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是海 发表于 2011-10-19 17:25:21

为了米,为了家人这两个字,我就抛砖引玉了
这批中层在公司存在的问题和影响:
1.在其位不谋其政。占着中高层位置,凭着打江山的资格,很多都是准备养老或不作为的;
2.在其位而少其技。随着公司的2次创业带来的技术更新,管理变革,文化冲击,他们的知识、技能方面已经跟不上公司发展的步伐;
3.欺上瞒下,借机打压。对上顾左右言其他,对下贪天之功,并时不时打压新人发展;
4.论资排辈,自我利益优先,“我当年和老板怎么怎么样”是口头禅,也是恼羞成怒之时的常态
5.基于以上的还有未一一例举的问题,导致现在公司的氛围和文化紧张、脱散,老员工占着位置不做事,还为新人的发展制造阻碍,对于新员工待遇比他们高的还愤愤不平,新老员工两极矛盾显像。
公司运转效率不大,不管投入多少财力和物力,看起来不论是机制、体系、流程还是其他工作都是做到极致,可总会感觉有种使不出力,发不出劲的现状,或许其他因素很多,但至少楼主说到的这个问题,占了相当大比例,甚至是重要原因。哪个老板都不傻,或许他也早看出了是这批人的原因,但基于“过河拆桥”“扼杀功臣”的一些想法,也怕公司大的动荡,老板也是明知其中苦,但不知如何解苦。

解决的本质和指导思想------劳动力转移

解决的措施之一:成立商学院,让这批人进商学院做讲师
知识、技能落后了,但经验和阅历并不落后           此为用人之所长
平时让学习和充电和指导下属老以工作忙为借口,那做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总能潜移默化的去提升  此为变被动需求(能者为师,要想做老师必须比学生强吧,刺激他们主动去提升,同时也抓住这批人好面子心理)

这样既公司也没有大的动荡,也照顾了功臣,公司也能为商学院找了一批师资,或许运气好,有些还真能发挥余热,老当益壮。别小看他们做讲师,因为面子和自尊,他们会把平时留下的东西当场拿出来分享;新知识和技能不行了,但流程或工序运转的一些衔接、待人接物的方式、谈判沟通时的老练、看待事物的深度、对老板的知遇,真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只是在原岗位很难在找到触发点而已。

这样做需要注意的重中之重是
a.对这批员工的方针,明着是安了商学院院长、副院长的职务,但实际一定要他们感恩,是因为自己跟不上步伐了,老板和公司给与的人性化照顾。
b.对这批人待遇的重新分配,总额要保持原岗位水平上下,但可调整其薪资结构,按基本薪资+课时数这样的模式进行,总额保持,是为了安抚他们情绪和想法,结构调整是为了能多劳多得,那些不感恩还仇怨的,那估计只拿几天基本工资,也该走人了。
c.做好新员工的工作,淡化新老矛盾,让他们觉得老员工身上还是有很多优点的,能为公司,为自己真心去向他们学点东西。   
d.怎么去做,何时做,分批转移还是集体转移,他们讲什么课合适,怎么去正负激励,该掌握什么分寸,很多细节必须把握好了这件事才能做成,做好。

解决措施之二:成为智囊团---总经理顾问
道理和第一个差不多,只是发挥余热的方式不同而已,前者余热直接给与员工,大家能感受到,也逐渐可能认同他们,后者余热是给了老板,一般员工可能感受不到,甚至觉得没本事,不做事的怎么越做越高了。

解决措施三:发展边缘性小型产业
可以由公司或老板本人出资另外成立个小型公司,以本公司所处产业链后端和不相关产业为好,这样既能解决了劳动力转移,也并非全部辞退,同时做好了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

这个办法需要计算成本,做SWTO分析。简单说至少要知道如果不转移带来的公司效率滞后成本,成立新公司转移出去的成本。
举个例子:房地产公司遇到这种情况,成立个小型物管,砖厂,搅拌站类似的,不仅没坏处,好处多多,一举数得

暂时就这三种办法吧,只要你想,总有办法解决的,只是一个劳动力转移涉及利益分配的问题。

markkk2010 发表于 2011-10-19 17:33:56

1、造成这种现状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学习制度缺乏甚至没有;
@企业缺乏竞争氛围;
@开朝元勋进入思想稳定期,学习能力下降,学习动力也没有了。
2、如何改变这种管理现状?
@制度完善,将学习、培训与绩效考核、薪酬挂钩;
@引入竞争机制;
@一把手意志体现。

cy4567 发表于 2011-10-19 17:34:00

首先,如果老板只是说改进,但并没有行动和支持的话,还是按兵不动吧。
如果老板下定决心已定要改,并能下狠心,那就可以坚定的执行,从外引进人才,一方面做后备力量培养,一方面给现有人员一些压力。
概括来说,就是支持碧云阿叔的观点。

