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sj 发表于 2004-12-7 14:39:00

S公司的尴尬

S公司是省内一家大型的外贸集团公司,历经20余年的创业,由原先的几张办公桌发展到今天的拥有400名固定员工,上亿元的固定资产,成绩斐然,深为同行人士的广泛认可。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业内人都将S公司戏称为“人才培训学校”。
五年前,S公司的进出口总额已达到骄人的业绩,  但是,似乎至此S公司再也未能在业绩上有较大的突破。  而且,一批又一批随同S公司共同成长的骨干员工不约而同的纷纷离开S公司。  这些昔日的创业者,S公司的功臣们,在离开S公司后, 都多多少少带走了有多年交道的客户。
同时,五年来,S公司在省内各大报纸上陆续刊登了几十篇的招聘广告,广泛招聘各类人才,  从专业翻译,到资深业务人员;从文秘人员, 到独资工厂管理人员;从工程技术人员,到证券从业人员……
S公司的“门槛高”在行内是出了名的。每一位应聘候选人都必须具备:名牌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  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出色的外语应用能力,完备的知识结构,……事实上每一位被聘的S公司员工都具备了相当好的个人素质,这也是S公司在行业内“颇具盛名”的原因之一。
一批又一批的新手充实到各个业务岗位,新手们随即满怀热情,冲劲十足地投入工作,并且在工作中逐渐成长起来,  逐渐弥补了由于老客户流失而造成的损失。与此同时,新手们也逐渐成熟为“老手”,而这些成长起来的“老手”们似乎失去了当初的那股劲头,开始有了烦恼……
不可否认,五年来S公司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原先单纯的进口与出口业务。在原先没有涉足的领域,如成套工程项目,国内贸易等,  也形成了可观的规模与影响。  同时,在资本运作方面也有较大的进展。
事实上,  S公司在其主业(进出口业务)上的状况是:一直原地踏步,总体业务规模没有增长,存在“业务流失”与“业务增长”大体相当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这些“增长的业务”来源是新开拓的市场和客户。这些开拓,无一例外,都是由S公司现存的业务骨干人员带领“新手”们,耗费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辛辛苦苦”争取来的。开发的成本相当高。
  经历了若干次“辛苦”的开拓,“新手”们在其中获得了最初的经验。S公司给每一位新聘人员一“新手”都提供了充足的发展机会。“新手”们被派遣到国内各个相关的专业展览会,展销会,“新手”们在其中对具体的商品的到了感性的认识,对相关行业也有了较为全面的初步认识;然后“新手”们被派遣到各个相关的供应商进行长时间的学习,他们还有机会拜访国外的客户,了解客户的需求,  了解目标市场。  一般,  他们在历经了4至5年后,都已转变为有经验,了解市场,了解供应商,了解相关行业,得比较成熟的业务骨干。
这些年轻的骨干们的共同特点是:
1、刚从学校毕业即进入公司工作
2、正式工作前,S公司给予了为期30天的培训
3、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认识模糊
4、对S公司的公司目标没有概念
5、对工作十分认真投入
6、年轻人之间经常沟通
现在S公司面临的是这样的一个难题:S公司的“吸引力”对于这些逐渐成熟的业国骨干似乎显得越来越弱,相当部分的骨干们不满足于现状,并越来越趋向“跳槽”的倾向。S公司越来越像一所“高级人才培训学校”。人才在公司培养以后,还没等到做出大的贡献,人才就“毕业”离开S公司这所“学校”了。

针对这样的状况,你认为S公司应该维持现状,还是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泥兔 发表于 2004-12-7 17:39:00

