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志同道合者,好难!
今天,我在几个HR群里发了一个信息,“工作十年以上的HR同行,与我小窗口沟通”。我是想在HR群里找到一些在民营企业做过十年以上的HR,组成一个团队,一起共同探讨困扰中国民营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的困难,然后群策群力拿出有效的方法与方案,帮助更多的中国民营企业老板、HRM排忧解难,让中国民营企业真正能与同是民营企业的外资企业相提并论。结果,一个群里的网友问我的第一句话,“有什么好处。”我说:“前期我们应该是公益性质的,但是成员可以得到第一手的研究成果资料。”他说:“你不要总跟我谈公益,你不能只让我们贡献,没好处吧。”
说实在的,谈到里,我已经确定他不是适合的人选。因为,研究中国人的个性与职业态度是一个很慢长的过程,而且可能最终都不会有什么结果,更不会有什么利益可图。这样以利益为导向的价值观,是不适合到我设想的机构中作为成员的。但我还是很友善的与其沟通。过了一会儿,他将我与他的沟通信息发到了群里,并说大家谈谈感受。
群里便有了“笨”“晕”“学雷峰也要有资格”等一系列的形容词,过了不到五分钟,群的管理者,就将我请出了群。
我当时真的觉得很委曲,同时在想,做为HR的同行亦是如此低的信任感,在企业中如何与员工、老板推心置腹的交流,如果赢得老板、员工的信任。这不正是我们做为HR要改变的首要问题吗?
各位亲爱的中人网同行朋友们,中国式HR陈果的想法,你们又是怎样一种看法呢?
本帖最后由 中国式HR 于 2011-1-26 21:36 编辑
各位可爱的网友,此贴发出后,受到大家的关注,并且还加了分,在此我对大家的关心表示感谢,此外,对大家比较疑惑或者说是不能理解的几点做个说明: 1、为什么要十年以上的HR工作经历? 十年以上,是一个相对值。何为相对值,带有我个人的一定主观性。因为,我认为在一个事业经历的十年以上,其中的感悟相对更深入一些。我本人从事HR工作已经快十五个年头,可以说是做得“伤了心”(大家从我的文章中不难看到)。但,并没有伤我的志,在我反省自己的同时,越发坚定了我寻找出一套民营人力资源管理难题的解决体系的想法,来真正化解老板与HR之间鸿沟与矛盾。而这些只有大概在民企工作十年以上的HR才能更好的体会。至于,有网友认为,十年的工作经历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因为大多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我本人已经整理成册,而且已初步形成了体系,大家一起参与考证体系有效性和实用性的同时,需要是更多新的问题和更复杂的困难,以便使体系更加完善,能真正成为“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况且HR工作的很多问题并非靠能力与聪明才智可以解决,而是靠智慧和一颗爱心。 2、为什么选择网上招募? 我设想的团队是由十个来自全国各地的HR从业者组成的,在“中国式HR管理研究机构”的QQ群里,固定时间就一些民企常见的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讨论、分析、共策修正方案。抵身边十个同行朋友,并非难事,而我想既然是“中国式”,就要集结全国各位区的HR同行朋友们一起来参与,这才符合中国地广人杰的特点,才是适合更多地域不同的企业。还有就是,我多多少少在网上也看到过“下辈子不做HR”“做HR的我被炒了”,这样的无奈呐喊,我想在某一个角落也有和我一样“伤了心”的,需要帮助的朋友,同时也愿意帮助别人的朋友想有个地方说说话。 3、关于信任。 由衷的感谢网友提醒我信任是需要过程的。但是“不信任”决不代表你可以对别人的话语和理想妄自诋毁和菲薄。“不信任”不代表你可以没有受到任何损失的时候,或是毫无证据表明的时候,把别人就定义为骗子。 4、关于理想与“要吃饭” 我的唱响并不影响参与者的吃饭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是在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前提下参与讨论,并且参与者在参与的过程中解决自身在工作中的难题,这也让饭吃得更踏实更长久。 5、我发出过单独邀请的人。 在中人网我对两个网友发出过单独邀请,其中一个是对我的文章提出过反对意见的网友,向他发出邀请的是,我希望有不同的声音对观点和方案提出置疑;另一个,从年龄上看,应该从事HR不满十年,但他的文章和在网上的活跃度很高,应该是一个热心有追求的人。 对收到我邀请的人,若此并不感兴趣,只当是一个同行跟你打了个招呼,无需有何为难之感。如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对网友的其他建议和意见我欣然接受。谢谢你们! 本帖最后由 中国式HR 于 2011-1-27 10:59 编辑
先抢沙发,近期比较忙,以后再补充。 本帖最后由 超级义工 于 2011-1-28 22:30 编辑
我还在学习中,懂的都太肤浅,无法参与,看别人的回答吧. 关注....................... 很佩服楼主的理想,也很在乎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总要吃饭吧{:4_84:} 中国式HR,好久不见!很怀念那时常能看见您精彩的作品~~
您文中所说的HR群,不知是否是中人网的官方群呢?
看过文章后,说说个人的一点点认识。首先确定一点,出发点是相当好的。但对于群聊这个事物还是需要一些些经验和技巧吧,我个人是这样认为。
一、单单定义HR十年是不足以区分人群的,就算HR十年思想意识可以是相对接近的群体,但如何区分能力素质或者说所服务企业背景呢?
二、聚众探讨共同关心的话题再作以总结是可以的,但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相对互相间了解的人群,才可增强信任感,容易探讨共同的兴趣话题。
我个人参与或者自建过一些群,都是出于公益性质。
比如,建立离职员工群,便于大家互相交流工作经验,了解行业动态,相互推绍工作。
再比如,凭借多年行业及专业经历,认识好多同城同行业的HR,建立一个自已的人际交往圈圈,大家互相聊些感兴趣的话题,解读一些地方法规,解决一些共性或个性的难题,组织聚会,使大家通过平台成为朋友。当遇到调研需求的时候,自然会得到很多支持,同时做为群主也可以汇总共性信息分享给大家。
所以说,信任需要一个过程,集思广议需要一个合情合理的平台。每个人的诉求点不同,共赢才是最好的选择。
哈哈,不要看得太重,QQ群里那些总是在聊天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无所事事的刚毕业或者未毕业的人,你跟他们闲聊,放松倒是个不错的地方。真正做了10年的HR,很少在群里聊天。所以要讨论工作问题,学术问题,最好还是找好对象和媒介才好。 本帖最后由 GolfLiu 于 2011-1-26 22:52 编辑
我觉得不是您没有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而是有以下几点原因啊:
QQ群,确实为人们提供了方便,使在群里的人更加多的交流沟通。
但是,QQ群里更多的人群是在闲聊。
再说,现在的人多现实啊,确实有像您说的雷锋,但是少之有又,更多的人可能更关注报酬这个问题吧,呵呵。
我的能力有限,很想和您一起探讨,可惜,水平不够…… 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你要多加一些不同地域的HR的群;然后要拉近你与群主的关系;可以跟群主建议在一个周或是一个月在群里发起一个话题在群里讨论,通过他们的发言可以观察出哪些HR是从事这个行业比较资深的;另外可以在发起一个季度里举办HR沙龙聚会,通过面对面的交谈就可以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同行。最后将你认为比较好的HR加入到新的群里,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建议,可能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