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158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舒天:管理中的黑白双簧

[复制链接]

6

主题

4

听众

35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5-6-24
最后登录
2006-7-20
积分
35
精华
0
主题
6
帖子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6-2 12:15: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舒天管理系列作品 , U* J1 ?& \1 ^- ` , {2 D! e: m: z 一个企业组织,不管实施什么样的管理措施,都不会让所有员工满意,这是管理者非常头疼的事情。从公司方面来说,管理制度的推行与实施,需要所有企业职员服从并遵守,如此所制订的规章制度才有实际效用。而事实上,管理制度上无法回避的取大原则没有办法让所有员工保持一条心,这个时候,人治就显得格外重要。如何让管理制度顺利实施,取得应有的效果呢?黑白双簧式的管理方法则是人治管理中最为合适的选择了。6 \$ ^ R1 W! C8 t( Q8 }3 x. Q + o0 c8 u: S9 E# z8 v" k' o& z% ` 管理条例认知的多样性。7 ]3 J: U$ h) Q 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画一棵树,最后画出来的树没有两张会是一样的;同样的,一条管理条例,站在车间人员、车间管理者、生产经理、总经理以及其他部门管理者的立场,同样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这条管理条例都会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并按照自己的认识与想法去贯彻实施该条例。这样的情况下,公司方面就需要对管理条例进行合理的解释,以更好的协调职员的认知,获取公司所期望的执行效果。解释过程中,简洁扼要,能够让受众听的清楚、消除理解认识分歧是相当重要。即使如此,依然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不可能得到所有的职员的认可。假如此时能够有一个对立面,通过他的解释去说服部分意见不统一的受众,那么该项管理制度的实施将会非常有效果。 3 r R4 j& e9 I- t$ @ 常常有管理人员说,我做的不是太好,我的期望就是能够让80%的职员满意。可还有20%的职员持反对意见,做为管理者,不应该不理睬这部分职员的意见。事实上我们知道,这个20%如果产生抵触情愫,明里暗里反对的话,整个制度的管理维护难度加大不说,制度推行完全失败也是可能的,事实上,很多管理制度的不了了之,都是从20%的抵制开始的。公说公有礼,婆说婆有礼,没有办法分辨谁是谁非,可损失的却是公司,一次失败的管理制度的实施,对公司造成的影响是长期的。化解掉这20%的抵触,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是相当必要的事情。 + ^2 |, ?/ [, d4 `( _+ a; x2 y ; z s9 T3 v% k% I# R; | 管理是领导的片面认知。 ; ?! r& I. S1 ] 不管承认与否,任何管理制度的实施,都是领导者思维认知的结果。在这种思维认知的情况下,领导者拟订出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希望形成公司内部所有职员都需遵守的一种共识,并希望公司能够按照自己的构思去发展。可是我们常常会发现,一种管理制度,两个领导推行的时候,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截然不同。这并不仅仅是执行手段的细节问题,其深层次原因是领导的思维认知。这样的情况下,领导会潜意识的将自己所认知的理念在企业里实施,片面认知的情况下,所推行的管理不论如何,都具有极大的片面性。, I6 D3 Z, U- N0 J3 D 在制度的推行过程中,为了取得效果,往往我们会发现,管理者会刻意夸大所推行制度的作用,在推行制度的过程中,或许是为了管理方便,或许是为了自身利益,或许是其他原因,所推行的制度,总是按照管理者自己的意愿来实施。这种先天性的管理片面认知的事实,是管理过程中无法回避的。 . I6 q$ q* P P- |3 K# | 一个硬币抛下来,看见的只有一面,还有一面怎么办?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能够因为只看到一面而停止制度推行。事实上,尽善尽美的管理是不存在的,管理本身就是硬币的两面。 & T+ m8 q* u" W " {; k$ I4 X9 c Q0 T 一个人的两面性。 * W* D) S+ I3 Z+ E 不管你是什么人,属于什么阶层,担任什么岗位,都会在公司里显示出一面,其他地方显示出另一面。再缩小一点,对上面是一面,对下面又是一面。不存在完全统一的个体,一定程度上来说,人是一个相互矛盾的对立体。这样的情况下,该人所做的事情,所表现的外在,在不同的时期或不同的地点会显示出其两面性来。原先他维护的管理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意识的成长,现在他可能会拒绝。作为管理者,一方面需要面对自身的两面性,一方面需要面对上层领导的两面性,还有一方面需要面对管理成员的两面性。5 u9 H% P6 t5 L8 l* ], n) @, T 在我们的工作中,考虑到人的两面性,如何化害为利,让现有的条件最大程度的符合公司发展的需要,是每一位管理者都在考虑的。