禹志 发表于 2011-10-19 17:39:22

本帖最后由 禹志 于 2011-10-19 17:44 编辑

本案例话题虽大,却很真实,确实有一些发展中的民企存在类似情况。
造成此类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企业老板可能存在与中层有亲朋戚友、同学等裙带关系,对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中层干部,无法下手开除;
2  老年化的中层干部,确实对企业和对老板之前都很忠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企业老板下不了手;
3  正因为中层在企业内服务年限长,致使企业新人难以获得成长,新职业经理人难以在团队立足;
4  企业缺少造血机制,育人机制;
5  可能在企业创业之初,由于企业所处行业或产品性质决定:管理层人员必需稳定,求稳是关键,所以造成新人进不来,或企业老板不敢换人;
。。。。。。。

如今,公司处在扩张期,要大发展了,这批中层成了绊脚石,需要改造,革新和清理了,以下五招可以借鉴:
1  对所有中层分批分次送出去进行培训,(让其见识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培训完毕后进行正规考核,对不合格者进行调岗或辞退处理;
2  企业HR部门要建立人才培养规划,在培育老中层的同时,引进新人并不断培养有能力的基层干部脱颖而出;
3  在扩张和发展当前,企业老板和高层需召开公司动员大会,大刀阔虎进行改革,设定竞聘机制和激励机制,对那些不入流或融不到新的管理制度中来的顽固份子中层进行淘汰;
4  对具有丰富工作经验,表现突出,愿意做出改变,顺应变革,且具有改变成效的老中层干部进行榜样激励或职位提升,以示激励;
5  企业老板或总经理必须先从自己改起,从自己做起,以实际管理行动影响中层老干部,做到带动一批,影响一批,杀掉一批;     
      总之,在实施变革时,企业高层和人力资源部要先设定中层管理革新计划,有的放矢,并且要循序渐进,先动员,调研,了解;然后建立激励机制和新的管理机制,再有针对性进行培训教育改造,同时做好梯队人才培育,稳定是前提,革新是目标,机制是手段,发展是归依,通过一年左右时间,就可以改造好了。


糖糖2003 发表于 2011-10-19 17:43:34

这种状况估计很多中小型企业中普遍存在吧
个人觉得一下子换掉有点说不过去,毕竟这些员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要想新鲜血液尽快注入也不是一天二天的事情。
建议先招聘后备人员储备,对于中层人员组织内部培训,培训完后可以实施考核,对于考核不达标的人员可以换岗,后备人员慢慢上任。
不过这些都要经过高管的同意才可操作。

思念是海 发表于 2011-10-19 18:17:33

其实以上方法我是同时操作过的
某地产集团的案例,那最典型的改革后是集团总经理顾问,负责砖厂筹备组,后来分管砖厂。同时还是商学院荣誉三星讲师
高帽子一带,午饭都不吃和年轻人讨论问题,呵呵
其他的有的是转岗,有的自动离职的,有的进了砖厂的,有几个女的去了商学院做专职老师的,有的培训和做了思想工作后慢慢走入正轨了
剩下2个头发都白的了,实在没办法,电脑都不会开机的,让去职工幼儿园当园长了;P

天青色等烟雨 发表于 2011-10-19 20:37:51

我个人认为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在于,老板没有重视人员的储备与培养。可以考虑下通用公司韦尔奇的做法,替补机制,任何员工的升迁必须培养出一个自己本岗位的替代者,同时将这些人头衔给高点,工资保持不变,逐步慢慢的替换出。

青竹仙 发表于 2011-10-19 21:06:47

其实是领导层的懈怠造成的。管理中激励机制出现问题,需要变化和创新,也需要引进适当新人,做到激励在位的,重用干事的,打击无为的,缺一不可。仅供参考。

山村牧童 发表于 2011-10-19 22:44:00

先静听诸位的高见!

风随我动543 发表于 2011-10-20 08:38:56

在网站 上或者报纸上发布这些岗位的招聘信息。肯定会提高工作积极性{:5_228:}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改变这种管理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