当然是不应该维持现状

到一定阶段员工跳槽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骨干员工纷纷离开公司,那就应该赶紧从企业自身找原因并且补救了。针对这些年轻骨干们的共同特点,以及S公司的具体情况,偶认为应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企业文化的建立,对于一个有20年历史的成功企业来说,应当具备了比较成熟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要适时将自己的企业文化形成系统,并用文字具体起来,公司的骨干都是刚毕业就进入公司的,还没有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应当比较容易把公司的理念传承下去;
二、培训,虽然S公司在员工正式工作前,给予了30天的培训,但培训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员工在发展到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相应的培训,并且在培训过程当中和员工的工作当中,要时时灌输公司的企业文化,并由员工传达给客户,这样客户就会把员工的素质看作企业的素质,不会出现跟着员工流失的现象;
三、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员工发展到一定阶段,除了收入以外,自然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如果公司不能提供相应的空间,会导致员工寻求更高一层的发展;
四、公司年轻人多,那么经常举办一些团队活动,有利于营造具有归属感的气氛。

春江花月明 发表于 2004-12-8 17:29:00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同意楼上的观点,要抓好企业文化灌输、员工培训和职业生涯设计。
补充一点:文中提到业务流失与业务增长相当,换句话来说,每次老员工的流失都会带走熟悉的业务,而一般来说新开拓业务的成本绝对要远远高于维系旧业务,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虽然总体业务额可能会不变,但对S企业的利润率会有很大影响。建议加强客户关系管理(CRM),以公司的名义而不是以业务人员个人的名义去跟客户打交道,尽量多地抓住老客户。
在给出的文字中没有提到员工晋升瓶颈问题,其实如果S公司的人员流动率一向比较高的话,对于新进员工的晋升反而会是件好事,关键只在于要做好各岗位接班人计划。
其实,个人觉得,如果员工是在工作四、五年后才离职的话,是比较正常的行为。因为员工在一个企业工作时间太长是有倦怠期的,以新鲜血液进行补充,既提高了工作绩效,又有利于降低整体薪酬成本,也没有什么坏处。

mirstchw 发表于 2004-12-10 13:44:00

同意楼上的观点

另外,我认为企业应该建立长远的战略发展计划,将长期的战略发展计划输入到员工头脑里,让员工能够由此建立自己的发展计划,而且是跟公司紧密相关的,这样才能建立员工自己的信心并得到归属感。

lydia1981 发表于 2004-12-10 15:45:00

RE:S公司的尴尬

我认为应该有预见性做好前期准备!◎

我的雨 发表于 2004-12-12 10:13:00

及时弥补,尚且不晚

其实S公司面临的问题在国内许多公司也同样存在,只不过轻重程度不同而已。人员流动是正常的,但骨干人员频繁流动或者流动意向日益趋强则不是个好的兆头,建议S公司在保持目前原有客户量,维护公司在本领域内领先的前提下,重点从公司内部管理体系中寻找切入点,建立长期培训、晋升机制及人才安抚政策,让在公司的员工不断增强公司认同感,树立员工在企业内是在“干事业而不是做工作”;同时挖掘企业20年来不断积淀的文化内涵,寻找代表企业文化认同的员工代表。我想通过不断的、循序渐进的开发,会逐渐稳定绝大部分劳员工的。

浅井 发表于 2012-1-31 10:18:01

S公司的尴尬(讨论案例)

