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你的想法(一)】“强制分布”——想说爱你不容易(讲出你的心
案例1:M公司是一家中型制造企业。半年之前总经理决定在公司推行绩效考核体系,在咨询顾问的帮助下人力资源部制定出了详细的实施方案。但是在推行这套方案时却遇到了很大阻力,尤其是方案中的“强制分布原则”遭遇到各部门的质疑,企划部张经理首先找到人力资源部,与HR主管大闹了一通。原来企划部只有3名员工,并且都是张经理从全公司挑选出来的“精英”,现在人力资源部定的方案竟然要把3名下属的综合绩效强制分布出良、中、差三等,张经理怎能不急?虽然最终迫于公司总经理的压力,绩效考核必须推行,但是企划部原来兄弟般的工作氛围已荡然无存,一个月之内张经理的3名下属跳槽走了2人。
案例2:
Z公司是一家产销研一体的大型公司。公司年初决定实施绩效管理,制度中规定,按照得分,90-100是优秀、75-90是良好、60-75是合格、60以下是不合格。同时,根据GE“活力曲线”思想,规定各部门优秀比例为20%、良好为35%、合格为35%,不合格为10%。一段时间下来,人力资源部傻眼了。考核做了几次,优秀比例没有低于30%的,良好都是50%以上,剩下的都是合格,不合格只有在人员离职时才会偶尔出现。更令人力资源部郁闷的是,给部门强调结果要遵循强制分布,部门的答复是:“我是按照你们给的分数定的结果呀,要调等级那你们自己来调吧。”
相关资料:
强制分布常见模型是GE的“活力曲线”,按照业绩以及潜力,将员工分成ABC三类,三类的比例为:A类20%;B类70%;C类10%。对A类这20%的员工,韦尔奇采用的是“奖励奖励再奖励”的方法,提高工资、股票期权以及职务晋升。对于B类员工,也根据情况,确认其贡献,并提高工资。但是,对于C类员工,不仅没有奖励,还要从企业中淘汰出去。
另外一个模型是数学上的的“正态分布”,内容、目的与“活力曲线”都差不多,只是分布比例有所不同。
《GE公司鉴别人才的活力曲线》附后
《“强制分布”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附后
《活力曲线对中国企业的价值》附后(实在不好意思,整理之后发现太长~~~暂不发这里了。)
强制分布的正面:
1、 传递压力,创造竞争机制
2、 鉴别员工,便于人才的激励、使用、培养、储备与淘汰
3、 便于将考核结果运用到薪酬时的费用控制
4、 等等
强制分布的负面:
1、 破坏部门气氛,造成恶性竞争
2、 为了分布而考核,抵触情绪大
3、 不能保证部门间的公平性
4、 等等
讨论问题:
1、 你的公司在实施绩效管理时采用了哪种方式?是否执行强制分布?
2、 你们公司的分布模型是哪一种?分布比例是如何规定?依据是什么?
3、 你们公司的强制分布的目的是什么?达到预期效果了嘛?
4、 您对强制分布的理解和态度?欢迎投票!!!!
