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8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还没35岁?那你更应该有职场危机意识

[复制链接]

31

主题

3

听众

361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21-7-26
最后登录
2022-7-5
积分
361
精华
0
主题
31
帖子
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9 11:50: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18111405432 于 2021-11-29 11:53 编辑 5 W3 Y+ W9 t1 N4 K" T4 {
5 l3 V2 h) I6 P" F" k/ n
如果没有一定的职场危机意识,即使机会摆在你面前,你也抓不住……
" Z% x5 W  T; x8 Q" t; M% j; m  \9 W

) p) s5 s6 b6 ]$ r3 Q
职场危机是所有上班族都会遇到的共同难题。而跟年龄挂上钩的职场危机似乎更让人焦虑恐慌,尤其是35岁这一节点,招聘简介上明确要求35岁以下已经是目前人场市场上的普遍现象。35岁不一样,大多数人可能都会开始出现承认自己不再年轻的心理暗示,许多事情都逐步进入了尘埃落定的走势,小心翼翼地按着既定轨道前行。而这个年龄叠加上的家庭压力、跳槽对现有生活影响等各种生活危机,才让35岁的职场危机让人更感焦虑和恐慌。
. Y8 _0 n  w: \5 U/ e
, O9 [' _# S. i4 m2 j  J0 e
如果撇开年龄这一要素来说,所谓职场危机应该理解为作为一名职场人士,了解当时所处的职场状态,并对自身的未来发展具备一定的危机意识,这一危机意识能让你常怀进取心且付诸实践,有计划地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这种职场危机意识是任何一名职场人都应该具备的。

" Z! q: |9 M! p+ @2 P. ~4 R- T) v. m- b" M' @( Y# Q3 C. _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A是一名基层员工,工作认真,部门经理也信任他。按部就班的工作了2年,突然有一天来了个机会,部门经理要提拔A当主管,但是A却退缩了,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够,沟通能力欠缺、业务能力还不够扎实、统筹规划能力也不行等等。因为这次“升职事件”,A最终离开了这家公司。
% p" A% O# T" _$ ~# a. y$ y

9 R8 D5 s$ P: k% X! a& H
这就是缺乏基本的职场危机意识所导致的,也是典型的能力与职场时态不匹配。因为A在过去的2年中基本就是日复一日做着重复劳动,虽然工作年限在增加,但是A长期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在工作中不注重积累,对自己有欠缺的地方也毫不在意,各方面能力上几乎没有任何进步,更别谈有计划地提升自己整个的知识结构,眼光和思路完全还是停留在当初入职的时候,所以机会来了的时候他首先表现出来的自然就是怯场。

8 g/ L/ V- ^/ m" f+ a3 ]7 Z9 C- J: E. n; c( U5 d
如果没有一定的职场危机意识,即使机会摆在你面前,你也抓不住,因为你完全没准备好;当经济不景气、公司裁员,你可能冲在最前面的“炮灰”;而当到达某个年龄阶段,你就只能徒增焦虑和恐慌。

5 E' F, n: u6 l* o5 k3 e
2 `0 [6 }% n. Y# l; \
建立在自我驱动力上的目标

2 T0 k6 p0 [4 ^* A+ D$ n6 O6 c6 ?
4 ~$ c8 o, F1 A4 G  _& K1 y+ R
古罗马政治家、斯多葛派哲学家塞涅卡有句名言:“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颗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刚刚提到的A在职场中就是这样,没有任何目标,就是在职场中“随波逐流”,除了年限的增加其它各方面基本都是在原地踏步。
: t2 k/ l4 M7 \# f8 y
$ G: i7 Y) m! F8 A2 a
在职场中也一样,需要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不一定是要多久多久就要坐到什么职位,或者一定要在多少年内拿到多少年薪,这个目标更应该注重在某个工作要提升自己某种能力,使之成为自己的一技之长;更应该是在某个阶段完善某方面的积累;更应该是在某个时期要有计划的升级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看待问题的眼光和格局……
3 `6 [5 n8 n- M3 g& _
  O; N! y' W8 b; p' T
而这些目标都必须建立在自己的自我驱动力之上,即有驱使你去完成这个目标的内心动力和能付诸实践的实际动力。如果没有自我驱动力,任何目标都是空想。比如你已经是一名中层管理者,你接下来希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升眼光和格局。

- r, v' c3 u  O- N: t- X& d( o" e) |/ f
作为一名中层管理者,你更需要提升自己站在更高层级看待问题的眼光和思路,以更好地统筹布局未来的工作,只要有一定进取心(危机意识)的人都会有这样内心渴望;而业务能力相对扎实的你也有时间和有基础去进行自我知识结构的更新。而如果是一个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如果一工作就把这个目标定为彼时阶段的目标,显然就不太可能,也有有内心动力,但是基本功不够扎实。
4 y% o- y3 q8 y4 p& q

& [* k4 E9 x7 ~5 C4 c& k
有一个建立在自我驱动力的目标,你才会时常有一种危机感,保持进取的心态,才能更好的认清自己当下所处的职场时态,根据当下的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提升并成为你长期积累的一部分,也才才能够对自身的未来发展过于焦虑和恐慌。
7 ~" s& E7 S* u' Q
1 [! V4 ?& Y4 D3 Z6 g
有可行性的能力提升计划
+ G" g( K+ p0 I3 ^. k

& g; |2 ]4 H8 j5 L, Z
有危机感才有提升自己的动力,也才可能为此真正行动起来。很多人都听过“一万小时定律”,简单理解就是你要想在某个领域的成为专家,至少需要10000小时的锤炼。在职场上也是一样,要想让自己在职场中保持竞争优势,除了做好工作的本分,更应该让时间的累积变成工作能力的积累,不但要在某一领域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更要全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否则就是一种自我倒退。
0 V, v; r8 n" D6 Y
* z9 C  b6 [+ W; q+ w. p
首先要有持续专注的学习能力,包括在工作职责之外,对新事物、新领域的有探索欲,这也是一种主动成长的意识。而且有目的学习,比如设立一定的学习期,明确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能够弥补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而不是漫无目的今天兴致来了学点这个,明天突然有对某个新领域感兴趣又带着“三分热情”开始学习新事物。
只有在某些领域能够有持续专注的学习能力,你的专业能力才可能不断提升,也才可能有“一万小时定律”。这一定律除了时间要素外,还包括有计划有针对的训练自己,否则时间的累积并不会转化成专业度上的累积。

2 Z7 I& H# J" z/ A* X8 \) y
& A; i; K- I" x* V4 |9 {9 c
如果站在一个老师的角度,他所关心的是:第一,从感觉上面说,学生是否在他所教课程上持续专注的学习?第二,从效果上说,学生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在这一课程是否有进步,具备一定的专业度?一样的道理,这时你身兼“老师和学生”两种角色,作为“老师”,你要想招帮助作为“学生”你,而作为“学生”,你要按照作为“老师”的你行动,也要反思作为“老师”的你是否有不对的地方。

8 A2 M- A- V! J
& E4 F5 S8 b- l) R! }+ }& h
有可行性的能力提升计划才让你“建立在自我驱动力上的目标”有实现的可能。长此以往的坚持下去,你才能在职场中不断进步,不会被轻易的被淘汰,才可能发现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