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图》,你怎么看?
转载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标准》本帖最后由 k923 于 2015-10-9 09:22 编辑
图中“企业目标”包括各类目标,如经营战略目标、经营短期目标、外部社会效益目标、内部合谐目标等等。“企业目标”是企业最核心的目标及行为宗旨,即企业内所有行为均应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当然,合法性是其必要条件。 给楼主赞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我现在就是在做这个管理标准。楼主是否有已经完成的文件共享下? Jacklam007 发表于 2015-10-3 09: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给楼主赞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我现在就是在做这个管理标准。楼主是否有已经完成的文件共享下? ...
这一标准已于2007年写完了,很愿意共同探讨。 图中“人力资源方针、目标”指在上述企业目标的前提下,人力资源工作应围绕展开的工作方向,这一方向应强力支持上述“企业目标”,并且此工作方向相对于操作层面是宏观的、方向性的。 明确“人力资源方针、目标”后需要对人力资源各大模块进行总体说明,同时也为各大模块构建了基础的框架。为具体的制度提供了指导性意见。这就是“人力资源政策”,相当于国家的宪法。 “人力资源委员会”是一个虚拟机构,主要代表公司管理层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以及行使权利。因此它更多的是代表管理层的利益。相当于美国的参议院。他们会不时提出“议案”,供全公司讨论,当大多数同意时就可以成为“法律”,也就是公司的制度。当然,多数时候不经讨论就直接生效了,毕竟公司是人家的嘛!但这通常不是好事,长期来看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尤其是竞争激烈的时候。正因为这样,就更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标准》来规范,有了《标准》尽管管理层仍然可以不按正确的思路执行,但他们却不能说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 关于“员工满意度调查”想多说几句。其实这里斟酌很久的。按说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依据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层,一是全体员工,管理层的代表是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而代表员工的应该是工会,但左想右想,在中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工会无法对制度的制订产生任何作用。而相应的一些开明的企业管理者则使用类似“员工调查”这样的手段实现同样的目的。因此我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将“员工满意度调查”作为管理制度制度的依据是适当的。但是这必将影响“管理体系图”适应西方世界,所以这里需注明,应用于西方世界时“员工满意度调查”应改为“工会”。 “岗位管理体系”指同工作岗位的建立与变更直接相关的工作模块集合。这一概念不要求单独文件进行定义和说明(是否需要视企业情况而定)。但每一具体工作模块都应该有明确的定义和说明,并且相关文件应分为三个层级,即程序文件、作业标准、表格和记录。简单的说,程序文件规定应该做什么,作业标准规定如何做,表格和记录则提供了运行的证据。备注,这里所谓程序文件与作业标准使用的是ISO(国际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称呼,在国内部分企业习惯称呼为规章制度与作业指导书。 “组织机构”或者叫“结构”、“架构”,是公司化运作的基础,似乎是每个企业所必然完成的工作。之所以讲“似乎”,是因为我确实看到一些公司并不认为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他们总是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随便先建立几个部门,随后又经常地大改特改,以表示不断与时俱进的决心,而事实证明这样的企业通常撑不了几年。原因很简单,组织机构的变动就像把一支军队打散了再重新组合,敌人听到后自然会欢欣鼓舞。当然,到了该变的时候是应该果断变化的,只是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