奖励:
1、 一等奖1名:100分,中人网《管理@人》杂志,邀请为下期讨论评委
2、 二等奖2名:50分,中人网《管理@人》杂志,邀请为下期讨论评委
3、 参与奖5名:20分
本期有奖讨论评奖阶段到此结束,欢迎各位会员继续讨论。
相关总结及评奖结果请参见:
评奖结果及话题总结分析
相关热贴: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标准化不是标准用户“论坛管理员”于2007-11-15 15:08:00编辑过此帖。
RE:【说出你的想法一】“强制分布”——想说爱你不容易(讲出你的
GE公司鉴别人才的“活力曲线”据《财星》(Fortune)杂志公布的2006年“全美最受景仰企业”名单,GE公司高居第一,而且是近10年来第六次入围。无论市道好坏,GE总是能持续地创造出令其他企业景仰的成就,其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人才的鉴别、培养、评估及论功行赏。
被誉为“20世纪最佳经理人”的GE前执行长杰克•韦尔奇在他所撰写的书中指出,GE的使命不外乎发掘与培养优秀人才,“没有一项比得上我对培养人才的执着,我希望让员工成为GE的核心竞争力。”
活力曲线:鉴别出人才的差异
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制度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不断地摸索,GE找到了名为“活力曲线”(vitality curve)的理想评估方式,透过差异化原则,鉴别出哪些主管是事业单位内表现最优秀的前20%(Top 20)、哪些是不可或缺的中间70%(The Vital 70),以及哪些是垫底的10%(Bottom 10),由此区分出A、B、C级员工。
表现优异的A级员工,不但调薪幅度是B级员工的2--3倍,还能获得高额的股票选择权;表现不及格的C级员工,则得不到任何奖励,通常还得离开公司;至于为数最多的B级员工,其调薪幅度也必须足以表彰他们的贡献,其中约有60%--70%的人能得到认股权。
活力曲线是一套以加薪、授予选择权或晋升等诱因为后盾的人事评鉴制度,但剔除底端10%的员工,则往往被视为残忍、冷酷的行为。然而韦尔奇认为,“把人留在一个无法帮助他茁壮成长的地方,才是真正无情的假仁慈”。
这套汰弱留强的制度,不见得十分精确,遗珠之憾在所难免,但是却可以为组织建立起整齐划一的劲旅,而这也正是塑造一个伟大组织的方式。透过年复一年的动态过程,没人能够安然无忧,所有主管都必须持续证明自己的能力。
通过人才鉴别制度,GE发现A级员工多半具备所谓的“领导力4E”:高度的干劲(energy)、激励(energize)他人士气的能力、制定艰难决策的胆识(edge),以及贯彻执行(execute)、达成承诺的能力;而这4个E的共通点则是P,即Passion(热情)。
人力资源循环:对精英人才追踪管理
威尔逊说:“对员工的全神贯注,正是GE的管理特色。”为协助员工了解组织的游戏规则,公司必须建立一套结构与思考逻辑,其中心就是GE的“人力资源循环”:每年4 月在每个事业单位展开历时一天的人事检讨会议;6 月进行两小时的视讯会议,追踪人事检讨会议的后续进度;11 月再举办第二次人事检讨会议,确认各单位均已贯彻执行4 月间所达成的协议。
人事检讨会议旨在探讨员工的生涯、晋升机会、活力曲线及个人长短处。在人事检讨卷宗里,包含每位主管的简历和照片(威尔逊对照片这种小细节也很在意,他曾当面对一名主管说:“唉呀!你本人和照片完全不同,那张照片一点都看不出你的优异表现。”意在促使对方换张照片)。照片旁是一个九宫格。根据经理人的“潜力”与“绩效”,在其中一个格子里打勾。照片下方则是经理人的优缺点摘要,除了正面评语之外,至少必须列出一项有待加强的短处。通常在会议上,花费最多时间讨论的,就是那些需要提升的领域,以及探讨特定经理人是否仍有成长的机会。 针对高潜力经理人,GE公司安排了“导师专案”,让每一个人都有一位来自管理高层的导师。导师的职责则是负责让徒弟晋升为A 级员工。而这项培育人才的任务,也被列入管理高层绩效评估的项目里;换言之,管理高层除了自身是A 级领导者之外,同时也必须身兼一流的导师。
