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0-7-19
- 注册时间
- 2006-4-12
- 威望
- 0
- 金钱
- 641
- 贡献
- 176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817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589
- 主题
- 499
- 精华
- 1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6-4-12
- 最后登录
- 2010-7-19
- 积分
- 817
- 精华
- 1
- 主题
- 499
- 帖子
- 1589
|
余世维的培训风暴% z! l: y4 _% c7 F2 h0 a! x
; o2 [- U( a2 \
——中国企业培训的盛宴还是泡沫? 7 J8 ^$ q/ u' M ~0 R s
" N( G' c: e9 a: h; p) `, {; q9 G
这年头,在企业管理和企业培训这个领域里,余世维大师是大红大紫的人物。相比风头正盛的章子怡、善于炒作的芙蓉姐姐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余世维的培训培训、书籍和光盘资料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中国企业市场,一时间弄得满城风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他竟成了中国大陆目前身价最高的管理演讲师,甚至荣登“中国培训大师第一名”的宝座,且迟迟没有倒台。好多人都称他是华人最权威、最资深的实战型培训专家之一;还说具有演说家的风采,战略家的气度,学者型的才华。尽管商学院里的教授们对之嗤之以鼻,戏称之为“管理相声”,但其短短时间红遍全中国、享誉培训界,这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堪称是咨询培训界的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背后到底靠什么支撑的呢?
: C. w1 e" x+ K8 B/ |9 V0 Q9 J, e- i$ a5 V, M0 g
Y; K" W( E: T( }( K9 z7 B+ X
" x O4 t! L! a3 M让我们来欣赏余大师的真实功夫!听过余世维的培训或看过相关资料的人,对余世维印象最深刻的外在形象应该有两种:一种是头戴博士帽、身穿博士服、面容平和、目光睿智的儒雅学者形象;另一种是穿西服、打领带、谈笑风生、天南海北的成功商人形象。据他本人透漏他是美国佛州诺瓦大学公共决策博士,但是有人竟然说在美国这是190美元就可以买到的博士文凭。他又说自己是美国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学博士后,是英国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博士后,双博士后呢! 竟然又有人说:“这是虚的,博士后根本不是文凭,不是学位,拿来蒙外行人呢”。这些犀利言辞到底是捕风捉影?还是事实确凿?让人不解!难道还有空穴来风的事? 这背后的真实到底是什么样?难道真的如他人说的那么不屑?事实胜于雄辩,看看身穿西服的余大师的表演不就知道了!; E$ z1 u4 b, g! c+ W; }! |8 K) A! m
8 [8 s `, s& @: k/ |1 ^$ T$ d# o$ j2 ~' d( D" E0 \# u# i; X* K
2 J6 B; e# @2 ^9 _/ P6 J无论是网上流传的免费资料,还是街上卖的廉价光盘,又或是在培训现场真人版的余世维,演讲时他惯用的道具就是一台幻灯机、几张幻灯片。演讲拉开序幕,案例教学正式开始。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噼里啪啦摆出许多雷同的例子,生猛不忌、雅俗不分,什么喝牛奶啦,做运动了、窗帘美了,此时此刻,世间万物皆来献身,都能和企业挂钩。如果不是他本人说是做企业培训,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在开故事会呢!为了给企业找出路,反复列举企业案例,而这些案例的大部分竟然是由助手从一些报刊杂志收集或直接照搬西方的企业案例。而自己本人根本没有深入研究。# g. u) ?# P4 w) h. s; c: V
4 t3 t- v6 I/ k _1 I- B# T8 Q7 F9 A如果抛开上面的这些不说,可以说余先生的演讲还是相当精彩,时而神采飞扬,时而动作相伴,大江南北、胡侃蛮聊,可听性很强的!但是做企业培训毕竟不是消遣娱乐。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结果,而不是热热闹闹的过程。不是“课上激动,回去不懂”就能解决问题的。余世维这样精彩的培训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是盛宴还是泡沫?
0 R7 Y1 h$ _* T
, l6 X. _' z: J; Z: P7 V9 z
' O& w, ?+ P+ [! v8 D
, P- P& B$ u6 [! V* q# r$ {真正有效的企业培训,是一种“能量”采集、传输、倍增放大从而提升企业整体活力的过程。事实上,任何新的“能量”以培训的形式注入到“企业机体”当中的时候,能否有效地被消化、吸收,最终转化为企业的“活力”。一部份取决于企业本身,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培训的过程!: X1 u9 j' K: @- h
$ o! `" I3 A* r5 S3 e" N; c8 c% {; s4 \0 u* c7 \! ^8 H
/ b j% f, }/ H0 t1 Y& G" `1 i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加剧,现代企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提高企业人才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就是企业培训。放眼当今的国内企业,在观念上开始重视培训的越来越多,实施培训的也不算少,但是,在培训效果上尝到甜头的,却并没有按比例增多。% U! t1 G& B0 ^: P* g2 ^
* F- f7 l) n- Y% j" \
' K( w# O2 ?/ b$ U- e: w R, e) c: W. W1 I4 K$ n9 e( U$ q; Q/ w
正如某些分析家所分析的“企业培训是中国的最后一块暴利市场,也是教育产业的一块核心力市场”,并且办培训不需要成本,只需要资源。一些人看准这个商机,纷纷登台!仅北京而言,培训公司从1996年的几家一跃到目前的数千家。据了解,这些培训公司大多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活也活不好,死也死不了。, v4 T& M- U4 e6 ?3 d
& `" l2 ^2 [" u6 L0 X+ k. u+ g* T% B% ~! h8 U) m4 B
{0 _4 g9 T/ ^;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培训市场,中国企业培训的雏形应该是MBA课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继美国的MBA培训热潮之后,中国的MBA课程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壮大。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大等等,相继有60多所知名院校纷纷设立了MBA课程。MBA 的招生也从1991年全国的百余人,到2001年达到了12173人。随着这些MBA人才走向社会,一些大型企业用了这些所谓的“天之骄子”“商界英雄”后,感觉MBA眼高手低、不切实际。于是,MBA 招生的热潮回落,不再像以往的那么火热,靠书本知识的学习培育职业经理人的时代过去了!& f& E! w2 b r. N* x% v" g
1 ]% y8 g4 Q, V- M* T" X4 ]3 m0 Z
; ^0 t9 L. A8 V! d7 `# J4 W
1 Y$ d1 n/ q% \- c" r1 }- e7 P5 }书本中出企业英雄梦破灭之后, 原来办MBA的培训的部门又嗅到了职业经理人的培训这块肥肉。各大学校开始办各类EMBA、CEO训班等等,且其市场占有率居高不下。据国内12省市平均值调查表明,占总体培训市场占有率26.28%中的18.53%。在每周六、日均可看到名牌大学的校院内停放着各类名车,这已经成为企业到名牌大学的一道风景线。这些培训的课程设置大部分围绕MBA的课程;老师也是几所大学的“组合”,同一品牌的课程每期的老师都有不同。据某重点大学总裁班的毕业生介绍,该班有的老师就是应付差事,到点就来,讲完就走,讲的过程也不管学生爱不爱听,也不管是否对路,自己讲自己的,甚至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造成刚上课时150多人,下课时就几个人。这种种都说明现有大部分大学在办各类培训班时没有系统组织师资、系统设置课程、系统深入研究课题、系统研究供需关系,而是为“挣钱”而办班。赶上“名师”空闲,其“名师”组合效果甚佳,遇到名师没空,东拼西凑,学生只好一走了之。EMBA的职业经理人的培训也成了一个华贵的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