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2-10-25
- 注册时间
- 2007-7-4
- 威望
- 0
- 金钱
- 45
- 贡献
- 2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47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93
- 主题
- 11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7-7-4
- 最后登录
- 2012-10-25
- 积分
- 47
- 精华
- 0
- 主题
- 11
- 帖子
- 93
|
板凳
发表于 2007-11-8 10:33: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第五章 就业援助 P, X1 ]7 d% l, L' D
第四十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制定专门的就业援助计划,对就业援助对象实施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
/ x0 N7 d6 ]! h 本规定所称就业援助对象包括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对象是指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仍未能实现就业的人员。零就业家庭是指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家庭人员均处于失业状况的城市居民家庭。
: `! \9 t/ R$ M: h 对援助对象的认定办法,由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据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就业援助对象范围制定。 / Y, `' C( G; b% [. j# ~
第四十一条 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可以向所在地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就业援助。经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确认属实的,纳入就业援助范围。 8 \0 q( c, c: d% l9 P& x$ s
第四十二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制度,通过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提供就业岗位信息、组织技能培训等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援助,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
' U4 v( ^9 z$ ^$ p( n, j y2 K: [ 在公益性岗位上安置的就业困难人员,按照国家规定给予岗位补贴。
( y: @6 O; b9 ]2 A 第四十三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建立零就业家庭即时岗位援助制度,通过拓宽公益性岗位范围,开发各类就业岗位等措施,及时向零就业家庭中的失业人员提供适当的就业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 t7 R2 n8 Q4 E/ J7 y9 ` 第四十四条 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对辖区内就业援助对象进行登记,建立专门台账,实行就业援助对象动态管理和援助责任制度,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援助。
) \& z6 w5 q% i4 b5 a! k e第六章 职业中介服务
8 y. }0 O8 N2 ]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鼓励其提高服务质量,发挥其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 ; K A5 r, F6 a5 B4 Z+ v
本规定所称职业中介机构,是指由法人、其他组织和公民个人举办,为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和劳动者求职提供中介服务以及其他相关服务的经营性组织。
# a& b6 V$ x' a, b 政府部门不得举办或者与他人联合举办经营性的职业中介机构。
: J; z) ~7 Z5 N' p7 { 第四十六条 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遵循合法、诚实信用、公平、公开的原则。 0 O0 V. s8 @3 B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职业中介活动侵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0 I+ t h5 t9 B( G) F+ U3 \ 第四十七条 职业中介实行行政许可制度。设立职业中介机构或其他机构开展职业中介活动,须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并获得职业中介许可证。 ; {# b+ S# z7 t) P( c( F& Z
经批准获得职业中介许可证的职业中介机构,应当持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 ( ~% M$ V/ A+ K: {
未经依法许可和登记的机构,不得从事职业中介活动。
, M& H& s1 T/ _8 R |" Z 职业中介许可证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并免费发放。 3 c# ?, y0 I2 I* t) n6 P
第四十八条 设立职业中介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V" e% z2 x& i; `, Q% G/ s) a
(一)有明确的机构章程和管理制度;
4 J ?9 o: a1 x* a8 F7 x) ^ (二)有开展业务必备的固定场所、办公设施和一定数额的开办资金;
3 V+ s& y, d5 K (三)有一定数量具备相应职业资格的专职工作人员;
7 a6 f! I6 P$ [( h- F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3 ^* z. t. v- T 第四十九条 设立职业中介机构,应当向当地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提交下列文件:
- D. G" `/ f7 b7 D! x (一)设立申请书; $ |/ [* b. D4 q# z7 B& c
(二)机构章程和管理制度草案; ( s) @5 N0 m; Y4 H6 s! ^
(三)场所使用权证明; # i5 s3 w6 U) a3 T, h
(四)注册资本(金)验资报告;
7 d* y i/ B) U' ? (五)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 , E# M1 u3 ^0 [8 D2 i- Z
