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7-15
- 注册时间
- 2004-8-26
- 威望
- 2
- 金钱
- 7337
- 贡献
- 515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7854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879
- 主题
- 620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4-8-26
- 最后登录
- 2013-7-15
- 积分
- 7854
- 精华
- 0
- 主题
- 620
- 帖子
- 2879
|
[center][IMG]http://0578job.com/2006/rcbjdc.gif[/IMG][/center]
上海精致化工有限公司需要招聘一名市场总监,负责公司整体市场策略的推广及产品运营。一个多月后,人力资源部筛选了7位候选人来参加面试,而其中的一个候选人陈亮吸引了高管人员及人力资源部的关注。
陈亮本科毕业后在山西太原的一个国有企业工作了5年,尤其是后期担任了3年时间的市场部经理。之后到了上海化工行业的一个民营企业做了2年的市场部经理,刚从那里离职。从学历、履历上分析,完全符合公司的需求。无论是做行业分析、市场推广方案,还是经历情景面试、无领导小组面试……陈亮过五关、斩六将,在综合评价中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候选人。
“当时,我们对陈亮的表现非常欣喜,都为公司有机会录用到如此优秀的人才而高兴。”人力资源部周洁回忆说,“但我们还是非常谨慎地提出,要最后决定录用他,还须做最后一件事情:背景调查。只要他过了这一关,就录用了。”
调查结果黑白分明
周洁把需要做背景调查的信息告诉了陈亮,取得了其本人的签字认可后,上门拜访了陈亮刚离职的上海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陈亮的上司及其二位同事,得到的评价是:该员工具有较强的营销策略、品牌规划能力,拥有良好的客户资源,创新能力强;具有出色的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品行与职业道德俱优。
收到这样的反馈,周洁非常开心。接着委托一家咨询公司了解陈亮在太原某国有企业供职期间的详细情况。
但是从咨询公司返回的信息让周洁大吃一惊。“他们调查了陈亮任职期间的人事部、上司后,这些人表示陈亮在公司供职期间业绩非常一般,尽管公司将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但他缺乏积极的上进心与热情。”周洁说,“但更让我们意外的是,他们对陈亮的评价是严重违反职业道德,在离职时带走了公司的客户资源,导致公司的一些客户流失。”
最让周洁沮丧的是“违反职业道德”这六个字。对一个总监级的职位来说,职业道德犹如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任何公司都不能承受带走客户资源的做法。
徘徊在真假信息之间
面对摆在案头的二份截然相反的背景调查结果,周洁很为难:相信哪一份呢?如果认定陈亮的良好职业记录而录用他,万一他将来带走客户资源、违反职业道德,对公司造成损失的责任是谁也承担不起的。如果据此不录用他,但陈亮的面试综合评价让公司无法割舍录用他的渴望。(案例来源:《管理@人》杂志)
[color=#0000FF] 编者按:记得中国有句老话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窃以为: 任何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偏好以及利益倾向。被应聘者和其所在的原单位如果看成两个个体的话,两者都有自己的利益取向和价值标准,对于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和观点不可能完全一样。
更有甚者,当两者之间有严重的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比如说因为某种原因不欢而散),得到的信息可能截然相反。这时候,就是考察HR眼力的时候!究竟如何去伪存真,从众多的信息中找到真实的答案呢?[/color]
对于背景调查,中人网很多会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color=#FF00FF]快乐的卡卡(秀才)[/color]
背景调查是招聘公司考察应聘员工诚信度的很重要流程,但在经历一些情况后,我已经建议我公司放弃了招聘过程中的背景调查,因为出现的问题太多了,会使公司错失不少优秀的应聘者,现我总结了一下与大家分享:
有些应聘者因本身能力很强,遭遇原公司在薪资或者福利上的分歧导致辞职,但在我们证信时,原公司却给了他很差的评价,与他个人的表现判若两人,幸亏在原公司我们有熟人才了解到事实的真相给予录用.
有些应聘者因为是在同行业应聘,原公司为了不让他进入公司就以工作态度极差来评价本人,导致不少优秀的人错失,也浪费了我们的不少征信时间.
有些公司的心态不够端正,明明该应聘者是公司合同到期裁员的,但在知道该应聘者应聘成功后却又不希望看到人家工作走上正规,而给了糟糕的评价,多亏这位应聘者有人推荐且事先把原公司的情况言明才让我们有了心理准备,这位员工在我们公司做得相当好,原公司还在不断打电话骚扰他,可以说是征信反给他惹来了麻烦.
在工作过程中总会得罪人,这是谁都没法避免,特别是职位竞争激烈的现在,所以单凭一个或者二个人的电话调查,是否可以足够去评价一个人的工作业绩和技能,去评价一个人的人品和处事原则,这点真得需要我们HR好好地思考.
[color=#FF00FF]学习型小人物(白丁)[/color]
最近我们公司就有一个管理人员入职,当时着急用人,也没有核实他的身份就用了,结果工作中漏洞百出,谎话连片,我找了他从前的几个公司去问,具体情况竟然根他的简历上完全不同……还好约定了试用期,痛快地把他赶走了!!所以从他之后我们一定严格进行背景调查!!
[color=#FF00FF]皇234(白丁)[/color]
个人觉得背景调查没有多大意义,在应聘者以往的工作单位与现有公司的企业文化不一致,在原有企业表现优秀不一定代表在现有单位能得以延续;至于诚信度,在面试时就可以把关,就算是应聘者伪装的再好,如果没有亲自体验过,还是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EDIT]用户“论坛管理员”于2007-6-20 17:13:19编辑过此帖。[/EDI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