成功领导人无不把人才培养当成自己的主要职责,不但会亲自投入时间和心力训练人才,也期望公司的管理高层和第一线主管都能从善如流。
主管训练中心:培养“行动学习”的能力
真正让GE不同凡响的,不是那个全盘思考公司走向或替公司赚进530 亿资产和卖掉160 亿资产的威尔逊,而是那个世界一流的导师威尔逊。简言之,在威尔逊担任执行长期间,谱写出了公司筛选和培养领导人的辉煌发展史。
1956 年,GE在纽约成立了可罗顿维尔主管训练中心(如今更名为“威尔逊领导力中心”) 旨在训练和教育经理人。多年来,训练中心的讲师都是根据逾3500页管理守则的蓝皮书,教导数以千计的GE主管学会了掌控事业营运的概念和自身所背负的利润责任。
到了1981 年,亦即威尔逊上任之际,可罗顿维尔已不再是精英荟萃之地,而是疲态尽显、陈旧不堪。于是威尔逊决定全面改造,找来曾任教于哈佛商学院的顶尖教授,希望通过硬件及软件的提升,将可罗顿维尔塑造为一个着重养成领导人,而非仅提供狭隘技术训练的园地。
威尔逊是最用心的一位领导师。从1984 年起,有长达15 年的时间,他隔周便前往可罗顿维尔,全程参与公司3 项旨在培育领导人才的课程,包括为最具潜力主管提供的“高级主管开发课程”、针对中级主管的“企业管理课程”,以及为爆发力十足的后起之秀所提供的“管理发展课程”。参与课程的主管都必须将重点放在解决GE的实际问题上。
初级课程每年共有6 -8 个梯次,培训400 -500名经理人;中级课程每年举办3 次,每次约有60 多人参与;至于高级课程则每年举办1 次,培训35 - 50 位最具潜力的主管。后两项课程都是为期3 周。这些课程具有高度象征意义,代表公司对员工成就的认可。参加中级课程的学员名单需事先经过公司高层核准;参与高级课程的名单,更需通过人力资源部门主管和威尔逊的审核。
接班交棒:A 级企业的成功秘诀
威尔逊表示,他很自然地就沉迷于可罗顿维尔的教学活动,每个月总会在大教室内出现一两次,每次可长达4 小时之久。不过,这位领导导师从不会发表冗长言论,而是喜欢全然开放的双向沟通,享受教学相长的经验。
课堂上的威尔逊,总会通过说故事、分享个人的经验,让在场的人体会他所遭遇过的道德困境和领导难题。在上行下效的风气里,可罗顿维尔成了员工的进修场所和知识泉源,也为GE培养出生生不息的卓越领导人和领导导师。难怪威尔逊会说,“在某个层面上,可罗顿维尔是我们最重要的工厂。”
在一个竞争的世界里,领导人开发他人生产力的举动,需要排除许多自我中心主义和过多的权力欲望。毕竟,培养接班人在某种程度上就好像培养了一个紧追在后、甚至有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劲敌。然而,真正的领导人都是最有自信和自知之明的导师,他们晓得善用自己的长处,更能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
在一次年度性的总经理会议上,威尔逊针对“接班交棒”这个话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随着他与同期的领导人逐渐老去,身为领导者最大的挑战就是,“协助GE年轻一辈日益茁壮成长”。在杰出领导人会老去凋零、局势又变化莫测的商场上,能在内部各层级培养出具备A 级领导人的组织,便能无畏于趋势的演变,持续蓬勃发展。
RE:【说出你的想法一】“强制分布”——想说爱你不容易(讲出你的
李彤谈“强制分布”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T企业是地处祖国西域的一家大型制造企业。十余年来,T企业凭借其在技术上的创新与合理的产业链布局,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三个月前,为了适应企业规范化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人力资源在企业快速发展中的助力,T企业邀请国内某知名管理咨询公司进行了绩效管理方案的优化设计。