(六)具备相应职业资格的专职工作人员的相关证明; % {( d& O9 @, U* H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
" D% d* c; Q6 G 第五十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接到设立职业中介机构的申请后,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审理完毕。对符合条件的,应当予以批准;不予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 ]- {1 l0 J5 f$ k) N8 c0 }6 q |9 D J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经批准设立的职业中介机构实行年度审验。
+ l4 r* p% d0 e% N7 }2 o 职业中介机构的具体设立条件、审批和年度审验程序,由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统一规定。 ! l8 A1 B) {* M0 \, Q( G
第五十一条 职业中介机构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等或者终止的,应当按照设立许可程序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登记手续。 2 p6 b* }- k* g. m0 S
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在征得原审批机关的书面同意后,由拟设立分支机构所在地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
" ?5 y0 K' e3 I" X 第五十二条 职业中介机构可以从事下列业务:
0 p! l+ l( h/ y' D+ { (一)为劳动者介绍用人单位;
. _$ Q& ]: a* s5 H8 a+ l7 J (二)为用人单位和居民家庭推荐劳动者; 7 e5 e1 B, ]0 A7 i7 b. d
(三)开展职业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 0 I2 }$ c+ G. B
(四)收集和发布职业供求信息; + h5 ^4 X1 s7 W* s4 T& Z
(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互联网职业信息服务;
+ p5 J$ c N' [- t (六)组织职业招聘洽谈会; & Z J4 a* h* ^% c: g1 |1 J& E
(七)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准的其他服务项目。
( o" o- i- p6 `& `/ h) H 第五十三条 职业中介机构应当在服务场所明示营业执照、职业中介许可证、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监督机关名称和监督电话等,并接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9 C' l; e! `- [ ~
第五十四条 职业中介机构应当建立服务台账,记录服务对象、服务过程、服务结果和收费情况等,并接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 D# d& W: c3 _. y$ k# ` 第五十五条 职业中介机构提供职业中介服务不成功的,应当退还向劳动者收取的中介服务费。
' i, O7 z+ b% S; {2 \7 S1 j8 ?. b 第五十六条 职业中介机构租用场地举办大规模职业招聘洽谈会,应当制定相应的组织实施办法和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并向批准其设立的机关报告。 " n( y* Z$ X, y3 J) q9 M0 X$ }6 [# X
职业中介机构应当对入场招聘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真实性和招用人员简章真实性进行核实。 * M; b. [: z7 |, \) M; u' Z
第五十七条 职业中介机构为特定对象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的,可以按照规定给予补贴。可以给予补贴的公益性就业服务的范围、对象、服务效果和补贴办法,由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3 V1 N& `0 f7 V& f' M/ p" ~
第五十八条 禁止职业中介机构有下列行为:
' _8 W+ x3 D! p (一)提供虚假就业信息; 2 ~7 D- @5 ^/ q3 [& E
(二)发布的就业信息中包含歧视性内容;
6 @, n4 D" L( Y8 ^ (三)伪造、涂改、转让职业中介许可证; ( N0 t& ]! B* r' B
(四)为无合法证照的用人单位提供职业中介服务;
. w& E: J/ `& K% y! N/ D6 \ (五)介绍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就业; 2 ^* ]- O$ J: Q/ b m8 d9 |( n
(六)为无合法身份证件的劳动者提供职业中介服务; ( G6 c" B4 }6 Q, w
(七)介绍劳动者从事法律、法规禁止从事的职业; , i( d& O* D; O; `- j
(八)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或者向劳动者收取押金;
7 V1 ^0 }' c: O/ h$ `8 }( Y (九)以暴力、胁迫、欺诈等方式进行职业中介活动;
' ?0 V" n* P1 F3 ?" y) w (十)超出核准的业务范围经营; % p* R- A' R' B7 d n+ W( a9 C {
(十一)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9 C9 e9 J+ _, ] 第五十九条 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对经审批设立的职业中介机构开展职业中介活动进行监督指导,定期组织对其服务信用和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4 ~" @, A* W0 x3 ^
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指导职业中介机构开展工作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 z9 F5 A3 r, D7 Q: m 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在诚信服务、优质服务和公益性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职业中介机构和个人,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给予表彰和奖励。
x* M/ s0 u' b/ ?3 P' \ 第六十条 设立外商投资职业中介机构以及职业中介机构从事境外就业中介服务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
|