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Liu168
发表于 2011-9-22 19:05:01
看看专家的解答,呵呵!
枫行
发表于 2011-9-22 19:51:25
哪些原因导致了“考核与管理两张皮”?
各部门员工的考核目标由所在部门直线主管下达任务并考核,但涉及到员工的指标日常工作情况和完成进度由职能部门检查考核。这样会使得直线主管感觉自己没有得到充分的授权,自己的直线下属的绩效考核自己说了并不算,就导致责任感下降,反正公司叫我考核,我就管我的考核,他们的绩效我说了又不算,我凭什么去管呢?
大道由我
发表于 2011-9-23 16:27:30
没有从战略绩效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绩效管理,目标不是按照从公司、部门、员工从上到下进行层层分解的,员工考核未基于部门目标达成。部门考核时,除按照公司目标要求进行目标设定外,需要考虑部门之间关键的输入与输出端,当然,这也是部门职责的基本需要。而基于部门目标的达成,为员工设定工作目标,如涉及到有对员工的输出与输入端的考核,应由直接主管主导,其他人员配合进行即可,不应越俎代庖。只有压力层层传达,考核的主体部分才能做好。
雯筠
发表于 2011-9-23 17:39:32
问题一:请您分析“考核与管理两张皮”产生的不利后果有哪些?
管理混乱,内耗严重,不利于企业发展。
问题二:哪些原因导致了“考核与管理两张皮”?
绩效体系不健全、主管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欠缺、考核指标偏离。
问题三:如何解决“考核与管理两张皮”?
健全考核体系;
通过BSC层层分解公司战略目标,确定各部门、岗位的KPI,考核中注意PDCA闭环管理。
人鬼情未了
发表于 2011-9-23 19:01:48
考核前的核心是沟通
人鬼情未了
发表于 2011-9-23 19:02:19
考核后是面谈与提升
飞翔2000
发表于 2011-9-24 15:19:47
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在于考核后的激励作用,使组织成员能够更积极的完成本职工作,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所以考核目标制定的公平和公开,考核前的培训和宣导,考核中的有效控制,考核后的反馈和结果运用每个环节都要注意,HR不能把这些工作都揽过来,需要调动全员参与,否则就会流于形式,费力不讨好,出现考核和管理两层皮的现象,因为绩效考核是一个体系,不是想当然的爱怎么做就怎么做,浅见,谢谢!
常诚
发表于 2011-9-24 23:23:13
本帖最后由 常诚 于 2011-9-24 23:27 编辑
总结之一:本案例推出以来,得到大家的积极参与和有益建言献策,在此,常诚鞠躬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殷切期盼大家以后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参与,嘿嘿!同时,对驻足停留的浏览者说一声:也期待你们的分享,让我们彼此共同进步。目前3页37楼的回复,大多数谈到了不利后果和产生的原因,对这样的问题解决措施跳出具体案例,从整体现象中来提炼:问题一:请您分析“考核与管理两张皮”产生的不利后果有哪些?1、考核本末倒置:一般而言,职能部门对生产、业务部门的具体工作不熟悉,导致其检查的大多数是规章制度的执行程度、上级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等,只要按时完成就行。如此一来,检查代替了考核。必然地,对生产、业务部门的核心职责与目标做的怎样,效果如何,则不管不问。可是这些内容,直线主管是最清楚的。看看职能部门在实际中的操作:看得见的检查,看不见的不检查。如斯,员工报告没写、迟到了几分钟等无关紧要的事情成了考核重点,从而把核心职责淡化,导致对生产、业务部门员工的职责履行、目标达成情况不能及时评价;业绩好坏得不到合理奖惩,这样何谈改进提升?!于是乎,出现案例中的情形则是必然:怨声载道,绩效考核成为空话。2、企业内耗增加:这样的两张皮,导致职能部门和生产业务部门之间很大矛盾:生产、业务部门认为职能部门检查太多,找麻烦,认为自己总是在帮职能部门的忙,而职能部门也抱怨生产业务部门不配合。出现问题就相互推诿指责,导致问题找不到责任人,不了了之。3、管理者变成业务员:考核最终的权力交给了职能部门,直线部门失去核心的管理功能,导致热情下降,责任心消失,时间一长,这些管理者就变成业务员,做自己的事情,对下属行为不管理,结果不负责,听之任之,放纵了下属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管理技能倒退!4、企业文化变得不健康:考核结果运用上和奖惩挂钩,搞不好就得罪人,职能部门的人也很聪明,为了不得罪人,经常走中庸之道,合稀泥,采取人治而非法治,只要不犯原则性和方向性错误,员工的考核结果都能得A或者S,老好人成为公司最大受益者,进而导致公司团队不思进取、缺乏责任。绩效考核变成空壳,奖优罚劣成为水中月、镜中花。