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10-12
- 注册时间
- 2005-1-20
- 威望
- 103
- 金钱
- 4601
- 贡献
- 299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5003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789
- 主题
- 86
- 精华
- 1
- 好友
- 32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5-1-20
- 最后登录
- 2013-10-12
- 积分
- 5003
- 精华
- 1
- 主题
- 86
- 帖子
- 789
|
经常看到应届毕业生抱怨企业,诸如薪水太低、安排的岗位机械无聊、没有足够的培训和职业发展空间、不能施展才华觉得特委屈等等,或是应聘时抱怨企业不识才、不给自己机会、不该用社会标准衡量自己等等。而同时企业也在抱怨应届生,眼高手低、牢骚多、不愿从事基础工作、跳槽几率高等等。0 L2 o* ~3 z6 K" ?5 Z4 T
就和企业的关系而言,应届生确实处在弱势位置,所以舆论上难免会偏向应届生一些,但客观分析起来,其实问题往往更多的还是出在应届生身上。不能责怪企业看不起应届生,关键还是应届生的心态问题。" d) o3 A" W, ?2 d/ A$ B
先让我们回到原点。企业招募职员,其目的很简单:在某些岗位上需要合适的人担当起这些工作,创造出相应价值,为了让员工能为企业付出劳动,所以必须支付工资。这就是雇佣。
3 G4 |' |3 I/ R$ t# {# C然而,一些应届生从到企业的第一天起,就仿佛企业欠了他什么,什么“应该支付多少多少的薪水”啦,“应该提供多少多少的发展机会”啦,却忘记了雇佣的原生状态是一方先付出劳动,而另一方根据其创造的价值支付薪水。好的企业自会创造很好的组织生存空间,但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职场不过是劳动与货币进行交换的场所,作为雇员首先应考虑的恰恰是:我究竟能创造出什么价值?企业看重的是现实能力,对于多少年后这个人将具备多少潜力,企业并没有必要考虑太多,毕竟,能将应届生留住3年以上的企业本就不多,老板们心里都清楚得很。应届生就业后的心态不稳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某企业四年来共招聘一百三十多名应届本科生,除去今年新招的三十多名外,其余一百名应届生只剩下了二十名左右。现代社会迅速攫取财富、获得成功的神话越来越多,搅得大学生们的心里也越来越浮躁,而世界N强企业乌托邦式工作生态环境的宣传也使大学生们心怀憧憬,认为那才是企业应有的状态。
8 n' p& x! o" y: G我们无意劝诫大学生要安于现状,也无意要大学生压制自己的才华。但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最需要的却是能脚踏实地承担好本职工作的人,应届生在过多关注自己需求、希望企业给予理解的同时,又有多少目光投向了理解企业的方向呢?( j7 J) a& i+ x/ n1 |
现在很多应届生虽然嘴上表示得很谦虚,其实骨子里还是有些“天之骄子”的情结的。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往往认为目前这项工作不应该由自己来做、或者总是不满足眼前的薪水的原因。然而,我们可以很清醒地看到,现在企业里的职员大多也是大学生,在同等学历的情况下,却比应届生还多出很多工作经验。如果应届生凭借学校知识资源的优势,多了解了许多企业职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或许还有“骄”可言,然而现实是,学校的课程设置很多严重滞后于社会需要,反倒是企业中很多勤奋的员工因工作需要,不断在接触最新的专业知识和信息。可是很多应届生还是眼高手低,期望的薪水比这些前辈们的还高,或希望企业在一、两年内就能提供很好的岗位,否则就是“屈才”了。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好岗位”啊?1 d0 L* q* J" I. w+ M
还有一些人自认为在学校当过几年学生干部,就拥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了,岂不知在企业这种复杂状态的组织里,所需要考虑的因素、所即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要复杂得多,而处理事情所需的知识和技巧也要庞杂得多。见过一些这样的学生,实实在在的事情没见到做好几件,对公司的业务状况也未见得了解透彻了,却只喜欢整日清谈,对公司的管理现状指手画脚。. ^, u% ~6 i& F1 F5 d) h
有些应届生在学校老师的强力调教下,或许一时能摆正心态了,甚至能装出一副矫枉过正的“卑谦”模样(其实这也不是企业需要的),但不到半年,稍微能独自承担一些工作了,骨子里的一些东西便又冒了上来。2 U/ \6 S" @+ u7 c$ A8 |5 m
有些应届生总是说:你总要给我机会呀,不给机会怎知道我行不行?但是他们想过这个问题没有:给过机会以后如何?如果一切尽如人意,展现了才华,获得了褒奖和重用还好说,如果表现平平呢?很少有人会认为自己表现平平的,只会抱怨于老板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没有体谅到自己的辛苦云云,双方对工作结果认识上的差异,很快就堆积出一大堆矛盾。还有一种情形:确实做出了成绩,然后呢?企业就一定要给出意想中的奖励和提拔么?大学生们眼巴巴地看着,如果做出的这点成绩没有马上得到意料中的回报,可以想象他们嘴中又会说出什么话来。然而,对于老板而言,他可能只是认为这是你应当做到的,没有理由在为此付出薪水后还有额外给出什么,也没有必要在给出一项任务的同时给某个特定的人做出什么承诺,或者认为一件事情还不足以说明什么,应该再多观察一段时间。我们的大学生们有这样的耐心么?这又是个认识上的差异。+ Q. o/ W, c2 I3 Z; x7 T8 A
还有很多应届生质问企业:你们为什么不招收应届生?你们为什么不给我们机会?其实好的企业为了构建公司的人材梯队,肯定是需要定期招收应届毕业生的,同时不可否认有很多应届生也确实非常优秀。但需要严肃问一问自己的是:你是否这一人群中的一员呢?很多应届生能认识到目前自己的不足,同时也都拥有这样的自信,比如“只要给我多少年、多少机会,我将一定如何如何”,但站在企业利益的角度,有什么理由要老板们去冒这个险呢?我们可以看到,确实拥有显性才能的应届生(尤其在技术方面强,或拥有明显深湛专业知识的,所以在企业能马上被应用,甚至能填补企业的某些空白)被抢聘一空,其他的却不得不为就业而奔忙,这种存在的背后自然是有其合理性的。5 A/ e4 ?* V5 E
当然,这些还和目前大学扩招、学校课程设置滞后等诸多因素有关,但解决问题的一个基本思路是:少考虑客观因素,多从主观原因着手,要么真正调整心态,要么从进大学的第一天起就着实于积累自己的显性才能。而就业后,把自己和那些同样具备大学学历的前辈们摆在一条线上比较,不要总是成天抱怨。对于企业来说,确实没有理由认为应届生要与其他职员有什么不同,有人说应届生学习欲望强,可塑性强,(这或许是唯一能说得出的应届生优势了),可惜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学生自毕业时起(或者还没毕业时),心态已经老矣,仿佛已经看透了这个世界,很难再对新的东西产生兴趣了。如果连这最后的优势都丢失了,我们实在难以找出招募应届生的理由了。; [0 Q. `. [( \& V; ~& H
应届生因认识和心态上的误区,或因对企业管理内核的不了解(这是学校不可能学到的),造成了和企业天然的不和谐。可惜应届生们往往只希望企业方能有所改变。其实做人力资源的,或是做经理的,哪个又不是从应届生走过来的?我们都能理解应届生们面临的困境,我写出这篇文章的目的,也不是想贬损某个群体,而是希望能帮助应届生们更好地了解经理人的想法,为应届生们纠正职业心态提供一些思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