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7-18
- 注册时间
- 2005-12-9
- 威望
- 0
- 金钱
- 61
- 贡献
- 5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66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47
- 主题
- 31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5-12-9
- 最后登录
- 2007-7-18
- 积分
- 66
- 精华
- 0
- 主题
- 31
- 帖子
- 47
|
课程设计的三种资源依据
1 u5 I& s, j8 I# H
~8 p6 T4 M3 ]/ }# j: h. H1.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设计的资源依据
8 ~! F* L9 ]; I以学科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资源依据,强调的是对课程内容进行合乎逻辑的组织。从而应用几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去更全面地说明和研究问题,以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3 C" y! f& W8 x' J0 s1 ~" }3 p
课程设计主要包含九大要素:
( o/ q/ Q0 p8 z4 U% Z# p
) y& g4 m# w7 j5 c1 Z7 {) p第一要素:目标
- r" N* I6 \$ [/ V0 I% }' J课程目标提供了学习的方向和学习过程中各阶段要达到的标准。它们经常是通过联系课程内容,以行为术语表达出来。但是,根据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在情感领域中的目标,如价值、信念和态度等,虽然也可以在课程的设计中设法表述出来,但在实际中通常被忽略。 * Z, g1 u- e0 f" Y1 z
+ w. N$ O3 r+ j" H: J8 \第二要素:内容
" p9 T. [7 l4 @3 P) j; p在课程内容组织上,有两点尤其重要,这就是范围和顺序。范围要精心地限定,使内容尽可能地对学习者有意义并具有综合性,而且还要在既定的时间内安排。
: j* @- z$ W" W. D. @$ O; b6 j4 n8 \# d# k* G1 J9 O$ x
第三要素:教材 & G9 I2 f! U" ?) O6 e
教材要以精心选择或组织的有机方式将学习的内容呈现给培训者。在学科课程中,教材是最常用的,也几乎是必备的,在教科书的选择上,主要是内容丰富,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强。 9 ^. [ W, a+ d
. _4 h8 `6 \7 G% c. _( A) {4 k
第四要素:模式 ! Z) J6 l" u* V! T
课程的执行模式,主要指的是学习活动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旨在促进培训者的认知发展和行为变化。 7 N3 i3 T* f) W9 f
% c! H! u6 r5 m1 j6 Q
第五要素:策略 % j8 J8 a2 Q8 j5 G: z+ f" y
一个被普遍运用的教学策略是“判断-指令-评价”。在这一策略中,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判断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对学习顺序的下一个步骤作出指令,当学员完成指令后,教师作出评价,确定他们是否掌握了课程设计的学习内容。
* Q$ D5 N: [1 x; |* I9 B* ]
N0 f0 s9 O1 N' b第六要素:评价 0 n4 F1 _. S, P4 p& ^0 k. o- b
学科课程的评价重点放在定量的测评上,衡量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例如,在报告学习者的学习状况时,常常用诸如A、B、C、D等人们假定能表明某种程度的成就的字母等级表示。 ; T9 G. T5 F4 ~% |. g9 d: K9 V
$ w C: o5 X4 X* J# u" {& b; V
第七要素:组织
4 s. O# n& I' Q. D e" B除了集体授课制以外,分小组教学也经常被课程设计者运用,分组教学为“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某种可能。 # K$ _) ~ r4 v/ m$ D& ?