问题二:哪些原因导致了“考核与管理两张皮”?1、规章制度缺位:案例中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没有完善的责权划分,员工做得好不好,缺乏相应的激励奖惩机制,同时也缺乏有效的培训,让员工认清自己的角色,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如此一来,在公司层面就没有系统的规划,员工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自然就不清晰。必要的检查是必须的,但日常监督不能代替考核,靠人盯人来管理,结果会因为标准不一、考核主体混乱、感情色彩等因素让员工对公司权威失去信任。所以,这是出现两张皮的根源。2、职能部门存在管理越位:要知道,职能部门的工作重心是监督与服务,服务功能大于监督功能。一般而言,职能部门是通过对主管的监督检查和配套服务,促使员工朝着公司期望方向努力,而不是越俎代庖,提直线主管来考核员工。可是,因为权力欲的作祟,很多职能部门把自己定位在监督者上,当自己是纪委、审计部、法院、公安机关,且不断强化这种作用和权力,却很少为生产业务部门的发展而服务。这样一来,职能部门就做了很多不该做、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实际上,真正应该监管的事情没有做好,譬如规则建立、问题防范等等。再者,因为对全体员工检查工作的量很大,造成职能部门不断扩大规模,机构臃肿、冗员充斥。3、直线主管角色错位:生产业务部门主管没有真正理解自己的角色与定位,喜欢做具体事,忙着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样就导致把不该授权的工作放手给职能部门。有些主管不认为部门内的问题比如质量、下属绩效等是自己应该负责的。同时,实际中,很多公司主管的工作与下属的工作没有实现有效关联,两者之间互不搭界,各忙各的。再者,很多生产、业务部门主管是从生产骨干、业务骨干、技术骨干中提拔上来的,就导致这些人以钻研业务忙于救火,甚至解决下属的难题为乐趣。
常诚
发表于 2011-9-24 23:25:35
本帖最后由 常诚 于 2011-9-24 23:29 编辑
总结之二
问题三:如何解决“考核与管理两张皮”?从两个层面系统解决:一、理念层面做到:1、缺位的补位:也就是完善标准,明确责任,哪些工作是职能部门负责,哪些工作由生产业务部门负责,双方负责到什么程度,对违反现象有什么惩戒措施。也就是有规矩才能有方圆,通过建章建制,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2、越位的归位:尤其是职能部门要转变观念,消除权力欲,树立服务观,为各个部门提供辅导和支持,牵头处理生产业务部门的共性问题,有力支撑生产业务部门的工作。3、错位的正位:生产业务部门转变自己的观念,强化管理职责,切实履行对部门的运行全盘负责。不仅是个人自己达标,还要做到团队达标,消除个人英雄主义,通过下属来完成任务。二、措施层面做到:1、员工培训:建立规章制度容易,写写就出来了,但是要把规章制度的内容深入人心,扭转他们心里的陈旧观念,让他们通过培训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2、职位分析:通过职位分析形成职位说明书,具体说明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对生产业务部门主管而言,必须对部门管理全盘负责,确定目标、对下属指导培训监督考核的责任。同时要求下属完不成任务,相关部门主管要承担连带责任,做到从书面和制度上厘清责任。3、组织结构梳理:这是为了对职能部门和生产业务部门明确界定职能,清晰明确的责权利关系。原则是:职能部门以协调监督和支持服务为主,对公司重大事件分析检查,侧重事先防范和事后处理,检查的是人人通用制度;员工业务的管理是生产业务部门的职责,生产业务部门负责对下级核心职能和目标履行检查督导,部门日常工作由直线主管负责。4、设置指标:在考核指标上,直线主管不仅有具体的业务指标,还要有相应的员工培养指标、与下属的连带指标等等,这样捆绑在一起。职能部门要有相应的服务指标、业务支持指标、员工满意度指标等等,由被服务的生产业务部门参与考核,如此一来,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则被强化。5、共同指标:比如员工流失率、质量、技术等指标,职能部门和直线部门都有管理责任,需要共同承担,则根据双方在工作中承担的比例,在指标设计上要设计相应的权重。这样做,目的就是促使双方都能从大局、全面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时期双方告别对立,坐下来共同商议,站在一个壕沟一个战线上做到双赢。6、考核流程:按照谁下达任务谁考核的原则实施。也就是:直线主管给员工下达指标,同时要考核员工的完成结果,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职能部门;职能部门需要确定公司整体考核的原则和标准,培训员工如何考核,汇总部门的考核结果,反馈考核结果给公司决策层。直线主管对下属的职责和目标就能实施有效监督,并能根据不足进行辅导和培训,成为真正的管理者;职能部门就避免了外行检查内行的尴尬,摆脱了两张皮。7、激励措施:激励措施一定要紧急挂钩,促使员工改变自身行为,适合公司要求,进一步把两张皮变成一张皮。 再次感谢参与者的参与与分享!
~~#幽蓝#~~
发表于 2011-9-24 23:42:07
感谢楼主,搬个板凳好好学习~~~~{:5_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