S公司是省内一家大型的外贸集团公司,历经20余年的创业,由原先的几张办公桌发展到今天的拥有400名固定员工,上亿元的固定资产,成绩斐然,深为同行人士的广泛认可。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业内人都将S公司戏称为“人才培训学校”。五年前,S公司的进出口总额已达到骄人的业绩,  但是,似乎至此S公司再也未能在业绩上有较大的突破。  而且,一批又一批随同S公司共同成长的骨干员工不约而同的纷纷离开S公司。  这些昔日的创业者,S公司的功臣们,在离开S公司后, 都多多少少带走了有多年交道的客户。同时,五年来,S公司在省内各大报纸上陆续刊登了几十篇的招聘广告,广泛招聘各类人才,从专业翻译,到资深业务人员;从文秘人员, 到独资工厂管理人员;从工程技术人员,到证券从业人员……S公司的“门槛高”在行内是出了名的。每一位应聘候选人都必须具备:名牌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出色的外语应用能力,完备的知识结构,……事实上每一位被聘的S公司员工都具备了相当好的个人素质,这也是S公司在行业内“颇具盛名”的原因之一。一批又一批的新手充实到各个业务岗位,新手们随即满怀热情,冲劲十足地投入工作,并且在工作中逐渐成长起来,  逐渐弥补了由于老客户流失而造成的损失。与此同时,新手们也逐渐成熟为“老手”,而这些成长起来的“老手”们似乎失去了当初的那股劲头,开始有了烦恼……不可否认,五年来S公司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原先单纯的进口与出口业务。在原先没有涉足的领域,如成套工程项目,国内贸易等,  也形成了可观的规模与影响。  同时,在资本运作方面也有较大的进展。事实上,S公司在其主业(进出口业务)上的状况是:一直原地踏步,总体业务规模没有增长,存在“业务流失”与“业务增长”大体相当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这些“增长的业务”来源是新开拓的市场和客户。这些开拓,无一例外,都是由S公司现存的业务骨干人员带领“新手”们,耗费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辛辛苦苦”争取来的。开发的成本相当高。经历了若干次“辛苦”的开拓,“新手”们在其中获得了最初的经验。S公司给每一位新聘人员——“新手”都提供了充足的发展机会。“新手”们被派遣到国内各个相关的专业展览会,展销会,“新手”们在其中对具体的商品的到了感性的认识,对相关行业也有了较为全面的初步认识;然后“新手”们被派遣到各个相关的供应商进行长时间的学习,他们还有机会拜访国外的客户,了解客户的需求,了解目标市场。一般,他们在历经了4至5年后,都已转变为有经验,了解市场,了解供应商,了解相关行业,得比较成熟的业务骨干。这些年轻的骨干们的共同特点是:1、刚从学校毕业即进入公司工作;2、正式工作前,S公司给予了为期30天的培训;3、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认识模糊;4、对S公司的公司目标没有概念;5、对工作十分认真投入;6、年轻人之间经常沟通。现在S公司面临的是这样的一个难题:S公司的“吸引力”对于这些逐渐成熟的业国骨干似乎显得越来越弱,相当部分的骨干们不满足于现状,并越来越趋向“跳槽”的倾向。S公司越来越像一所“高级人才培训学校”。人才在公司培养以后,还没等到做出大的贡献,人才就“毕业”离开S公司这所“学校”了。针对这样的状况,你认为S公司应该维持现状,还是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丶伤伤 发表于 2012-1-31 10:48:51

我相信S公司出现的状况如今又很多公司也面临着相同的情况...简单的概括是缺乏人才管理方面的制度和经验..
如要说的详细点便是缺乏对80、90后员工管理的经验...这批年轻的员工往往在前期是有冲劲的,但随着时间的消磨、现有公司对自己的培养以及公司资源没有更新等情况的存在,导致其从迅猛的狮子变成温柔的小猫咪...到最后结果必然是跳巢...
如果是我 ,如公司本身的资源无法进行更新或者补充,那只能从部门管理人员对80、90后员工管理管理技能方面入手...90后员工已经批量上市 ,他们更多存在的是叛逆心理和不满足心理...对自己的要求虽然很高,但往往是无法让自己满足的...管理他们更应该像朋友一样的关心,对他们的管理绝对不能存在像家长管小孩纸这样的情况存在 ,更多的是学长对学弟、学妹的培养与教育....
在提高部门管理人员对员工管理的能力同时 ,也会想高层领导提出建议...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尽量的留住这批人才 ,并不断的在现有公司资源基础上进行创新...设立“绿色通道”让年轻员工给公司,给公司产品不断的提意见!

浅井 发表于 2012-1-31 10:58:28

丶伤伤 发表于 2012-1-31 10: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相信S公司出现的状况如今又很多公司也面临着相同的情况...简单的概括是缺乏人才管理方面的制度和经验..
...

目前我们公司也存在着这种情况,在行业排名也是前几名,但技术人员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年轻员工,都利用公司名声把公司当成了跳板,很是头痛

beeyao 发表于 2012-1-31 11:18:57

我也遇到过类似的公司,其最大的问题就是工资水平没上去,这是也留不住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S公司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