. `0 o7 C, S" Z' @( O
第八要素:时间 * _+ z2 j5 X" D- A2 k* {
课程设计者要巧妙地配置有限的课程时间,教师要使学生在整个课程执行期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把课堂时间看成是最有价值的。 - H% @5 g+ c. s
0 F# C) L- Z; U" s1 a' }+ R
第九要素:空间 3 b* o y/ s7 o- ]& \
这里的空间主要是指教室,还有一些特殊的空间可以利用。如图书馆、实验室、艺术室、研讨室、调研场所,运动场等。 % E" H3 ~* \! A9 C. ]
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为资源依据的课程设计的主要优点是,强调内容的逻辑结构。缺点是不够实用,不易记牢。
2 X' E4 o6 x8 Y3 w$ }2 x
: t1 M' l2 `( x# Z. P: t2.以学习者作为课程设计的资源依据 ' V! ^, {, t; c/ e) W$ ~
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将学习者的需要、兴趣、能力以及过去的经验被选择为课程要素决策的基础。 ! c& a* ~- A, w
以确定课程内容、教材和学习活动一样,在选择和规划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时,首要的问题是对学生要做观察和研究,同他们协商。学科仅作为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探究某些问题或题目的一种工具。课程虽然不象学科课程那样合乎逻辑,并以有组织的方式提前安排好,但是,教师也要预先有准备以保证有必要的教材资源可以运用。并且,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安排,使学习才能够持久地参与学习过程。不论何时需要作出选择,都要同学习者协商。在这种课程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一系列预定的内容。学习者和教师之间有很多的合作,这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和个性化的课程设计。 , h) N8 ]7 M* y L, U- |' }8 j
以这种基点设计的课程通常被称为发生课程、活动课程或以经验为基础的课程。
7 x" z/ s; @2 q7 J3.以社会为课程设计的资源依据
7 c- D8 ~- T3 p课程目标。这种设计尽可能有明确的目标,对所有学习者来说,学习过程通常有明确的学习重点,但没有预定的结果。
, k0 Q6 I+ U" x0 M% u# V* B课程内容。内容来源于社会问题。它可能强调社会的功能或者是人类所面临的不断出现的课题,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技能,人际关系的社交技能。 4 L' q1 R5 l( A# s& V) f1 Z6 X. e
教材。教材需要有极大的多样性。
6 x" a: Q+ ?3 @) _评价。集中于问题的结论和研究问题所参与的过程,或者集中于研究问题有关的行为。
$ |0 E' `( G2 y3 l! V模式。教学活动及安排方式由学员和教师共同计划。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要求学习者积极参与过程。 1 s. F: M1 @% h S% }6 a9 r
策略。教师虽然不是课程内容的权威和专家,但是,他是直接促进者,他在引导学员完成学习内容、达到学习目的的过程中一直起到主导作用。 7 M* G* Y. U) Q$ |
组织。分组将随着学习的进展,根据学员的需要和愿望来决定。 3 } ]" y2 O/ X I
! P8 i! C6 N4 w5 @ c培训课程设计的操作 - m3 g5 m. W3 D
( T/ |" ]$ m2 p8 d" ]& R4 k
1.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点
4 O. Y1 j% |: A2 A+ y9 m b& T/ o培训课程设计的主要原则是要符合成人学习的知识规律。培训课程设计的本质目标是为了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三个组成部分是职业开发、培训与组织发展。 7 \4 e7 a5 {% ~' R" H
, G+ `+ A- i# h7 f6 F" f$ b) {
2.培训课程设计的要素 0 `, Y5 t* Q4 g. _$ g( q$ E
课程目标——根据环境的需要而定;
1 ^. a3 t* r; | u; E课程内容——以实现课程目标为出发点去选择并组合;
) k% K8 j0 n5 X9 ?1 h课程模式——有效体现课程内容,采用配套的组织与教学方法; * v1 o% C8 D# |" \
课程策略——教学程序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利用;
6 l8 ~4 {* Q6 {' W课程评价——对课程目标与实施效果的评价;
+ [; K R% c% Y: r1 R2 X3 q; U教材——切合学员实际,提供足够信息; . i8 ~5 }% b7 o4 F* v) a
学习者——学习背景与学习能力; 0 U1 w9 n* D/ ^3 @, Y
执行者——理解课程设计思想的主持人与教师。
5 H) z) s+ o6 W& J9 R时间——短、平、快。要求充分利用。
" e" L8 c5 o X" ?0 `空间——可超越教室的空间概念。 ; U y2 ^. m2 E: d, O
, Y1 l8 n r5 m. v" A0 D9 D培训课程的设计程序
! `# n) I5 N* d
5 U8 k5 [( ^+ L( v. s& `8 I基本程序是:从需求的调查与分析出发,明确课程目标,根据目标要求,进行课程设计。包括:安排课程内容、确定教学模式、组织课程执行者、准备培训教材,选择课程策略,作为课程评价方案,预设分组计划、分配时间。初步设计完成之后,要进行论证,确定可行因素,否定不可行的部分。如果是一个多次执行的课程,每一次执行效果的评价要反馈到下一次的设计,作为一个环境的需求因素去考虑。
6 \+ h+ I: p0 s在基本程序确定之后,如何实施设计却无一定之规。一个好的课程设计,一定要用系统思想来作为指导,这是我们培训课程设计的本质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