绩效管理方案的实施结果让T企业人力资源部W部长很满意,同时W部长也不免对部分措施的未来效果有些担忧,特别是“强制分布”方案。听说有些企业对绩效考核结果实施“强制分布”后效果不好,导致较多的员工抱怨,甚至是核心人员的流失。T企业有必要进行“强制分布”吗?适合进行“强制分布”吗?怎样保证“强制分布”的合理公平呢?带着这样的疑问,W部长又拨通了咨询公司L经理的电话。
L经理听完W部长的疑惑,赞许地说:“您的担心说明您对‘强制分布’的思考非常细致。‘强制分布’就像是观音菩萨给孙悟空戴上的‘紧箍咒’,用得好能够显著提高管理人员绩效管理能力,激发员工工作干劲;反之用得不好则会放大不公平感,激化上下级矛盾。企业是否需要进行绩效管理的强制分布,取决于企业员工工作的可量化程度,以及企业内绩效管理的成熟程度。
当企业员工工作可量化程度低(例如财务、行政、人力资源等职能部门的工作)、绩效管理能力也不成熟时,就有必要在企业内实施‘强制分布’,以克服绩效考核中容易出现的‘偏松偏紧’和‘趋中效应’、‘老好人’等现象,并应该适当地拉开绩效分布的距离,以充分体现绩效成绩的差别;而在企业绩效管理能力逐步提高后,企业就应该通过优秀绩效文化的建设和对人员流入的严格控制,逐步淡化这种强制性的行为,努力将正确的绩效观念和技能转化为员工内在的思想和行为,并最终取消强制分布,甚至淡化所谓规范的绩效管理制度……”
“然后就像取经成功后菩萨取消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那样,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W部长高兴的接口。
“对,无为而治!但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达到理想的胜景之前,我们需要采用类似‘强制分布’这样的措施,来保证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并不断强化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这是大多数企业所必须经过的阶段。”L经理肯定地说。
“对,我们现在的确需要给孙猴子戴上紧箍咒,否则以目前我们公司管理人员的水平,真是难以保证绩效考核的公平性。”W部长微微点头。
不过思路极快的W部长马上又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企业的‘强制分布’会失败呢?‘强制分布’的实施有什么限制条件吗?”
“唐三藏只将紧箍咒用于孙猴子‘行凶之时’。同样,‘强制分布’的应用也有它的限制条件。经过我咨询公司的调查和了解,应用‘强制分布’失败的公司通常存在以下一些通病:
没有使员工了解‘强制分布’的真正意图,员工误以为是一种新的惩罚方式,导致产生抵触情绪;
将‘强制分布’当作万灵药,希望用它解决一切问题,反而因为缺乏配套措施而独木难支;
时机不当,有些企业在市场急剧波动、员工情绪失衡时强行推动‘强制分布’,导致员工丧失安全感,凝聚力分崩离析,大量核心人员流失;
‘强制分布’方案僵化,运用于所有员工,而不论其工作特点和性质,也没有根据企业组织结构和经营状况灵活调整,使得短期的公平变成了长期的不公平,员工的工作激情逐渐降低,‘强制分布’失去效果。”
电话筒那头“刷刷”地响着,显然W部长正在做着记录。稍顷,W部长停笔说到:“沟通的重要性我们知道,我们公司在实施新的绩效管理方案前,先是召开大会宣讲新的绩效理念和它的积极作用,并用以前考核中出现的纠纷和投诉为典型事例说明变革的必要性,然后又组织各个分公同和部门展开讨论,经过这些步骤,现在员工对新的绩效制度的认可程度是很高的。不过我不明白,你上面讲到的第二点‘配套措施’是指什么呢?”
