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优股”和“潜力股”,HR招聘时如何优先选择?
都说招聘难人才难得,而某公司招聘主管小刘年后发愁的第一件事却是人才太多,难以取舍!这不,前两天招聘的一个岗位,应聘者颇多,其中有两人让小刘非常满意,甲有多年工作经验,且其个人技能和工作能力与小刘招聘的岗位需求完全匹配,进公司就能直接上岗工作,是被很多人看好的“绩优股”;乙是刚毕业不久的本科生,综合素质和未来潜力十分优秀,并且年轻可塑性强,适合企业未来发展,是不可多得的“潜力股”。但由于该岗位只招聘一人,所以小刘还在犹豫到底选择聘用谁。同样作为HR的你,你在面临这种情况时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会优先招聘谁呢?
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企业,可能会有不同的需求,请结合你自己公司的情况,来选择支持的观点,给出你的辩词,来参与本次辩论。辩论的目的,不在于输赢,而在于明理。
“绩优股”
招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只招适合的人。只有能够为我所有,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才是我们需要的人。而那些优秀的有潜力的人才,如果不能够快速投入使用,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那些所谓的未来发展都是镜花水月。做HR的你,有可能都熬不到“潜力股”发光发热,你就已经离开公司了。只有把握住“绩优股”,脚踏实地去为企业创造价值,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潜力股”
优秀的人才必定是企业的第一选择。在HR眼里,“潜力股”就是能够快速适应环境,积极学习主动上手的人才,只要优秀,在好的企业就绝对能发光。如果说优秀人才用不到实处,发挥不出才能,那只能说是公司体制存在问题。“绩优股”带给企业的是当下利益,而企业想获得更长远的价值,就必须把握每一支“潜力股”,将潜力挖掘出来为企业所用,才能促进企业进取。
只招适合的人。只有能够为我所有,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才是我们需要的人。 绩优股的性质和现金牛一样,有眼睛的人都看到得到。我想说在招聘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如果企业没有绝对的实力,一般面试第一第二的人尽量不要选择,因为不只是你看到了这么优秀的人才,别人可看的到,所以这类人才才是选择的主动方,HR们很有可能会被涮,另一方面,现在的“绩优股”在很久以前是某个公司的“潜力股”,一旦在你身上看不到他们所谓的前景,就会像现在一样跳巢,所以不到迫不得已不建议外招“绩优股”。
而潜力股才是HR们应该着重关注的人群,他们现在的资本并不高,在招聘环节上可以为公司节省很大一部分资本,潜力股之所以重要在于“潜力”二字,只要在后续的培养中投入够多的感情,潜力股就会成长为现金牛,而且在长时间的感情培养中,忠实程度应该远远大于“绩优股”。
综上,尽管在“潜力股”和“绩优股”所表现出的短期价值来看,“绩优股”占据了一定优势,但是从长远角度考虑,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重视“潜力股”的培养,我想这也是各大企业不惜重金举行校园招聘的意义所在。 公司小选绩优股,公司大选潜力股。 很多潜力股,企业辛辛苦苦培养了他,当他真的能为企业做贡献的时候,会选择给予待遇更好的其他企业。还是绩优股来得实在吧。 我们企业的用人标准是德才兼备,德在前面,所以人品是首选。 既然两者的稳定性都没办法确认,那么马上上手的绩优股还是第一选择,潜力股风险太大。
从企业成本来说:绩优股能马上上手,但是付出的薪资相对较高,短期来看,效果还是明显。
后期发展:绩优股也可以成为其他岗位的潜力股。
个人建议选择绩优股 说实话,不一定,案例没有说小刘招聘的是什么岗位。就看是什么具体的岗位了。有的岗位应届生好些,有的岗位还是有工作经验的好些。
我们公司选人的标准之一是稳定性,老总最看重。工作五年以上的才叫老员工,工作十年以上的才叫骨干员工。 好多老板看重的是眼前既得利益,但是忽视一个问题,就是绩优股员工会携走客户去和公司要干股,变成所谓的“明星销售”“明星员工”“明星管理人员”,自认为公司没了自己不行,但是不去想是公司给他这个发展平台来让自己舞蹈的(有老实、踏实、本分的特例,但不多,大家不要吐槽我。)但是潜力股不同,我认为潜力股对公司抱着自己的梦想、有一定的感情,是公司培养了自己,与公司共进退,不可多得。 本帖最后由 yaoming3 于 2014-3-4 20:22 编辑
中立!
一切向钱看。
钱多选绩优
钱少选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