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14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金融业培训“瓶颈”何在?

[复制链接]

32

主题

4

听众

28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6-6-15
最后登录
2006-6-21
积分
28
精华
0
主题
32
帖子
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2:38:0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种种迹象表明,金融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正掀起新一轮“热潮”。不久前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委员会的宣布成立,无疑更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3 ^& G9 J: Q& B* D) H5 c! A , ^; t# E7 i0 X7 O/ r  这个委员会的职责,是建立起一套统一的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和上岗专业标准,推出统一的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9 J `* \3 J, t" f9 q1 _ ) V" L. b) ?0 T8 `6 q) e; k  这一认证体系已筹备了六年之久。迄今为止,教育、医药、出版、建筑、法律以及证券、保险等行业,均先后建立了执业资格证书制度,惟独银行业没有。 4 b) ]# i' E0 c: J$ r1 F8 c 1 ?7 f& q. M2 d- f0 y4 x5 s  天性:急功近利的天性 2 D# _7 n" u2 c! Y$ ]' u; k6 e& S9 i # X# v+ W+ Q/ w3 K% |1 l  当然,长久以来没有统一资格认证的金融环境,并没有妨碍银行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事实上,银行业的培训“历史”悠久,很多银行都有自己的培训学校或成立了专门的培训中心。 . U. i8 @) M1 Y% h t+ H1 z9 D+ K0 S; E+ [. U1 d   同时,各机构每年的投入亦不是小数目。据记者了解,金融机构一般每年培训经费的提取额为员工工资的5%,即每年至少投入几百万用于培训的需求调查、课程设计、项目分析及实施等。而且专款专用,“这是铁的纪律”,一位银行人士透露,“经费不是大问题。” " r8 [8 _; m' b, k% C. v! _% X6 N * \& g! u7 B2 T. S m9 w  其中在专业技能和高管的培训方面,可以说是不惜工本、不惜重金。高管培训投入大且层次高;而在专业技能方面往往只注重客户经理及一线操作人员,“因为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是银行所看重的,一线员工是银行的窗口,也必须操作熟练。” # z5 a8 M- v' x 1 S* x7 {& I- D( D) N3 n  除此之外,其它员工的培训则平平,普通员工要想轮到自己头上得等猴年马月,培训变成一种奢望。按理说,既然培训经费是从员工工资总额中提取,那么培训应该人人有份。可事实并非如此,就拿高管培训来说,很多企业不仅全额“报销”,而且“有时不想培训也必须培训。” 8 k* f; P3 w2 \! ]1 h) I. Z" W. |$ [7 V8 W; c" i   这种鲜明的培训落差,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有关人士解释说,虽然银行的培训意识在不断强化,培训流程和制度也在不断变化,但培训理念还带有急功近利的色彩,看菜下饭,需要什么培训什么,没有细水长流的规划,没有在普通员工中选才的制度,这在中资银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 u7 K- _6 ^3 p1 |! S& Z, F. A $ P8 B0 C. M; t  目的:福利还是激励+ l- q: }. B' k4 T 8 l* t: l; E( J4 [1 w1 B   眼下,有不少机构开始实行“培训账户制”,即给每个员工设立培训账户,按岗位和层级设定不同的金额,由员工自己选择培训项目自我培训。9 ?/ ]; e$ C6 @ e/ o: E( } * V5 S Q* @1 u' f9 L* G( R  这看似平等的“人人有份”,是否真能达到人人培训的目的呢?上海银行同业公会信息培训部主任刘杰坦言,如果账户金额多,没有积极性的人会将此当作企业给员工的福利另作他途,存在浪费现象;如果账户金额少,对于想培训的人只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够用。这种制度其实弊端明显,必须有更好的管理账户的配套措施。$ A* H$ u4 J+ f5 d $ N5 C# b$ G, @! R( K  “培训既是员工的权利,同时也是一种义务和自觉性。”刘杰说,从某种角度,培训是一种福利,人人有份。假如换个角度思考,培训做得好,更是一种激励手段。从“二·八”法则来说,20%的员工创造了80%的利润。那么,在平衡各方机会均等的基础上,企业就应对这20%的员工加以重点扶持、重点培训,才会产生出更大的效益。4 K1 n q- M( g$ a; E 4 B* O. k; P# N1 \& m, k2 x/ f+ [9 i. r   “但是,”刘杰强调,培训的重点首先在于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再好,但意志力、忍受挫折能力的情商,以及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是企业更应看重的。然而这点却往往被企业忽略和忽视。& A. r: n ]; j7 l0 g' C 2 V+ q6 g, o9 s$ J' g8 }* c   另外,中资银行培训的最薄弱环节,在于没有对培训后效用的监督体系。如果企业不及早建立起培训后的使用考核和评估体系,那么,培训也只能沦落为企业的一种“福利”而非有效的激励手段。[EDIT]用户“论坛管理员”于2006-6-19 16:54:16编辑过此帖。[/EDI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