“‘强制分布’是为了克服绩效考核中出现的成绩‘扎堆现象’而将考核结果强制性地划分为三六九等。”L经理说:“这种划分是以相对公平的考核为前提的,没有相对公平的考核为前提,‘强制分布’只能是乱分一气,因此‘强制分布’必须和‘关键事件记录法’等考核评分方法相配套,后者是成功实施‘强制分布’的重要条件。”
“嗯,我记得你们提供的新的绩效管理制度中讲到了,‘强制分布’主要用于解决企业考核中存在的‘趋中效应’、‘偏紧偏松现象’以及‘老好人’现象,而对于另外一些不公平现象例如‘晕轮效应’、‘偏见效应’、‘近因效应’等等,就需要运用‘关键事件记录法’等方法了;同时,‘关键事件记录法’又是‘强制分布’方法实施的基础。”
RE:【说出你的想法一】“强制分布”——想说爱你不容易(讲出你的
W部长对自己的记忆力感到满意,接着又说道:“你上面讲到的第三条我也同意,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变革当然也要选择适当的时机;第四条我也大概了解,在你们提供的绩效管理方案中,对总公司的职能部门和分公司的职能部门员工实行的是‘强制分布’,而对于车间人员、销售人员这些工作成绩容易度量的人员就采用直接打分、直接定级的方法,就是体现了对不同人员的针对性,是这样吧?”“就是这样。”L经理说:“对于可以定量考核的人员,由上级主管直接打分,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系数,这样做既简单又实用。”
“针对不同员工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考核成绩确定方式,这样才能保证考核的公平合理。”W部长说着笑了起来:“这就像我们平时请客吃饭时,也要根据外地客人不同的口味,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爱吃我们本地的牛羊肉的。”
“在我们咨询项目组刚提交绩效管理制度时,您感觉‘强制分布’部分过于复杂,现在的执行情况怎么样呢?”咨询公司L经理问了一个自己一直关心的问题。
“嗯,第一次实施的时候的确不是很容易,不过经过3个月大家也基本习惯了,操作起来也比较顺手了。”W部长说:“同时,我看见过别的公司的强制分布方案,好像比我们的简单多了,究竟‘繁’和‘简’哪种更好呢?”
“‘强制分布’方法的发展经历了从简约抽象到系统具体的过程。最初的思路是在考核实施之前,就按照正态分布的数学模型强行规定不同考核分数段员工的百分比,然后根据各员工所得绩效考核分数确定其绩效工资系数;有时还会根据强制分布的结果对‘60分以下’的人员实行‘末尾淘汰’。
“嗯,我看到另外一个企业就是这么做的,他们规定考核得分100分~120分的员工占15%,考核得分80分~100分的员工占35%,得分60分~80分的员工占35%,得分60分以下的员工占15%,这样真是既明了又简单!”
“没错,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直观易行,特别适用于部门人员多、经营稳定的企业。”L经理分析说。
W部长马上听出了弦外之音:“这么说,这种方法不能适用于部门人员少的情况?对啊,如果企业某部门只有不到5个人,那就很难按照比例进行划分了,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大多数人的考核得分都集中在中间段,还是形成了上面谈到的‘趋中效应’。可是,这种问题怎么解决呢?”
L经理听到W部长自己的分析越来越多,知道W部长对绩效管理的理解越来越深入了,也觉得非常高兴:“如果企业内存在较多的这种人员少的部门,那么我们通常采用‘差额分布’的方法来代替上面的‘比例分布法’。‘差额分布法’的核心是规定每个部门内员工的考核得分必须保持一定的分差,例如不少于4分,这样就可以拉开部门人员的考核得分,从而避免‘趋中效应’的出现。关于‘差额分布法’的具体实施办法,我所在咨询公司的同事有专文论述,已经发表在《商学院》杂志2004年第7期上了。”
“我们公司的部门人员都比较多,就不一定要用这种方法了,不过我一定要把那期杂志找来看看。”W部长想起刚才的问题只问了一半:“如果企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期,经营状况变化较大,那么正态分布的强制分布方法可能带来哪些问题呢?”
“您想啊,如果企业处于快速发展期,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幅度大,那就意味着企业内高绩效员工的数量是多于低绩效员工的数量的,这时候我们还规定‘100分~120分’的员工与‘60分以下’员工的比例都是15%,是否就不太公平了呢?”
“是啊,像我们企业这样在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表现优异的员工数量是明显多于表现低劣的员工的,所以高分员工的数量应该提高;同样的,如果以后企业经营出现暂时困难了,那么低分员工的数量也应该大幅增加。”
“所以我们在绩效管理制度中规定了,针对部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不同,强制分布的比例是有所变化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提供短期公平的基础上,还能保证长期的公平性。”
“而且,这也体现了‘压力传导’的原理,就是当部门或分公司的绩效情况不好时,其内部员工的绩效工资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高工资员工的数量降低而低工资的员工会增加,从而促使员工与企业、与部门共担风险,促使员工更多地关心企业,更好地建立‘大公司一盘棋’的系统思考能力”。L经理进一步补充。
“是啊,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出,‘强制分布’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员工和‘挑动群众斗群众’,而真正是为了体现公平、激励先进啊!”
