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4-30
- 注册时间
- 2006-4-19
- 威望
- 0
- 金钱
- 3203
- 贡献
- 145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3348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342
- 主题
- 445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6-4-19
- 最后登录
- 2008-4-30
- 积分
- 3348
- 精华
- 0
- 主题
- 445
- 帖子
- 1342
|
2006年5月25日清晨,俞雷怀着欣喜写下了一个简短的BLOG:在百度的历史上,“逃离外企”的搜索量首次超过“外企招聘”。这一天,《逃离外企》同时登上当当网管理类新品热销的榜首。0 Z0 T6 e9 r2 d \' Z+ D
: e* S8 g) n* m8 Y$ _
他正是《逃离外企》一书的作者。34岁的俞雷一直用“船长”的网名担任中国营销传播网的营销管理论坛版主,是营销领域最知名的网络版主之一。他曾经任职于世界500强企业的玛氏中国、莎莉中国和欧莱雅中国,现在是浙江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
/ W0 o/ y$ t/ i6 ^; R
+ }6 v7 @% w/ L0 t; l9 I 《逃离外企》的内容并谈不上如何厚重,以主人公李白10年的外企生涯,在三家外企里的沉浮,形象地表现了外企的招聘、营销、绩效评估、公司政治等等,最后为了寻求事业的归宿感,李白决心到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去施展抱负。180页的书读者可以很快翻完,但是作为国内第一本跨国公司职场内幕的小说,这本书用虚拟的故事几乎浓缩了俞雷12年来在500强跨国公司的经历和体会。
1 {( M/ K% B, h. b$ X % Z7 F% d0 d, A H. R# _5 b7 E) E
认识俞雷的朋友评价说,他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是一个“逃离外企”的过程,所以与其说他用笔写了一本书,不如说他用行动写了这本书。4 S9 R) Q h2 S) U" {+ M* `3 @! o6 S
+ m" g1 U: D+ q. `( O
但是,凡是认为这本书是揭露跨国公司“办公室政治”或者将它当作“500强入职面试指南”的人,俞雷认为他们全都误读了。外企作为一个庞大的组织,具有一定的官僚气息,但是有能力的人也有机会脱颖而出,而且其中的培养机制、规范的商业做法也会使人不断成长,“逃离外企并不是对职业生涯的自我否定,而是涅磐,一个再生的过程。”
2 C/ x2 h+ f; L& {, U& o * z# X+ E! k- P S- k/ B
30岁之前,俞雷的职业生涯一帆风顺,“当初追求的东西都迅速得到了。” 24岁的俞雷就被提升为外企的城市经理,拿着远高于当时同龄人的薪水和待遇。不到30岁就当到了500强企业的省经理,并且不到一年就被提升为大区经理。但是,他意识到,再向上的路很难——总监级别要等待很久,而总经理几乎看得到摸不到,所谓的玻璃天花板并不是传说,它真的存在着。3 F8 n& }, f, d2 ]' t6 W6 Z2 w
/ j9 y4 l( E8 y' N! p' f 作为一个外企中的营销人,他不得不追问自己,35岁到40岁的时候干什么呢?40岁以后的未来又是怎样的呢?7 ]: k. O- }# N' U6 _# @
3 ]! U" c9 m0 l1 Y, f T# e 他和周围的外企朋友发现,他们几乎不能在职场上停下来,因为这不是获得多或者少的问题,而是得到或者失去的问题。这,真是相当残酷。
. L' j9 m+ G+ n1 y ?2 Q' j( o 3 }( _6 y" a1 C0 E5 n0 o
曾经有位在斯坦福上学的朋友问他:你最理想的快乐是什么?他回答,是与爱人过着舒适的人生。这时,俞雷忽然认识到,这意味着掌握自己的工作,而在外企中充当高级打工者是很难达到这个自由境界。即使达到总监或者总经理的目标,也不能满足人生的追求。他的进取心在催促他去开拓职业的蓝海,追求一种非凡的自由。
6 s8 M) x+ o4 S8 f0 C( k- c) ?7 c3 G , r$ G5 Y) |% m& R
这样想的外企白领数不胜数,但是为什么真正迈出这一步的并不太多呢?
, R$ E4 e0 n% C8 M/ w
) F1 P7 A9 D+ \1 W4 b e* U “外企是这样一个奇怪的旋涡:你有一百条憎恨它的理由,但是有一个爱的理由就会使你留下来。” 俞雷说,毕竟外企的运转的系统性、巨大的平台以及品牌、资金的支持都是非常有诱惑力的,而且对员工的培训和成长也的确有帮助,这些都不知不觉地阻止你新的追求。
) y0 X' I! s+ c; L) i" y + a: [2 @' i; y3 a. T4 S- m
经历了12年之后,俞雷还是突破天花板勇敢地走出了一步。目前,他在浙江一家上市公司做高管,“外企不可能有舞台,挑战巅峰。”; c5 E& G) n( X7 @" z( z* [$ x% C2 m
% [( a$ J7 I4 C+ q
当然,俞雷承认,有人管这种创造的欲望叫梦想、勇敢,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冲动,他的身边也有从外企出来之后水土不服的失意者,有人也会后悔,抱怨酒店越住越差,出差预算越来越少。* I% \$ j g2 m, ]0 k
, d4 e8 A3 l" A. T/ V
“从外企到民企,我们要找的不是差距,而是差异。” 俞雷说。“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他的体会是,在民企不能继续做螺丝钉,要做发动机。民企需要你从一个点上的擅长变成一个面上的把握。经理人不能浮在空中,而要快速搭建自己的平台,逐渐习惯变成战略制订者而不仅仅是参与者。这个适应期,他认为是半年到一年的时间。4 s2 X$ W8 Q6 M( d5 U0 b* w8 b5 @, @
# v3 H- L3 [0 V; b
给已经离开外企和准备逃离外企的人,俞雷有几点忠告:" F" C! i; e g5 p4 V5 h- y
6 j% W( v9 a" e4 @# `# @- y0 ?( C- {9 ] 确定职业目标;学习适应不同环境;学习市场的变化;要懂得选择和取舍;多交一些朋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