充分的利用黑白双簧特点,利用硬币的两面性去考虑去实施,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而不拘泥于形式,这是一个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东西。$ `+ w0 p- Z2 v/ o2 \7 s( j 企业管理中,管理的关键因素在于人,能够充分的认识到一个职员的两面性特点,并按照职员相应的特点,安排到合理的岗位上去,尽量避免出现搭配职员对立的情况,尽最大可能的发挥每一个职员的优势,让每个职员能够在公司里充分的利用自己的优势面,这才是一个管理者最需要考虑的管理。/ j. P: v: @! k 1 ]; V. ~( v8 c$ M 一个人的双簧独角戏。( g# U' f5 T/ [" S( L7 l( b* F/ q 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情况下,各公司的部门设置均是独角戏管理模式。一个人的独角戏,领导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实施的部门管理模式,向来是不为人所欢迎的,这种独角戏管理模式,越来越多的显露弊端,对整个部门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9 j v- A! i 经常听到有领导者说,工作里,一切按照公司规则来办事,事情不管是谁,一定要做仔细,聊天开玩笑,下班后我没意见。这个话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在管理出现差错的情况下,公司规则的理解,却是按照领导者的意愿来判断衡量的,这自然就存在了一定的认知片面性。 9 D3 g2 g' J8 _- J; F) |: z 一个人的独角戏,即使能力再高,也会存在很多的偏差,长期下去对整个组织的影响往往是毁灭性的。最为典型的是三国时期的蜀国,在天才诸葛丞相的独角戏结束后,蜀国很快就灭亡了,即使在没有灭亡以前,蜀国也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困局。诸葛是个天才,国家治理中采用个人双簧管理模式,生前国家还相对稳定,但长期治理下后来的结局却是悲惨的。诸葛丞相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7 I1 I. t& n( g/ r9 M 一个人的黑白双簧独角戏是很困难的,希望把一个团队带好,并实现团队效益最大化,只是我们美好的愿望,统一模式下的管理虽然方便,但长期以往,对一个团队来说却没有任何利益。) A# a1 ~% d, x$ b' K6 h ( x: U4 [' Q% J% Z5 Z" ? 两个人的优势互补双簧。 ' v$ ^9 U+ y8 K8 Y4 d/ u( G0 ? 这种管理模式是最好的了,一个人推,一个人拉;一个人正解,一个人反说;一个人官面处理,一个人私下解决;一个雷厉风行,一个绵里藏针。两个人优势互补的管理下,很多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在设置部门管理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到这样的黑白搭配,优势互补。* B* w" t& X6 S' p( U6 y; F 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正副经理,因为性格的差异性,本能的会寻求对方的协助,以弥补自己管理过程中的缺失,实现部门的有效管理,获取最大的部门积效。同样的,其他具有差异素养的领导者搭配担任一个部门的正副经理也是非常合适的。/ M" O) b' e# k7 f9 N4 `/ O4 j# E& P 两个存在差异的管理者在一起搭配工作时,一般情况下,不怎么容易起纷争,便于内部日常合作分工。在日常的工作里,两个存在差异的管理者,因为这种差异性,会自然的进行和谐的分工,不会出现同种性格的管理者在一起搭配工作时,所出现的管理重复等干扰。当管理出现差错时,管理者之间往往能够相互协调好,保持管理层面上的一致,有助于团队的稳定性,这在企业的危机管理中是很有必要的。7 `6 T& z" y* _ 两个人的优势互补,能够充分发挥相互之间的能动性,会最大效果的把整个团队带动起来。在实际企业的管理中,我们会经常不经意的发现,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很多班组的搭配均符合一文一武、一动一静、一扬一抑搭配。并不一定是公司方面刻意安排,但不可否认,这样的搭配班组也是最合理的。工作里,我们经常开玩笑所提到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实际上就是这个道理。0 g- N \* F$ |4 u; |; p 管理者搭配中,尽量考虑黑白配,形成双簧管理,消除部门内部分歧,对部门的发展是有帮助的,显然,这样的管理方式的效果要远高于普通管理。/ B0 o8 x0 K1 R& W ( i2 p6 @9 y, ?9 W9 Z( l 管理其实是没有模式的,关键在于,该管理的实施是否符合公司当前的利益。制度是死的,人却是活的,如何把一个死的制度,运用并形成一个活的文化,这才是公司所追求的。充分考虑到硬币的两

354

主题

4

听众

929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6-4-11
最后登录
2007-5-15
积分
929
精华
0
主题
354
帖子
1046
沙发
发表于 2006-6-2 15:36:00 |只看该作者

RE:[原创] 舒天:管理中的黑白双簧

[em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