“对!”L经理又拿《西游记》作比喻了:“就像‘紧箍咒’又叫‘净心咒’一样,‘强制分布’的最终目的也不是约束,而是建立正确的绩效理念。‘强制分布’不是目标,而是手段。”
“听你这么一说,我感觉清楚多了。看来,我们公司目前采用‘压力传导法’更合适,如果以后部门的情况变复杂了,就需要将‘压力传导法’和‘差额分布法’结合使用了。”
“你们咨询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的确为我们考虑的很周到,实用性很强。”W部长禁不住赞赏。“看来我还要把你们做的绩效制度好好看看,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样以后才能根据我们企业的情况灵活运用。”
“没错,管理理论与实践千变万化,同时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管理的基本规律和理论。我们咨询公司的作用就是和你们一起来寻找这个‘宗’,并根据我们的经验给出‘变’的方法。如果说企业管理者是取经路上的唐三藏,需要带领一个团队克服前行路上的千难万险,那么咨询公司也愿意像观音那样,随时提供我们力所能及的一切帮助。”
“那太好了!W部长高兴地说:“那么,我们在获取成功之经的路上就永不孤单了!”
RE:【说出你的想法一】“强制分布”——想说爱你不容易(讲出你的
GE公司鉴别人才的“活力曲线”据《财星》(Fortune)杂志公布的2006年“全美最受景仰企业”名单,GE公司高居第一,而且是近10年来第六次入围。无论市道好坏,GE总是能持续地创造出令其他企业景仰的成就,其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人才的鉴别、培养、评估及论功行赏。
被誉为“20世纪最佳经理人”的GE前执行长杰克•韦尔奇在他所撰写的书中指出,GE的使命不外乎发掘与培养优秀人才,“没有一项比得上我对培养人才的执着,我希望让员工成为GE的核心竞争力。”
活力曲线:鉴别出人才的差异
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制度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不断地摸索,GE找到了名为“活力曲线”(vitality curve)的理想评估方式,透过差异化原则,鉴别出哪些主管是事业单位内表现最优秀的前20%(Top 20)、哪些是不可或缺的中间70%(The Vital 70),以及哪些是垫底的10%(Bottom 10),由此区分出A、B、C级员工。
表现优异的A级员工,不但调薪幅度是B级员工的2--3倍,还能获得高额的股票选择权;表现不及格的C级员工,则得不到任何奖励,通常还得离开公司;至于为数最多的B级员工,其调薪幅度也必须足以表彰他们的贡献,其中约有60%--70%的人能得到认股权。
活力曲线是一套以加薪、授予选择权或晋升等诱因为后盾的人事评鉴制度,但剔除底端10%的员工,则往往被视为残忍、冷酷的行为。然而韦尔奇认为,“把人留在一个无法帮助他茁壮成长的地方,才是真正无情的假仁慈”。
这套汰弱留强的制度,不见得十分精确,遗珠之憾在所难免,但是却可以为组织建立起整齐划一的劲旅,而这也正是塑造一个伟大组织的方式。透过年复一年的动态过程,没人能够安然无忧,所有主管都必须持续证明自己的能力。
通过人才鉴别制度,GE发现A级员工多半具备所谓的“领导力4E”:高度的干劲(energy)、激励(energize)他人士气的能力、制定艰难决策的胆识(edge),以及贯彻执行(execute)、达成承诺的能力;而这4个E的共通点则是P,即Passion(热情)。
人力资源循环:对精英人才追踪管理
