者只需指出被考核者的表现是"好于"、"相当于",还是"劣于"描述句中所叙述的行为即可。
% x+ ]& |3 h( w- L% c+ G1 B1 P
7 k t: b X c+ y. ~示例:
) i; E8 g o$ n: d" A6 D) I2 c
2 c0 J+ K6 d _- A6 W( G: b& p( W3 q) U, @* _4 G, i4 n
+ A, t! H$ j' [9 C5 U4 p7 B' k* a7 r8 O$ ~
' n8 B! o, O! Z5 x3 z& y*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