威尔逊说:“对员工的全神贯注,正是GE的管理特色。”为协助员工了解组织的游戏规则,公司必须建立一套结构与思考逻辑,其中心就是GE的“人力资源循环”:每年4 月在每个事业单位展开历时一天的人事检讨会议;6 月进行两小时的视讯会议,追踪人事检讨会议的后续进度;11 月再举办第二次人事检讨会议,确认各单位均已贯彻执行4 月间所达成的协议。
人事检讨会议旨在探讨员工的生涯、晋升机会、活力曲线及个人长短处。在人事检讨卷宗里,包含每位主管的简历和照片(威尔逊对照片这种小细节也很在意,他曾当面对一名主管说:“唉呀!你本人和照片完全不同,那张照片一点都看不出你的优异表现。”意在促使对方换张照片)。照片旁是一个九宫格。根据经理人的“潜力”与“绩效”,在其中一个格子里打勾。照片下方则是经理人的优缺点摘要,除了正面评语之外,至少必须列出一项有待加强的短处。通常在会议上,花费最多时间讨论的,就是那些需要提升的领域,以及探讨特定经理人是否仍有成长的机会。
针对高潜力经理人,GE公司安排了“导师专案”,让每一个人都有一位来自管理高层的导师。导师的职责则是负责让徒弟晋升为A 级员工。而这项培育人才的任务,也被列入管理高层绩效评估的项目里;换言之,管理高层除了自身是A 级领导者之外,同时也必须身兼一流的导师。
成功领导人无不把人才培养当成自己的主要职责,不但会亲自投入时间和心力训练人才,也期望公司的管理高层和第一线主管都能从善如流。
RE:【说出你的想法(一)】“强制分布”——想说爱你不容易(讲出
沙发自己坐:1、 你的公司在实施绩效管理时采用了哪种方式?是否执行强制分布?
在3家公司做过绩效管理,第一家是MBO+360度;第二家是BSC+KPI;现在的公司是MBO+KPI。只有第三家公司在执行强制分布。
2、 你们公司的分布模型是哪一种?分布比例是如何规定?依据是什么?
“活力曲线”模型,15:40:40:5,初阶段,还比较柔和。
3、 你们公司的强制分布的目的是什么?达到预期效果了嘛?
鉴别员工、拉开等级、防止聚堆,暂时没有达到预期。
4、 您对强制分布的理解和态度?欢迎投票!!!!
是剂好药,但要看病人和病期,乱下药会死人目前阶段不支持。
RE:【说出你的想法(一)】“强制分布”——想说爱你不容易(讲出
宏观角度,文化差异的影响确实如此,期待微观角度的原因。RE:【说出你的想法(一)】“强制分布”——想说爱你不容易(讲出
1、 你的公司在实施绩效管理时采用了哪种方式?是否执行强制分布?我的公司是MBO+KPI,正在执行强制分布。
2、 你们公司的分布模型是哪一种?分布比例是如何规定?依据是什么?
“活力曲线”模型,10:40:40:10
3、 你们公司的强制分布的目的是什么?达到预期效果了嘛?
拉开距离,促进改进。还在观察中,绩效考评刚刚推行中。
4、 您对强制分布的理解和态度?欢迎投票!!!!
比较支持,但是很多的时候强制分布,个人感情夹杂比较多,尤其是部门经理。
RE:【说出你的想法(一)】“强制分布”——想说爱你不容易(讲出
1、 你的公司在实施绩效管理时采用了哪种方式?是否执行强制分布?我公司实施绩效管理时采用的是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体系,并实施了强制分布。
2、 你们公司的分布模型是哪一种?分布比例是如何规定?依据是什么?
“活力曲线”模型,比例是:A-20%,B-73-75%,C-3-5%,依据是根据KPI指标完成情况,在同一职等级别群体中强制分布。
3、 你们公司的强制分布的目的是什么?达到预期效果了嘛?
目的是:创造竞争机制,鉴别员工,便于人才的激励、使用、培养、储备与淘汰,薪酬分布。我公司实施这套体系已3年,从目前情况来看,正面效果比负面效果大,整体应该是达到了预期效果。
4、 您对强制分布的理解和态度?欢迎投票!!!!
对这套方案表示理解和赞同,但实施时完全要看公司的体制、管理层的态度及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